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匠”观下的工法思辨和《砌筑基
发布时间:2020-08-01 18:31
【摘要】:正"如哲人般思考,如匠人般劳作",这可能是近年来在美院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学术口号,针对美术教育,尤其是带有技艺特色的设计教学而言,我认为这个口号里所描述的状态是非常合适的,它不只是面对思辨的一个态度,更是对于日常劳作的一种自觉,思辨和劳作直接对应于人的大脑和双手,只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是设计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在我国古代深受"重士轻工"思想的影响,"工"是
【图文】:
SearchofaBalance,ProcessArchitecture,1992(no.700):pp.12-14.其三,工法研究是和工匠一起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彼此之间形成了互为指导的关系,能够对材料和做法进行真正的现场式深入交流。这意味着这个建筑不仅出自某个建筑师的大脑,而且出自很多双手的触摸和劳作。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曾这样描述建筑师和工匠之间的关系:“……建筑师必须同时也是一名工匠。当然,这名工匠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天的形式下也应该包括电脑、试验性模型、数学分析等,但是真正关键的问题还是工艺,也图12015级学生完成的《砌筑基捶课程作业就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能力。从构思到图纸,从图纸到试验,从试验到建造,再从建造返回构思本身,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7由此,关于工法的研究产生于真实的建造过程。在运用任何一种材料进行建造之前,必须尊重材料的属性和技艺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可能获得普适的约束性,而正是这种约束性维系着整个世界的可持续性。今天的绝大多数建筑,与其说是“建造”的产物倒不如说是“堆砌”的产物。某些伟大的建筑作品露出虚弱的神态,那是因为它们并非真实地“建造”,而是“堆砌”起来的,“堆砌”是没有技艺和法度可言,这一缺陷使它们看起来更像一幅幅精美的透视图。如果在我们当代这个以短暂性为特征的无根文化中,建筑能够以其物质性以及相对的恒久性作为一种抵抗力量,在纷繁瞬变的图像时代成为人们实在的、可以依托的处所,那么,或许达到这一点更多的还不是因为建筑在物质层面的耐久性,而是一种“哲匠”合一的、具体而微的建造工法,是它们,方才使得那些因为古已有之而存之久远的形式,变成某种观念性的东西。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大一的实验课程《砌筑基捶就是
需要学生们在亲手建造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工法来解决问题的,是一个动态的试错和带有批判性思考的认知过程。其次,对于材料的限定,只采用红砖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这个材料长期以来在砌筑领域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代表性,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二、是从工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避免过多形式语言的干扰,而聚焦于那些具体而微的建造细节中去;三、即使是砖这么一种普通的材料,只要通过对砌法本身的思考和创新也能够获得建构学意义上的诗意表达和美学上的价值体现(图9)。另外,作为一门强调动手的建造课程,我们对于砌法的讨论必然是和亲手参与的体验过程密切相关,只有用手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砖块的体积和分量(图10),这其实是非常身体性的,图9砖作为一种普通材料所具有的建造表达潜力,2015级学生课程作业图10用手思考,摄于2013级学生的课程建造现场图8墙体的不同砌法类型图7球面上起拱的模板制作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就如同我跟学生们常说的,你若不亲手去触摸就永远不会知道每一块砖的表面是如此的不平整,这种不平整远远超出你们对于砖块的习常想象,使得你想要砌一堵平整的墙面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你只有用手去劳作过、体验过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材料。工法这个概念在实验教学中被提出来还有其本身的内在含义,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分成“工”和“法”两个字,那么“工”显然可以指代为“技艺、技术、工艺…”之类,而“法”则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应该被理解为“法度、手段”之类的一种方法体系,由此可见,工法不是仅指单独的技艺,它远远超越单独的技艺,而成为一种有着内在逻辑性的技艺体系。在《砌筑基捶的实验课程里,我们反复提到的工法是指以砖块作为编
、是从工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避免过多形式语言的干扰,而聚焦于那些具体而微的建造细节中去;三、即使是砖这么一种普通的材料,只要通过对砌法本身的思考和创新也能够获得建构学意义上的诗意表达和美学上的价值体现(图9)。另外,作为一门强调动手的建造课程,我们对于砌法的讨论必然是和亲手参与的体验过程密切相关,只有用手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砖块的体积和分量(图10),这其实是非常身体性的,图9砖作为一种普通材料所具有的建造表达潜力,2015级学生课程作业图10用手思考,摄于2013级学生的课程建造现场图8墙体的不同砌法类型图7球面上起拱的模板制作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就如同我跟学生们常说的,你若不亲手去触摸就永远不会知道每一块砖的表面是如此的不平整,这种不平整远远超出你们对于砖块的习常想象,使得你想要砌一堵平整的墙面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你只有用手去劳作过、体验过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材料。工法这个概念在实验教学中被提出来还有其本身的内在含义,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分成“工”和“法”两个字,那么“工”显然可以指代为“技艺、技术、工艺…”之类,而“法”则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应该被理解为“法度、手段”之类的一种方法体系,由此可见,工法不是仅指单独的技艺,它远远超越单独的技艺,而成为一种有着内在逻辑性的技艺体系。在《砌筑基捶的实验课程里,我们反复提到的工法是指以砖块作为编织单元进行空间搭建的一套技艺体系,这套体系不只关乎最终呈现的砌筑效果,而更是关乎整个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从模型制作—场地放样——浆料搅拌——砖块切割——真实砌筑,其中还包括工具的
本文编号:2777837
【图文】:
SearchofaBalance,ProcessArchitecture,1992(no.700):pp.12-14.其三,工法研究是和工匠一起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彼此之间形成了互为指导的关系,能够对材料和做法进行真正的现场式深入交流。这意味着这个建筑不仅出自某个建筑师的大脑,而且出自很多双手的触摸和劳作。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曾这样描述建筑师和工匠之间的关系:“……建筑师必须同时也是一名工匠。当然,这名工匠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天的形式下也应该包括电脑、试验性模型、数学分析等,但是真正关键的问题还是工艺,也图12015级学生完成的《砌筑基捶课程作业就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能力。从构思到图纸,从图纸到试验,从试验到建造,再从建造返回构思本身,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7由此,关于工法的研究产生于真实的建造过程。在运用任何一种材料进行建造之前,必须尊重材料的属性和技艺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可能获得普适的约束性,而正是这种约束性维系着整个世界的可持续性。今天的绝大多数建筑,与其说是“建造”的产物倒不如说是“堆砌”的产物。某些伟大的建筑作品露出虚弱的神态,那是因为它们并非真实地“建造”,而是“堆砌”起来的,“堆砌”是没有技艺和法度可言,这一缺陷使它们看起来更像一幅幅精美的透视图。如果在我们当代这个以短暂性为特征的无根文化中,建筑能够以其物质性以及相对的恒久性作为一种抵抗力量,在纷繁瞬变的图像时代成为人们实在的、可以依托的处所,那么,或许达到这一点更多的还不是因为建筑在物质层面的耐久性,而是一种“哲匠”合一的、具体而微的建造工法,是它们,方才使得那些因为古已有之而存之久远的形式,变成某种观念性的东西。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大一的实验课程《砌筑基捶就是
需要学生们在亲手建造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工法来解决问题的,是一个动态的试错和带有批判性思考的认知过程。其次,对于材料的限定,只采用红砖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这个材料长期以来在砌筑领域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代表性,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二、是从工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避免过多形式语言的干扰,而聚焦于那些具体而微的建造细节中去;三、即使是砖这么一种普通的材料,只要通过对砌法本身的思考和创新也能够获得建构学意义上的诗意表达和美学上的价值体现(图9)。另外,作为一门强调动手的建造课程,我们对于砌法的讨论必然是和亲手参与的体验过程密切相关,只有用手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砖块的体积和分量(图10),这其实是非常身体性的,图9砖作为一种普通材料所具有的建造表达潜力,2015级学生课程作业图10用手思考,摄于2013级学生的课程建造现场图8墙体的不同砌法类型图7球面上起拱的模板制作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就如同我跟学生们常说的,你若不亲手去触摸就永远不会知道每一块砖的表面是如此的不平整,这种不平整远远超出你们对于砖块的习常想象,使得你想要砌一堵平整的墙面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你只有用手去劳作过、体验过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材料。工法这个概念在实验教学中被提出来还有其本身的内在含义,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分成“工”和“法”两个字,那么“工”显然可以指代为“技艺、技术、工艺…”之类,而“法”则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应该被理解为“法度、手段”之类的一种方法体系,由此可见,工法不是仅指单独的技艺,它远远超越单独的技艺,而成为一种有着内在逻辑性的技艺体系。在《砌筑基捶的实验课程里,我们反复提到的工法是指以砖块作为编
、是从工法的角度而言,对于刚接触建筑学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避免过多形式语言的干扰,而聚焦于那些具体而微的建造细节中去;三、即使是砖这么一种普通的材料,只要通过对砌法本身的思考和创新也能够获得建构学意义上的诗意表达和美学上的价值体现(图9)。另外,作为一门强调动手的建造课程,我们对于砌法的讨论必然是和亲手参与的体验过程密切相关,只有用手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砖块的体积和分量(图10),这其实是非常身体性的,图9砖作为一种普通材料所具有的建造表达潜力,2015级学生课程作业图10用手思考,摄于2013级学生的课程建造现场图8墙体的不同砌法类型图7球面上起拱的模板制作2016级学生课程作业就如同我跟学生们常说的,你若不亲手去触摸就永远不会知道每一块砖的表面是如此的不平整,这种不平整远远超出你们对于砖块的习常想象,使得你想要砌一堵平整的墙面都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你只有用手去劳作过、体验过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材料。工法这个概念在实验教学中被提出来还有其本身的内在含义,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分成“工”和“法”两个字,那么“工”显然可以指代为“技艺、技术、工艺…”之类,而“法”则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应该被理解为“法度、手段”之类的一种方法体系,由此可见,工法不是仅指单独的技艺,它远远超越单独的技艺,而成为一种有着内在逻辑性的技艺体系。在《砌筑基捶的实验课程里,我们反复提到的工法是指以砖块作为编织单元进行空间搭建的一套技艺体系,这套体系不只关乎最终呈现的砌筑效果,而更是关乎整个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从模型制作—场地放样——浆料搅拌——砖块切割——真实砌筑,其中还包括工具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赖德霖;王浩娱;袁雪平;司春娟;;《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更正与补遗(1)[J];建筑创作;2010年06期
2 柯梅丽;陈之泉;王离;;清华园里筑基础,南粤大地建“标杆”——记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赵资钦教授级高工[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2777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7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