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广州市建设街地区的城市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21:06
【摘要】:城市形态研究重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去认识特定地区的城市形态。任何时期的城市都是一个整体,每一种形态的兴起或中衰都有其历史渊源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建设街位于广州市老城区越秀区,该地在50年代启动建设,是建国以来广州市第一个工人新村,如今的建设街宜商宜居。在短短的时间里,建设街地区经历了物质形态和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与新城市中轴线之间,建设街的城市形态有其独特的多样性特点。近代中国经历着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而城市空间也发生了剧烈的重构,建设街的城市形态演变就像一个空间重构过程的缩影。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投射在其物质形态上,使得建设街地区逐渐形成了其丰富的城市形态。本文通过形态学的方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搭建研究框架,对建设新村地区进行形态研究。根据广州城市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78年至9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应的转型与快速生长时期,2000年至今的多元化深入发展期,对该地区的形态发展进行时段划分。城市空间上结合街道系统、地块划分、建筑组合进行形态区域的划分,通过多角度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城市形态演变的外部特征与内部规律,解读其城市形态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动力机制。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的绪论是关于国内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对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述评了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第二章,对建设新村地区的发展概况进行简要的梳理,根据地块的使用功能进行一次形态区域划分。第三章,从建国后各历史时期讲述建设地区商业组团的形态发展,分析其街道格局、地块划分、建筑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对建设街地区的商业办公用地进行二次形态区域划分。第四章,讲述建设街地区建国后各历史时期的居住组团形态,从街道格局、地块划分、建筑组合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对建设街地区的居住组团进行形态区域二次划分。第五章,对建设街地区大型街廓围合区域进行形态要素综合分析研究,并对整个街区的形态影响要素进行整体分析。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城市形态,理论框架,资料来源


图 1-1 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框架 资料来源:引自田银生[1],作者改绘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方法多被应用在传统城市街区研究中,从城市形态的方法识和研究一个城市,十分重视其历史演变过程。在康泽恩的城市形态理论中,形态概括了构成城市的物质形态(有形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无形形态), 为研究城去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与现状城市形态之间的联系提供基础。康泽恩将其城市形究理论运用于英国历史古镇的城市研究当中。这些理论在其代表性著作《城镇平面

资料来源,作者


研究框架(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李平;罗丹;陈代俊;;城市形态基因研究的热点演化、现状评述与趋势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9年10期

2 张力元;;康养旅游产业对城市形态面貌的影响与作用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年10期

3 杨竣程;;一个关于“城市”的另类理论[J];时代建筑;2017年02期

4 袁晓玲;;浅析呼和浩特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J];建设科技;2017年09期

5 曹西强;;低碳生态城市形态结构的规划途径分析[J];安徽建筑;2017年03期

6 胡楠;李雄;;浅析城市形态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大连城市的形态结构变化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年11期

7 Mark Swilling;左昌;;城市庞杂扩张的祸害:城市如何发展,无序状态为何必须改变[J];英语文摘;2016年11期

8 王建伟;;探解近代北京城市变革的基本线索——《民国北京(北平)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读后[J];城市史研究;2016年02期

9 张圻彬;林圣捷;;华北城市形态与雾霾分布耦合研究——基于PM 2.5浓度的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4期

10 胡婷;罗大万;游宇;;镜头守候城市成长[J];今日重庆;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勇超;;复杂城市形态的城市区域消防规划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消防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付帅;李晨曦;;由生态定义城市形态:生态都市主义理论发展回顾及其对重庆的启示[A];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7年

3 孙津;;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陈宇;卢斌;裴凡伟;;保护连续的城市记忆条码——以天津市小白楼五号地规划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苏柳;刘生军;樊璇;;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熊帼;廖红菊;郭思佳;;城市形态智能模拟下的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滇中国家新区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9年

7 安浦君;;清代八旗制度对北京城市形态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张红喜;汪长城;;后工业时代城市活力营造探索——以兰州后工业都市街区城市设计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9年

9 张红喜;汪长城;;后工业时代城市活力营造探索——以兰州后工业都市街区城市设计为例[A];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9年

10 贾卫宾;;城市边界:类型、意义、演化与控制——基于边界管理的规划方法优化[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乡建设“蝶变交响乐” 加快构建大美公园城市形态[N];成都日报;2018年

2 记者 吴劲松;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N];昆明日报;2019年

3 陈华文;城与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城市的精神[N];黑龙江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袁弘;聚首公园城市 共谋未来之城[N];成都日报;2019年

5 禾雨;推进“两拆一增” 助力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N];四川日报;2019年

6 邢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李炳琢;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家园[N];邢台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张斐;打造产城融合智慧城市形态[N];惠州日报;2017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互联网络重塑着城市形态[N];北京日报;2018年

9 余蕊均 江然;新一轮总规修编下的城市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18年

10 记者 于祥华 王伟楠;聚焦发力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形态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N];佛山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琴;基于SAR图像的城市形态时空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2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3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亮;分形梳理[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晓荣;轨道交通与大城市形态互动演化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张毅;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周爽;中国殖民规划下的城市平面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9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苏毅;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靖;“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铁对西北地区城市形态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胡雪钰;广州市建设街地区的城市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王坦;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宏观尺度城市形态建模及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4 王哲;基于CFD的微尺度城市形态气候响应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董晶晶;基于剖面视角的城市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6 江梦蝶;从“谋为畔逆”到“城市名片”淮南对刘安形象的媒介建构[D];安徽大学;2019年

7 陈思思;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旧城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毛瑞;历史城市形态与城市景观的共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9 万军卫;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10 李欣;基于土地利用模型的城市形态对雾霾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38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38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