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PCM射流破碎的直接式蓄热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01:33
【摘要】:蓄热技术解决了热能应用过程中的间歇性与波动性问题,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直接接触式蓄热技术具有储热速度快、换热效率高等优点,是蓄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直接接触式蓄热的应用案例及应用政策进行研究,明确了直接接触式蓄热的应用技术:移动式供热系统在瑞典、德国等国已投入使用,回收利用余热资源为附近居民提供用热服务。在我国,移动式供热系统发展了试点项目。进一步通过查阅并分析余热回收利用政策、相关道路运输规范得出结论:关于移动式供热技术的财政补贴政策还未明确;关于移动式供热车的特殊道路运输规定尚有缺乏。然而初步的政策支持,已表明了直接接触式蓄热在我国供热领域的商业化潜力。因此本文针对直接接触式蓄热技术在蓄热过程中存在的换热工质流动阻碍的问题,创新性提出将熔融储热材料射流进换热工质内,破碎形成颗粒化浮床换热的方法。开展了熔融PCM射流破碎形态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设计并搭建了熔融PCM射流破碎实验台,包括热源侧、熔融材料储备及喷射系统、射流破碎发生装置、形貌特征捕捉系统四部分,并对各部分所用实验设备进行了设计选型;对实验所筛选的材料三水合醋酸钠和KS-QC310热传导液进行了说明和热物性参数介绍;对重要设备如喷嘴、工质泵等进行了说明,并对测量设备进行了标定工作。运用高速摄像系统拍摄了熔融PCM射流破碎形貌图,并对不同阶段内的射流表面形变情况进行了描述。掌握了一定条件下,改变不同射流参数对两个宏观特征参数破碎长度L_P、破碎锥角β的变化规律:增加喷射压力,减小喷嘴直径,降低PCM温度都会使射流破碎长度L_P减小,破碎锥角β增大,更有利于射流破碎的发生。在实验条件下,熔融PCM的粘度、表面张力系数、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射流破碎的重要因素;射流破碎形态良好,为后续开展直接接触式蓄热过程中颗粒化浮床换热模式提供了研究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83
【图文】:

原理图,直接接触式,原理图,蓄热器


图 1.1 直接接触式蓄放热原理图触式蓄热与传统的间接接触式蓄热相比,蓄热器内省去了金属热材料与换热工质流体直接混合,形成受迫对流换热,不仅简低了蓄热器的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同时增大了换热空间和换热量。由于直接接触式蓄热技术具有以上优点,国内外学者。王维龙等人[10]通过实验对比了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蓄似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直接接触式蓄热时间比间接接触式蓄。而放热时间由于导热油流速相差较大没有进行比较。Nomu油流速和进口温度可以提高蓄热器蓄热效率,同时下部蓄热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郭少朋等人[12]利用二维模型对直料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缩短蓄热时间的有式蓄热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测点分布,蓄热器,测点分布,变化图


蓄热器内温度测点分布图

变化图,局部温度,变化图,导热油


- 7 -图 1.3 蓄热局部温度变化图[11]3 为蓄热局部温度变化图:当导热油流速为 3.5 L/min 时,蓄热如下:①开始时,材料温度由 363K 迅速升高,T1最先到达了,随后 Tout、T5也相继到达了熔点,这表明容器中已经形成了过 103s 后,除 T3外各测点处材料的温度上升速度一致变缓,4×达熔点并突然升高,这可能是由于此处导热油流道刚刚形成后,各测点温度突然开始一致升高此时放热过程结束。材料熔化段分别对应了固态 PCM 的显热蓄热阶段、潜热阶段和液态 PC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秀;;情志护理对PCM的临床治疗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85期

2 崔艳琦;;相变材料(PCM)在工业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年35期

3 张亮;史忠科;;相变材料(PCM)储能器在自动控温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7年07期

4 耿虎祥;;PCM煤炭破碎机注油装置的改进设计[J];山西焦煤科技;2015年Z1期

5 林武春;;PCM+在长输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中的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6年02期

6 崔艳琦;龚方方;张燕妮;谭光营;;相变材料(PCM)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新型建筑材料;2016年08期

7 侯海啸;;基于遥测PCM接收通道的光电经纬仪外引导[J];光电工程;2015年07期

8 朱世婷;王芳;;PCM法泡沫铝孔结构控制工艺的研究现状[J];铝加工;2015年04期

9 张晓威;苏淑靖;;可变帧结构的PCM遥测帧同步器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年10期

10 朱杰;刘宇明;;采用调度数据网承载PCM网管通道的优化方案[J];云南电力技术;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庆文;李毅;邢建伟;姚宝国;应柏安;胡军岩;;PCM微胶囊改善纺织品的温度调节性能研究[A];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颖;何淑华;蒲雪梅;李梦龙;;水分子结合位点和数目对有机溶剂中甲酰胺的影响作用:来自PCM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何莎;冯强;喻建胜;宋日生;王文韬;徐伟津;胡燕;赵琪月;;PCM~+回路法在复杂埋地管网管道定位中的应用[A];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王永强;纪永峰;王永刚;王国庆;;PCM螺杆泵合理转速试验与分析[A];《采油工程文集》2014年第二辑[C];2014年

5 刘列;常文蔚;张立夫;邵富球;;等离子体cereukev脉塞(PCM)的粒子模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6 付鹏;;PCM数据流同步解调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A];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吕鸣;滕斌;;机载PCM信号滤波系统设计与实现[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明;;PCM聚合物水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吴明;;PCM抗裂防水修补胶结剂及其应用[A];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混凝土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数字微波课题组;;PCM—960路16QAM中频调制解调系统实验研究[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PCM变相存储器芯片[N];电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广;基于PCM方法的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及资产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赵蒙蒙;可调温织物与服装吸热效应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秦鹏华;氨基酸与钙离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秀;基于PCM射流破碎的直接式蓄热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灏;分形结构换热器中PCM熔化传热特性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毓杰;PCM公司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雷宇;PCM法防腐层检测评级参数选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5 艾金强;PCM法制备泡沫铝孔结构的控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6 赵胤;PCM法泡沫铝泡体稳定机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7 丁志雄;PCM-水储热水箱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应用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8 朱世婷;PCM法泡沫铝及其复合结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9 路静;PCM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及其对军港舰船油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高尚;利用PCM实现操作系统快速唤醒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1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91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