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2:27

  本文关键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湿地保证了我国内陆区域可持续发展,它能有效改善城市小气候,为城市补给地下水资源,为城市的动植物创造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个城市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湿地是“地球之肾”,而生态驳岸桥接水陆生态系统,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人工湿地的生态驳岸兼顾自然和人类的共同需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溪湿地驳岸景观的形成及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尤其针对驳岸形式和工程手法进行重点讨论和分析,并归纳西溪湿地驳岸类型及分布情况,就其自然环境、水文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湿地驳岸设计提出了设计策略及建议。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调研、绘制分析图等方法取得了以下成果:(1)西溪湿地驳岸形成与演替追溯。梳理了西溪湿地的自然演替过程、文化历史脉络、相关水文资料,针对西溪湿地本为泄洪区的自然条件,对其历史降水量、常水位等资料进行分析,对西溪湿地如何形成现有的驳岸组成进行阐述。(2)西溪湿地驳岸设计分析。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查阅的方式,对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的核心景观区域、流域、滨河带进行调研,分区对其湿地驳岸具体做法记录与分析。总结出自然缓坡型、生态工程类型、台阶型、硬质型几种驳岸类型,以表格总结其表现形式、使用材料、适用范围、特点与功能。(3)湿地驳岸设计策略及建议。提出了湿地驳岸设计的要点难点、设计目标、设计策略以及改进建议,提出了湿地驳岸设计的类型策略、植物群落策略、亲水处理策略及创新形式策略,尤其在驳岸植物群落的构造上,通过梳理和总结西溪湿地植物种类与习性,针对不同驳岸形式给出配置建议。希望能为湿地驳岸生态设计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驳岸 西溪湿地 驳岸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 驳岸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致谢6-8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1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背景分析13
  • 1.1.2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3-14
  • 1.1.3 驳岸设计现状分析14-15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2.1 一般意义15
  • 1.2.2 特殊意义15-16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18-19
  • 2 概念界定与案例分析19-25
  • 2.1 湿地驳岸生态设计的相关概念19-20
  • 2.2 湿地驳岸设计研究进展20-22
  • 2.2.1 国外研究进展20-21
  • 2.2.2 国内研究进展21-22
  • 2.3 湿地公园驳岸生态设计案例分析22-25
  • 2.3.1 国外案例分析22
  • 2.3.2 国内案例分析22-25
  • 3 湿地驳岸生态设计理论25-29
  • 3.1 湿地驳岸功能与类型25-27
  • 3.1.1 湿地驳岸功能分析25-26
  • 3.1.2 湿地生态驳岸类型26-27
  • 3.2 湿地驳岸设计理论27-29
  • 3.2.1 湿地驳岸生态设计的空间架构27
  • 3.2.2 湿地驳岸设计的要点27-29
  • 4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研29-46
  • 4.1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简介29
  • 4.2 建设历史回顾29-31
  • 4.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设计要素分析31-33
  • 4.3.1 自然环境要素31-32
  • 4.3.2 场地地质要素32-33
  • 4.3.3 场地历史人文要素33
  • 4.4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设计33-46
  • 4.4.1 西溪湿地水域总况33-34
  • 4.4.2 西溪湿地水文情况34
  • 4.4.3 西溪湿地驳岸现状34-35
  • 4.4.4 花蒋堤(福堤)特色景观带驳岸调研35-37
  • 4.4.5 秋雪庵湿地文化区驳岸调研37-39
  • 4.4.6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驳岸调研39-42
  • 4.4.7 莲滩鹭影湿地观鸟区驳岸调研42
  • 4.4.8 绿堤景观带驳岸调研42-44
  • 4.4.9 寿堤景观带驳岸调研44-46
  • 5 湿地公园驳岸设计分析46-61
  • 5.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分类总结46-54
  • 5.1.1 自然缓坡式47-48
  • 5.1.2 生态工程式驳岸48-49
  • 5.1.3 台阶式驳岸49-50
  • 5.1.4 硬质驳岸50-51
  • 5.1.5 其他驳岸51-52
  • 5.1.6 小结52-54
  • 5.2 湿地公园驳岸设计策略及建议54-61
  • 5.2.1 驳岸设计难点54-55
  • 5.2.2 驳岸设计目标55
  • 5.2.3 驳岸设计原则55-56
  • 5.2.4 驳岸设计策略及创新56-61
  • 6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6
  • 图表来源66-67
  • 作者简历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竹;张艳来;;西溪湿地的诗意栖居——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及其住居的适宜性开发[J];新建筑;2006年06期

2 蔡云超;俞宸亭;;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利用之管见(一)[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02期

3 蔡云超;俞宸亭;;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利用之管见(二)[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03期

4 王竹;张艳来;李勇祥;;生态与景观视野下的杭州西溪湿地研究[J];建筑学报;2009年S1期

5 周姚熠;杨瑾婷;;平台 西溪湿地文化中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2年12期

6 ;杭州西溪湿地艺术村N地块方案

本文编号:275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5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