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严寒地区典型墙体热湿耦合传递及冻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5:54
【摘要】:复合墙体及其保温材料由多孔材料组成,在不断变化的室内外热湿环境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部的动态热湿耦合传递、冻融、湿累积和散湿问题的研究复杂而又极具重要意义。基于Delphin软件,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北方严寒地区两种典型复合墙体动态热湿耦合传递的规律和特征。首先利用文献实验数据对数值模型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非稳态环境条件下,不同构造复合墙体达到湿稳定状态的时间及影响因素、内部含水量分布、含冰量分布、平均导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等变化特征及规律。运用一维模型计算分析哈尔滨、嫩江、漠河这三个严寒地区代表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动态热湿耦合传递状况,得到不同材料初始相对湿度、不同建筑竣工时间、不同墙体朝向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部含水量分布、含冰量分布、内表面温度变化,以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达到湿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和分析其处于湿稳定状态时的含水量和导热系数值。利用二维模型模拟计算哈尔滨地区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动态热湿耦合传递状况,分析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内部含水量和含冰量,并且得到混凝土空心砌块墙达到湿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以及当其处于湿稳定状态时的含水量。研究以材料初始相对湿度、建筑竣工时间、EPS板厚度、墙体朝向、气候条件为变化参数的典型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复合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的因素,为建筑供暖能耗的计算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111
【图文】:

毛细管压力,毛细管半径


形成的其他影响,例如冰形成时成时液态水被冰所取代,如果没前忽略了这种效应,因此,在模此外,冰结晶还可能导致复合墙材料特定性质产生影响,像这样,目前,大家对最重要的冰形成超出本文所要研究的范围,予以观水平上可以被描述为不同半径尔文方程与毛细管压力相关联,2-1,最左边毛细管半径最小,其大的。复合墙体材料内部的毛细这里需要假设多孔介质总是被液管压力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可的。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毛细毛细管压力变为零时,不能够再

计算流程,软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3 章 热湿耦合模拟及验证分析实际有一定的差距,由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可能能获得错误的数据,这时就需要用一些前人的实来对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校验。软件概述程in 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的流程一般是构建物理模型,划分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定义初始条件,设置学模型,选择求解器,如图 3-1 所示。

曲线,液态水,木纤维板,扩散系数


图 3-2 木纤维板材料物性参数的设置窗口还可以定义材料的特性曲线,等温吸附曲线、液态水传导系数或液态水扩散系数曲线、水蒸气渗透系数或水蒸气扩散系数曲线、材料导热率曲线、透气系数曲线等。通过点击材料物性参数的设置窗口中的“Additional View”按钮,还可以查看到材料的特性曲线图,如图 3-3,其中,最下面的是木纤维板材料导热率随着液态水体积含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图,与方程(2-16)中所描述的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冰的体积含量时,材料导热系数仅取决于干燥材料的性质与液态水的体积含量以及液态水的导热系数,这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徐健;奚慧建;;严寒地区典型村镇的防灾安全应对策略[J];住区;2018年06期

2 张立宝;高凤杰;杜可;高君峰;;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环境现状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年11期

3 黄婧雯;潘晓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乡村连队农房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7年11期

4 聂勇;;电供暖将成为严寒地区城镇供热的有力补充[J];供热制冷;2016年03期

5 王涛;程文;;严寒地区村庄空间特征及其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5年06期

6 王西奇;王封顺;张浩;;严寒地区农村居民对冬季炕供暖的心理评价[J];山西青年;2017年15期

7 李英丁;张铬;;彩色混凝土路面砖的生产方式及其严寒地区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10期

8 金虹,赵华,盛晔;严寒地区乡村住宅热工质量分析与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2期

9 ;冬季严寒地区防止幼龄果树抽干的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1994年11期

10 李加和,张魁洁,王连杰;严寒地区节能养护坑的研制及应用[J];混凝土;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先进;;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2 朱琦静;姜彦冰;;基于精明收缩策略的严寒地区村庄空间优化方法[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年

3 王涛;程文;;绿色视角下严寒地区村镇现状特征及规划转型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4 王丽颖;;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佳;;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A];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李静海;;严寒地区大容量电厂主厂房采暖测试分析与设计优化论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荣婧宏;刘晓光;吴冰;;严寒地区乡村室外风环境模拟研究[A];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9年

8 鲍晚楠;;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崔亚南;;严寒地区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综合整治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春雨 郑传海 马晓凤;打造严寒地区四电系统集成精品工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执笔 张建友;严寒地区,群文活动不缺席[N];中国文化报;2017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文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4年

5 记者 狄婕;推动严寒地区绿色建筑研发推广[N];黑龙江日报;2013年

6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7 记者 敖娟;“严寒地区塑料门窗成套技术”验收会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7年

8 记者 陈树青 通讯员 尤春颖 史少龙;我国首座严寒地区大跨浅埋隧道获国家级工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9 通讯员 贾红;“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铁道部审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m8;做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引领者[N];中国建材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薇;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外墙构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宁浩然;严寒地区供暖建筑环境人体热舒适与热适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王成山;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研究与温控防裂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石刚强;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和工程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张姝;严寒地区空气源土壤蓄热式热泵系统及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任洪国;热宜居视角下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慧芳;严寒地区全玻璃真空管集热系统自循环防冻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杨众凯;基于行驶工况的严寒地区公共汽车通用动力系统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张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严寒地区外窗物理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白天;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严寒地区体育馆气候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刘岩;严寒地区民用建筑屋面有组织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媛媛;严寒地区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郑宏锐;严寒地区典型墙体热湿耦合传递及冻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向艳;严寒地区建筑中庭热环境及气流分布的测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雷永生;严寒地区城市室外热舒适多维度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郑伟程;严寒地区军队营房建筑的节能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魏欣桐;基于热舒适的严寒地区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9 罗琳;学习效率导向下的严寒地区高校图书馆形态节能设计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孙国飞;建筑被动房技术在我国严寒地区的应用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6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76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