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气候特征的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1:27
   近年来,低碳发展的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目前国内外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多数是从低碳城市的共性出发,对不同低碳城市的特色尤其是气候这一主要特色的研究有所不足。因此,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气候与低碳城市的关联性和武汉市的气候特征,对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阐述了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研究现状,包括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碳排放的评估、低碳城市的建设模式和低碳城市相关指标体系的实践。2.通过对气候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分析了气候对低碳城市的能源、城市规划与设施、建筑、交通、环境等五个方面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和对城市经济活动碳排放的间接影响。3.基于气候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对国内外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分析,确定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第一级目标层的7个指标,即能源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规划与设施建设、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优化、社会低碳。并在目标层的基础上分解出指标体系第二级的15个准则层指标,构建了基于气候特征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框架。4.分析了国内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案例的制定原则和指标特色,以国内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参考,在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101项指标在内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指标项备选库。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指标项进行筛选、补充,确定了指标体系的56个指标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目标层与准则层权重;依据武汉市的城市建设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确定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指标项赋值。
【学位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U984.1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综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低碳城市相关研究
        1.2.2 国内低碳城市相关研究
        1.2.3 低碳城市相关研究总结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气候与低碳城市相关理论概述
    2.1 低碳城市
    2.2 气候
        2.2.1 气候与微气候
        2.2.2 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气候与低碳城市关联性研究
    2.4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3.1 国内外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实践
        3.1.1 国外低碳城市指标体实践
        3.1.2 国内低碳城市指标体实践
        3.1.3 国内外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目标层指向分析
    3.2 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目标层的选择
    3.3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准则层构建
    3.4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气候特征的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4.1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2 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3 武汉市发展建设现状
        4.3.1 城市能源发展现状
        4.3.2 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4.3.3 城市整体建设现状
        4.3.4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4.3.5 城市建筑发展现状
        4.3.6 城市环境保护现状
    4.4 武汉市气候特点
    4.5 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指标项研究
        4.5.1 国内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指标项分析
        4.5.2 指标体系指标备选库的构建
        4.5.3 指标体系指标项筛选
        4.5.4 指标体系指标项权重确定
        4.5.5 指标项赋值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附录2 深圳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附录3 杭州市低碳建设指标体系
    附录4 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
    附录5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附录6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附录7 LCCC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荷;;对“低碳城市”多一些了解[J];质量探索;2010年12期

2 姚瑶;;低碳产业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7期

3 ;河北保定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低碳城市发展项目[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4 谷永新;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6期

5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6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7 陈国伟;;低碳城市研究理论与实践初探[J];江苏城市规划;2009年07期

8 李燕;;走进低碳城市[J];中华建设;2009年08期

9 ;保定打造新型低碳城市[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16期

10 徐向辉;;低碳城市建设进行时[J];城市住宅;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栋燊;低碳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戴小文;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支撑要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黄明强;基于资源及环境约束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亮;赣州市低碳城市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耿懿;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融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孟晓敏;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周巍;河西区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方玉姣;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政府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洪涛;临安市低碳城市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朱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低碳城市的时空耦合协调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党士超;福州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及路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冯时;基于气候特征的武汉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2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62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