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三轴应力条件下增湿时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土水特征

发布时间:2020-10-08 16:56
   黄土具有较强水敏性,围绕水敏性研究黄土在增湿、加荷的不同变化下的变形发展与强度变化特性及其水气渗透特性,并使这些研究与现代非饱和土力学的发展相结合,对寻求黄土土力学的理论支撑、解决黄土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鉴于此,本文对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控制吸力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常三轴应力分级增湿试验及三轴应力条件下渗气试验,对比分析了常吸力加荷与常应力增湿两种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变形、强度及屈服特性;探究了常应力增湿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土水特征与水气渗透特性。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所述。(1)基于控制吸力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吸力对原状黄土等向压缩特性与屈服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吸力与压缩性指标(弹性指数、压缩指数、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吸力对应力-应变及临界状态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吸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等向压缩与三轴剪切过程中饱和度的变化特性,揭示了三轴应力对土水特征的影响。(2)基于常三轴应力分级增湿试验,分析了三轴应力条件下分级增湿时应变与吸力之间关系,探讨了三轴应力对原状黄土屈服与强度特性的影响,揭示原状黄土水敏性体现出的湿压和湿剪特性;分析了饱和原状黄土两种力水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及临界状态特性,探讨了力水路径对饱和原状黄土临界状态的影响;得到了三轴应力条件下描述以饱和度与吸力关系表征的土水特征修正V-G模型,探讨了力水路径对饱和原状黄土临界状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三轴应力对渗水系数与吸力及饱和度关系皆有明显的影响,而其对相对渗水系数与吸力比及饱和度关系的影响皆很小,且可近似用同一增湿渗水函数描述。(3)基于三轴应力条件下渗气试验,提出了直接考虑含水率及三轴应力影响的渗气函数,揭示了三轴应力对渗气系数与饱和度及体积含气率关系皆有较大的影响,而其对相对渗气系数与饱和度及相对体积含气率关系的影响皆很小,且可用间接考虑应力与湿度影响的同一渗气函数进行描述;揭示了三轴应力对渗水渗气系数之比与饱和度关系的影响较小,可近似用同一指数函数来描述。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444
【部分图文】:

时程曲线,三轴仪,非饱和土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顶帽及排水管相通。增湿时,施加渗水压力值大于试样内施加的气压值 5kPa,增湿水量根据传感器进行控制。(4)量测与压力控制系统体变量及排水量由差压传感器量测变化,差压传感器位于控制柜内。轴向位移由固定在活塞杆的轴向位移传感器量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由孔隙水压传感器量测变化,并与陶土板下的螺旋槽连通。(5)计算机采集系统计算机采集系统可以对整个试验过程中轴力、变形、孔隙水压、体变管、排水管的变化进行记录,且可以设置记录的时间间隔,并通过采集系统保存在 Excel 中,可以绘制出时程曲线。

渗气,三轴


图 2-2 三轴渗气仪Fig.2-2 Triaxial apparatus for gas permeability(1)轴向加载装置通过调节调压阀对气压缸施加气压,气压带动气压缸对传力轴施加轴向力,轴向由施加气压力大小决定。在试验前应量测出气压力值与量力环之间的对应关系轴向力的大小来确定出施加的气压力值。(2)体变量测系统体变量测由双管体变装置量测,由有机玻璃筒和碱式滴定管组成,滴定管上部与筒相通,连接施加围压气压力管,下部连接内压力室。通过施加围压记录每级压管的水量变化,除去不同压力下的系统体变即为试样体变。(3)渗气量测装置渗气流速量测装置为电子皂膜流量计,电子皂膜流量计接口与试样出气口相连一定渗气压力,气体流过试样进入皂膜流量计中,玻璃管中的皂膜依次通过上下传感器,根据皂膜通过传感器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出渗气速度。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祖良;王睢;刘新荣;;基于综合结构势概念的结构性原状黄土屈服准则[J];岩土力学;2015年11期

2 田堪良;王沛;张慧莉;;考虑结构性的原状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探讨[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3 陈存礼;高鹏;何军芳;;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原状黄土等效线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4 武文举;马艳霞;张吾渝;蒋宁山;刘凌霄;;循环荷载下原状黄土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年04期

5 王辉;岳祖润;叶朝良;;原状黄土及重塑黄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闫华林;石晓岭;张磊;;饱和原状黄土的液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7 米海珍;李如梦;牛军贤;;兰州原状黄土剪切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张一希;许强;刘方洲;赵宽耀;赵程;修德皓;邹锡云;;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静态液化特性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8年05期

9 黄凤凤;苏楠楠;周伟;刘彦忠;;原状黄土固结过程中电阻率参数变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4期

10 金松丽;赵卫全;邢义川;高连琳;李仁涛;;侧限条件下原状黄土增湿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海军;周康;骆亚生;胡全;赵文鹏;张志毅;;不同区域原状黄土颗粒和孔隙特征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李喜安;黄润秋;周健;邓亚虹;赵宁;洪勃;;原状黄土三轴拉伸特性研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3 彭柳君;尹剑辉;;水在原状黄土中的入渗过程研究[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C];2016年

4 潘明;仝飞;;山西原状黄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A];《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5 邱志刚;张常亮;王振宇;魏岩朔;李同录;蔺晓燕;;大断面原状黄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刘晓京;陈新建;冯满;龚芯磊;;可溶盐对原状黄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骆亚生;李平;胡仲有;;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土结构性变化特性[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邵生俊;;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强度特性及弹塑性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立荣;石玉成;;随机荷载下黄土动力特性探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10 骆亚生;谢定义;田堪良;;非饱和原状黄土在动荷条件下的孔隙压力变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祖良;Q_2原状黄土本构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董林;黄土及一般含细粒土体液化判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杰;三轴应力条件下增湿时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土水特征[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智;平面应变条件下黄土剪切破坏与屈服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3 张禹扬;原状黄土的灌溉入渗过程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4 苗贺朝;湿陷性黄土的增湿湿陷及渗透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杨帆;轨道交通荷载下西安原状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6 徐亚非;基于应力变换的饱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鹏;不同湿度原状黄土静、动力学特性及其与结构性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蔡宗鹏;原状黄土的增湿变形强的及土水特征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严威;含水量和含盐量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

10 彭柳君;水在原状黄土中的入渗过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3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