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汤丹镇古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7:03
   多灾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差异较大,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然而,在灾害环境的作用下还是有许多古村落得以留存下来,其空间布局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灾害环境,这些留存至今的古村落在空间格局上与当地地理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有着紧密联系,研究多灾山地区域古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关联性对我国乡村建设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振兴乡村战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东川区汤丹镇古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灰色理论、GIS技术、ENVI技术以及分形理论探究了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对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首先,基于GIS技术与灰色关联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得到汤丹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图与各指标危险性分级图;其次,运用GIS统计汤丹镇古村落空间格局要素(道路与建筑)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图与各指标危险性分级图中所占比例与分布规律,并以此探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与古村落空间格局要素(道路与建筑)的关联性及作用机制;最后,运用网格维数测算建筑与道路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探寻在环境灾害双重作用下古村落居民自发性趋利避害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灰色关联法与GIS技术耦合模型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在方法技术上克服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人的主观判别性,在研究空间上实现了研究单元的连续性。各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坡度(0.1161)、相对高差(0.1158)、年均降雨量(0.115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146)、植被覆盖率(0.1132)、高程(0.1122)、地质灾害隐患点距离(0.1091)、河流距离(0.1023)、断裂带距离(0.1014);(2)除了植被、坡度和地震峰值加速度三个指标,其余指标危险性分级中,道路与建筑位于低、中低和中危险性区域所占比例之和均大于80%,位于低、中低危险性区域所占比例之和均为70%左右。分别对比道路、建筑危险性分级比例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比例可知,差值为负数的指标有三个,并且差值非常小,说明在66.7%指标危险性中,道路、建筑在低危险性、中低危险性所占比例之和大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低危险性、中低危险性所占比例之和;(3)将汤丹镇指标危险性各级别比例和汤丹镇指标危险性道路、建筑占比对比分析,二者在数值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受各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影响,汤丹镇道路、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与人居环境的优劣保持高度的同一性,并主体上沿着高危险性环境递减;(4)汤丹镇道路与建筑在形态上具备明显的分形特征,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均衡性、紧凑型,说明在灾害与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古村落空间格局从原始的地理资源聚集型转变为均衡型分布,从侧面补充证明了汤丹镇古村落自发性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表征古村落在空间格局上的防灾智慧。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2.29;P694
【部分图文】:

资料来源,云南,分布图,东川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数据准备??政区划??土法炼铜,因矿石冶炼出的铜为黑色,要用火燦汤泼的办土文物“堂琅洗”说明在东汉建初年间(公元7^83年)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全镇国土面积291.71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汤丹菜园,距东川城区直线距离16公里,示。??\??

均匀分布,活断层,经向构造,脆弱带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宄数据准备??镇地处华夏东北构造带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间,著名的小六条活断层均匀分布,属于康滇地轴和滇黔川鄂坳地质构为9度区。汤丹镇地层岩石软弱疏松,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剧烈导致岩石破碎,形成现代地壳的脆弱带,因而汤丹镇

分布图,道路,分布图,道路数据库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宄数据准备??图2-3汤丹镇自然村分布图??资料来源:东川K规划局??道路数据库??Aut〇CAD2008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中道路(省道、县道与区汤丹镇道路线性数据;其次,运用ArcgislO.l对汤丹镇道得到汤丹镇道路线性元素矢量数据,如下图2-4所示。汤丹镇共计481347.42m,境内道路蜿蜒曲折,大体上沿着山脉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英;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基于GIS的蔚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5年03期

2 孙莹;肖大威;王玉顺;;传统村落之空间句法分析——以梅州客家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5期

3 窦银娣;彭姗姗;李伯华;雷燕玲;余甜;;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05期

4 杨思声;肖达斯;;闽西客家传统村落有机防灾策略及其当代传承[J];华中建筑;2015年02期

5 肖达斯;杨思声;;基于“活态演变”的闽西客家古村落有机防灾策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4年06期

6 吕霞;张赫;夏青;叶青;;山地历史文化名村防灾规划及设施的景观化途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7 陶伟;陈红叶;林杰勇;;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8 胡最;刘沛林;曹帅强;;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9 薛晓萍;马俊;李鸿怡;;基于GIS的乡镇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例[J];灾害学;2012年04期

10 薛林平;高蕊馨;;官沟古村的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名城;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莎玮;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君彦;基于LAC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容量综合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2 陈宣先;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山地城市固定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3 周宇航;基于GIS的云南省巧家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4 惠星宇;广府地区传统村落冷巷院落空间系统气候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樊攀;基于分形理论的小城镇避震空间等级规模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张昊;山区传统乡村聚落地质灾害安全与防治体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全永庆;基于GIS与组合赋权法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磊;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9 孟文强;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豆敬翔;基于GIS的平武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71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