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高活性成分混凝剂的电化学制备工艺及混凝效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91.2
【图文】:
2-1 实验装置:(A)制备反应器模型;(B)制备反应器实物和(C)混凝装置实物验用水实验设计,在研究中共用到两种水质的水体。在前期的小试试验中水,在后期的中试试验中使用的是实际江水。拟配水所用水样是用高岭土储备液、腐殖酸储备液、碳酸钠储备液、氯化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土储备液:称取 200g 高岭土粉末,以去离子水稀释为 1L 的高浓度条件下搅拌 2 h,用 HCl 溶液和 NaOH 溶液调节该高浓度溶液的 p,静置 12 h 后取上部 800 mL 悬浊液至试剂瓶中,作为高岭土高浓备用。酸储备液:称取 20 g 腐殖酸粉末,将其溶解至含有 0.1 mol/L 氢氧 65 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在高剪切条件下搅拌 2 h 并以去离子水定 12h 后将上清液移至试剂瓶中,作为腐殖酸高浓度储备液避光保存
从而确定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混凝剂表面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采用 Zeta 电位分析仪在线程中电位变化情况,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在线监测混凝反应过程中絮化,通过分形维数研究混凝过程,综合上述结果分析混凝净化的机理章还详细介绍了EC-Al混凝剂投加使用时的使用方法,包括助凝剂的种、投加点、混凝转速、混凝时间等,为后续工艺提供参数参考。备工艺参数优化C-Al 混凝剂制备可行性国内外研究中[70-74],已有研究者对 EC-Al 混凝剂的电化学法制备进行常见的方法为以氯化铝为电解质,以铝片为电化学系统的阴极和阳极,一个很明显的弊端:电流密度大且电解时间过长,能耗极大。除此以外为电解质在电解反应结束后,必然会有铝离子转移至沉淀中,排至体系电解液的循环利用。为降低反应能耗并便于电解液的循环,本实验尝试为电解质,在较小电流密度的条件下制备高活性成分的铝盐混凝剂。A B
0 5 10 15 20 2502040铝形态实验编号图 3-8 不同实验条件对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看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三种形态的铝元素号实验)下 Alb含量最高,达到 73.98%。最优表 3-13 所示。表 3-13 最优制备条件下铝元素形态分布AlaAlb23.91% 73.98% 面形貌分析的 EC-Al 混凝剂烘干后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鸿,周荣,王占生,周晓燕,江迎春,王营花,王衡;藻类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2 栾兆坤,汤鸿霄,于忱非;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动力学转化及其稳定性[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郭起华;;印染废水混凝过程中磷酸盐作用初探[J];工业水处理;1987年03期
4 王志石;混凝和过滤工艺过程的基础理论方面[J];土木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5 毛素春;;混凝作用的强化应用于治理制药废水的探讨[J];江苏化工;1988年01期
6 王志石;胶体的光学效应及混凝速率的测定[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7 马成恩,张自杰;草浆废水混凝脱色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湛含辉,张晓琪;混凝过程机理研究及其物理模型[J];选煤技术;2003年05期
9 李明;曾光明;张盼月;曲云欢;蒋剑虹;蒋明;;应用强化混凝过程控制水中剩余腐殖酸与残留铝[J];环境科学;2006年10期
10 余承烈,宁林红;对混凝过程的几点新认识[J];轻金属;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慧;王东升;苏航;;水源水质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及无机复合絮凝剂的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1物理化学法[C];2016年
2 王晓昌;金鹏康;;水中天然腐植酸的混凝过程和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戚菁;兰华春;刘会娟;曲久辉;;高锰酸钾-亚铁盐混凝除藻过程的优化[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1物理化学法[C];2016年
4 关小红;李朝阳;王琪;;As(Ⅴ)/As(Ⅲ)在FeCl_3混凝过程中的行为比较[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晓荣;陈忠林;沈吉敏;王斌远;;单宁酸对硫酸铝混凝的影响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喻苗;宋小晴;杨鹏;张伟军;颜诚;;不同碱化度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对富藻水体混凝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晓刚;亚麻废纱纤维素基絮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功能化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卜凡;混凝、吸附与氧化预处理对超滤工艺水处理效能和膜污染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雨菲;基于“后絮凝”控制的混凝—膜过滤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赵赫;复合预氧化强化混凝—超滤工艺净水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刘洲洲;新型改性淀粉混凝剂对地表水处理的应用及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金鹏康;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吕建晓;表面活性剂SDS胶束聚集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停;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强化低浊水混凝及水质安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丽宁;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高栋;聚硅酸铁短时“混凝-沉淀-过滤”试验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3 任宇霞;强化混凝特征及季节适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4 郭嘉钰;两种高活性成分混凝剂的电化学制备工艺及混凝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宫奕波;混凝吸附-络合超滤组合工艺对突发性镉污染水的去除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杨晶;强化混凝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过程中膜污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梁缘;大伙房水库水低温期的混凝强化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文豪;磁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不同工段废水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王坤;UV/TiCl_4光催化氧化协同混凝去除水中As(Ⅲ)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10 苏航;南方某城市水厂混凝过程调研及高纯聚合铝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4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