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13:40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发展,墙体外部保温技术成为主流。为了克服传统保温技术存在的缺陷,科研人员研发了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又称分离式混凝土墙体),该施工工艺已经在河南等地区的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尚待研究。为了保障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研究依据现场混凝土施工工艺,拟定试验方案,采用正交设计与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正交设计试验的因素水平为:水胶比(0.40、0.42、0.45)、砂率(30%、33%、35%)、矿渣取代率(10%、20%、30%),研究各种因素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是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砂率次之,且砂率对和易性的影响最大。其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42、砂率33%、矿渣取代率20%。本试验还在正交设计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混凝土分离率(0、1/4、1/5、1/6)对基准混凝土、二次混合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其次还分析了筛余粗骨料级配、空隙率等因素对二次混合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分离率的降低,二次混合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折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骨料的含量对二次混合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筛余粗骨料级配试验而言;筛余混凝土中粗骨料级配最优,且空隙率最小时,二次混合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到达最佳,随着空隙率的降低,二次混合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逐渐增大。在一定条件下;骨料与砂浆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作用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较低,筛余粗骨料级配与空隙率起到主导作用。其次当粗骨料空隙率最低,且表观密度较大时,二次混合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较好。通过以上试验对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提供一定的试验参考。
【学位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对比图,场所,对比图,建筑节能


第 1 章 绪论第 1 章 绪论1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要求越,建筑节能中外墙外保温围护结构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建筑外墙旧是外贴式,该系统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问题日益突出,外落、火灾事故等现象频繁发生[1],因此对建筑外墙施工工艺改善越的关注。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住房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续提升,建筑物的高效应用将成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央视,火灾,北京市


图 1-2 北京市央视大厦火灾 图 1-3 上海静安区公寓火灾Figure 1-2 Beijing CCTV Building Fire Figure 1-3Apartment Fire in Jing 'an District近年来,建筑外墙保温空鼓、开裂、脱落的等事故频发,破坏车辆、砸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经济财产与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保温是通过粘贴锚固在主体结构上,相当于附着在建筑物上,长时间经过自然环境的影响,外部保护层与主体结构铆接处出现松动,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开裂、以及大面积的脱落,从而极易造成高空坠物的发生。

静安区,公寓,火灾,上海


图 1-2 北京市央视大厦火灾 图 1-3 上海静安区公寓火灾Figure 1-2 Beijing CCTV Building Fire Figure 1-3Apartment Fire in Jing 'an District近年来,建筑外墙保温空鼓、开裂、脱落的等事故频发,破坏车辆、砸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经济财产与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保温是通过粘贴锚固在主体结构上,相当于附着在建筑物上,长时间经过自然环境的影响,外部保护层与主体结构铆接处出现松动,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开裂、以及大面积的脱落,从而极易造成高空坠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陈哲;;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试及误差分析[J];广东建材;2017年03期

2 ;福建为废弃混凝土拌合物回收定标准[J];商品混凝土;2014年11期

3 李晓鄂;李珍;朱永国;辛剑军;;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4期

4 屈志中;;一种多功能的混凝土塑化剂[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21期

5 黄铁良;;磁处理水拌制混凝土增强试验中间报告[J];教学与科技;1987年01期

6 А.М.СЕРГЕЕВ;董世份;;在混凝土中掺灰渣改善骨料级配和混凝土结构[J];电力建设;1987年06期

7 甄文彬;;苏联密实硅酸盐混凝士制品的生产情况[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7年06期

8 姚启均;;浇灌混凝土的新工艺[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20期

9 徐峰;;再震捣对混凝土稳定性和密实性的影响[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7年06期

10 易大斌;;混凝土的电性能及其改善和利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慧敏;早期扰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D];燕山大学;2017年

2 梅生启;混凝土静动态粘弹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周万良;掺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性能及配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杨再富;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5年

5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孟涛;冶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和修补材料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8 刘宝举;粉煤灰作用效应及其在蒸养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苏力;混凝土静动态粘弹性性能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焦凯;水工混凝土开裂试验系统、动强度率效应及三轴剪切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佩;混凝土灌浆构件声波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梁锐;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及其在强腐蚀环境中的工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麻硕;基于CT技术的混凝土细观结构与分形特征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郭浔;负温混凝土早期强度现场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赵修茂;混凝土保温幕墙墙体中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6 安进博;混凝土诱导牡蛎附着机理及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7 王亦聪;绝热温升模式下掺合料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8 李宇翔;低成本超疏水混凝土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9 廖校;不同粒径废阴极射线管玻璃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10 李恒;低温下天然浮石混凝土孔结构动态变化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3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43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