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体材料内部水分冻结温度计算模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0
【图文】:
4)为设计师进行合理的围护结构设计、墙体构造优化设计、节能优化设计提供支撑,以改善室内舒适性和墙体耐久性,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1.2 冻 结 温 度 试 验 研 究 现 状 (Research Status of FreezingTemperature Test)多孔材料内部水分的冻结温度不同于自由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为 273.15K,由于建筑墙体材料的多孔特性,液态水分布在孔隙中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导致其表面弯曲,水可以润湿固体壁面,形成毛细上升现象。而液态水呈现出的弯曲界面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这个压力在毛细管中称为毛细压力,会影响液态水的冻结温度。同时,建筑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复杂,孔大小不一,其孔根据其连通性又可以分为开孔和闭孔,如图 1-1 所示。Luikov[26]、Dullien、Williams[27]等人已证明,由于水表面张力导致的毛细势的存在,水在多孔介质中总是先充满小孔,然后逐步充满大孔,即相对来说小孔饱和,大孔干燥;但实际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还存在着大孔吸附水的情况。这些都导致建筑墙体材料内部水分的冻结温度难于确定。
图 1-2 技术路线Figure 1-2 Technical rout当量孔径计算模型、气孔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进行多孔孔隙率、孔径分布和累计孔体积;建筑墙体材料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基假定墙体材料在某一平衡相对湿度下,气压力与该平衡相对湿度对应的水蒸径;衡含湿量试验得到不同平衡相对湿度径与体积含湿量的关系,建立当量孔径冻结温度计算模型体材料三种含湿状态下内部水分冻结
图 2-1 各测量方法适用孔径[102]Figure 2-1 Aperture for each measurement method由上图可知,压汞法的测量范围广泛,从纳米级的凝胶孔到毫米级的可见孔都在其测量范围内,优于其他方法。冯弛[103]对加气混凝土进行了压汞试验,指出压汞法所得到的孔隙率数据不准确,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外界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内部微孔壁破裂,导致进入一些闭孔内;另一方面是汞浸没样品时,不能识别大孔,二者共同导致孔隙率数据的偏差,但其孔径分布测试的试验结果是较为准确的。压汞法作为现今测量水泥基材料孔径分布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成熟的测量方法。本章以压汞法为主、同时选用测试毫米级见长的气孔分析法和测试纳米级孔径见长的核磁共振法,三者分别测试蒸压灰加气、砂加气混凝土的孔径分布。2.1.3 压汞试验1)试验原理由于汞对试样不浸润,所以只有对汞施压才能使其侵入试样内部孔隙。把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田田;韦昌富;周家作;田慧会;;土体的冻结特征曲线和持水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2 谭龙;韦昌富;田慧会;周家作;魏厚振;;冻土未冻水含量的低场核磁共振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6期
3 周家作;谭龙;韦昌富;魏厚振;;土的冻结温度与过冷温度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3期
4 王莹莹;刘艳峰;王登甲;刘加平;;湿传递对墙体热传递的影响关系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07期
5 王许诺;杨平;彭玉龙;;水泥土冻结温度及热物理参数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刘国杰;黑恩成;;Kelvin公式适用于微小气泡吗?[J];大学化学;2011年03期
7 王莹莹;刘艳峰;刘加平;;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研究及进展[J];建筑科学;2011年06期
8 冀志江;侯国艳;王静;张连松;;多孔结构无机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对调湿性的影响[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9年06期
9 张颖;舒海文;端木琳;程万鹏;;寒冷地区绿色住宅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建筑节能;2009年07期
10 李海波;朱巨义;郭和坤;;核磁共振T_2谱换算孔隙半径分布方法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驰;多孔建筑材料湿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钟辉智;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孔凡红;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卢涛;毛细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模型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闫增峰;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鑫;农安盐渍土工程性质研究及其未冻水含量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2 彭欢;低导热加气混凝土保温性能与微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孙强;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成因及防裂措施[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4 胡敏;建筑结构湿过程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0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0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