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农业现代化驱动下嫩江县垦地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1:37
【摘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乡村人口、产业的空心化以及土地资源的空置浪费现象,尤其在远离发达城市群的传统农业地区更为严重。面对人口与耕地关系、生产方式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乡村居民点的空间优化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必然具有生产取向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乡村居民点用地也将向着集中、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应适宜的迎合这种发展趋势,通过对居民点用地形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人为干预,选择有利的空间组织形式来促进农村用地集聚优化。然而在传统农业地区,空间集聚和村庄合并应如何开展,维持和支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居民点体系应当向何处集中、如何集中以及如何确定集中程度等,还需进行深化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收集年鉴数据等调研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等空间量化工具,建立空间数据计算、特征分析及优化策略的行文思路,对农垦和地方农区居民点(简称垦地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注重探讨新型人地关系。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来对比观察垦地居民点在县、镇、村不同尺度的空间发展状况,然后分析农业现代化对三种尺度乡村居民点空间的影响作用,进而总结出目前垦地居民点空间的不适应性和空间问题所在。最后在空间重构策略阶段,针对不同空间尺度,分别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最近邻指数和景观指数等不同测度方法作为空间重构参考依据,并相应地提出不同尺度下垦地居民点的空间重构策略和实施路径。本研究对农垦和地方农区两种不同行政体制下居民点的特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为农业现代化驱动下乡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垦改革的新时期下,运用空间量化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典型农业县辖域范围内两种不同集聚模式即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功能结构体系、用地模式等对比分析,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驱动在县域-镇域-村域三个空间尺度一以贯之,制定垦地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以期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垦地融合趋势下垦地居民点建设及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使县域居民点由空间分异走向空间融合,向着有序、高效、持续、协调的方向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2.29
【图文】:

嫩江县,区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学位论文第 3 章 嫩江县垦地居民点现状及农业现代化影响分析3.1 垦地居民点空间现状黑龙江垦区位于东北部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附近,分布在省内 12 个市、74 个县(市、区),与地方政府混杂分布。农垦系统包括 9 个管理局,113 个农场,568个管理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位于松嫩平原北端,嫩江中上游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行政区划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与爱珲区、五大连池市相接;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县域耕地面积占嫩江县总面积 45%,素有中国“大豆之乡”、“北国粮仓”之美誉,如图 3-1 所示。

分布图,嫩江县,分布图


-24-图 3-2 嫩江县域垦地分布图1)结构体系 嫩江县域内农垦九三管理局包含 1 个局直,11 个国营区小城镇建设之初便参照地方“县—镇—中心村—一般村”而设立“管理农场场部—管理区—生产队”的结构体系。其中,管理局局直和农场场部建设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整,发展水平优于周边乡镇,同时承身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等公共职能。但随着农垦系统的发展担重、经营体制不灵活等问题逐渐暴露,逐渐剥离公共管理职能,进行企,垦地整合发展已是农垦改革的大势所趋。2)区位分布 垦区居民点大多分布在土地肥沃便于耕作的平原地带,布基本不受地形限制,主要在县域南部区域聚集,中部区域散布少数农场地方乡镇之间。由于农垦与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空间混杂就意隔离。因此,中部散布的垦区便将地方乡镇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管理局,农场,垦区,连队


图 3-3 九三管理局建设现状图系 垦区交通主要依赖县域地方农区的道路交通状分布,垦区内部的农场之间交通联系不强。由于江县城与地方乡镇之间的联系,现阶段县域内垦区间没有较高级别的直接联系通道。但随着农场小城系逐渐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将面临重新优化。点空间现状系 农场与管理区或基层生产队的结构体系与地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升和人口的变化,农场的迁并调整,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小 农场的面积规模及人口规模相对较稳定,差在场部,场部城镇建设状况较好,如图 3-4、图 3区加工制造产业较为发达。态 农场内管理区或生产连队分布模式是以场部密度较均匀,连队负责生产职能,规模不大,除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国明;殷嘉迪;张燕;关桐桐;赵雅倩;张悦;;友谊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7期

2 冯应斌;杨庆媛;;基于农户分化的村域居民点用地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1期

3 周婧;杨庆媛;信桂新;冯应斌;戴佩淇;;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用地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4 吴军;;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以山东邹城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5 王筱明;郑新奇;;县域城乡居民点用地整治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济阳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6 蒋怡;董秀春;李宗南;任国业;王昕;李章成;;成都龙泉山区居民点空间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02期

7 晋蓓;陈琼;张颖;赵凯;;基于GIS技术的杨陵区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1期

8 温昕;谢小平;王萍;;兖矿采煤塌陷区农村新居民点布局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10期

9 李玉恒;;内蒙古厅:废弃地复垦列为“一号工程”[J];西部资源;2013年01期

10 梁保平;李艺;刘庆业;;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桂林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杜立柱;王婷婷;;大农业背景下东北村镇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2 林范农;;莆田市新农村建设居民点用地规划管理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庆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分析——基于对重庆市云阳县564户农户的调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晓庆;王成;王利平;;基于不同类型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以重庆市北碚区陡梯村453户农户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马佳;;基于集约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最佳投入量估算[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玮;;论集约用地与产业集聚[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马佳;韩桐魁;;行政村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的调查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9 王瑷玲;姜曙千;姜峥嵘;;村庄土地利用分析及政策建议——以山东乳山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地区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 余宝林;合理利用土地 推进城镇建设[N];河北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景后寅;把保护耕地作为头等大事抓[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3 ;潜力在脚下 平台在手中[N];山西日报;2009年

4 天则经济研究所 盛洪;缘何“保护耕地”却导致更多的侵占[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达;农业现代化驱动下嫩江县垦地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佳楠;基于全域旅游的北三家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3 陈亭亭;基于GIS与RS的县域城乡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4 查中亮;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道路、居民点提取及布局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5 黄展;GIS支持下的城乡居民点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6 殷嘉迪;友谊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宋洁;高寒牧区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马世文;汉长安城遗址区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9 佟香宁;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婷;近15年来荆州市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4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84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