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材料多孔介质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51
【图文】: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背景筑能耗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也在持续增加,能源消耗总位。在全社会能源消耗主要领域中,能耗最大的 3 个分别是工业、交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中看出,2016 年中国在建筑方面的能源消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20.62%,其中公共建筑能耗量为 3筑能耗总量的 38.53%,城镇居住建筑能耗量为 3.39 亿吨标准煤,占建筑能耗量为 2.14 亿吨标准煤,占比 23.76%[1]。
第一章 绪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分析及防潮和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等方面普遍存在并且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按照湿分的含量和形态可将含湿多孔介质分为三种类型(图 1.3):干饱和多孔介质、非饱和多孔介质及湿饱和多孔介质,干饱和多孔介质是指湿分在孔隙中以纯蒸汽的形式存在,非饱和多孔介质是指湿分在孔隙中以液体和蒸汽的形式共存,湿饱和多孔介质是指液体充满整个孔隙空间[8]。
0L 为弯曲孔隙通道真实长度;L为连接弯曲孔隙通道两端的直线长度,如图1.4 所示。图 1.4 迂曲度定义示意图迂曲度受到固体颗粒和孔隙尺寸及分布的影响。4.渗透率渗透率(m)表示在一定的与流动相关的驱动势作用下流体经过多孔介质的能力,是多孔介质流体传输性能的参数,由达西定律所定义,表达式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伟;马挺;白召军;张茂亮;王今华;徐元盛;;岩棉板在含水潮湿状态下的性能变化及机理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年02期
2 王世学;王飞;张星;杨博;;透过多孔介质板的热湿传递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09期
3 陈国杰;刘向伟;陈友明;郭兴国;张泠;;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迁移实验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王志国;张雷;张文福;贾永英;尹柴玲;;油藏多孔介质热质传递“三箱”分析模型研究[J];力学学报;2014年03期
5 于明志;陈汉翠;胡爱娟;田猛山;郭庆亮;;水分含量对颗粒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影响及机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6 张小彬;朱卫兵;谭斯鹏;;一维多孔介质热湿耦合传递问题的解析解[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刘晓燕;郑春媛;黄彩凤;;多孔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8 张杰;马子川;刘凤云;陈丽萍;;屋面轻质保温材料的防水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1期
9 周创兵;陈益峰;姜清辉;;岩体表征单元体与岩体力学参数[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10 李兆坚;江亿;;我国广义建筑能耗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建筑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立新;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热湿耦合迁移及长期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2 马超;多孔建筑材料内部湿分布及湿传递对导热系数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3 张华玲;水电站地下厂房热湿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黄晓明;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与流动及其若干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苏向辉;多层多孔结构内热湿耦合迁移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正燕;含湿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理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2 程原原;内外墙隔热保温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李晓庆;墙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喜龙;建筑多孔相变墙体材料热湿传递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于鑫W
本文编号:2801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0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