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防御聚落保护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4:50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继汉唐后又一强盛王朝,其疆土幅员辽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尤其在北方地区,以长城为主体,两侧城堡多级联防的防御模式,构成了华夏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坚实防线,为中原地区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其中最初以屯兵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军事需求逐渐降低并消失,大多已演变成了居民集中居住的聚落,但各聚落所遗留下来的城堡格局、民居形态都作为物质载体记录着一段历史,对于相关文化及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导师赵之枫教授长期从事北京地区传统村落研究及保护工作,本文基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谱系构建的北京传统村落群落保护研究”(项目编号:819200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视野下北京传统村落价值评估与保护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YTA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差异的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51578009),以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防御聚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并挑选了其中保存较好、具有研究意义的十座城堡,在实地调研测绘的基础上,查阅相关史料档案记载,对各聚落形态格局、发展过程、保存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测绘软件对聚落格局进行空间复原,对比归纳其中特点并总结类型,对不同类型聚落在发展扩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分析并制定针对城堡遗址、历史建筑、历史资源、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保护利用原则及措施方法,最后应用于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的保护利用规划中,为村庄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法。论文通过对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防御聚落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相关聚落历史发展及现存情况内容,同时也为未来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研究铺垫。
【学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来源,图片,作者


研究框架

高程图,北京地区


图 2-1 北京地区高程图Fig.2-1 Elevation Map of Beijing Area(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北地区地势特征西部及北部均为山地地貌,其中北部的军都山山脉与西部的西山山

地势图,地势图,来源,图片


京西北地区地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璟;陈婧;丁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建筑景观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2期

2 何德亮;;山东龙山文化聚落与经济形态之考察[J];海岱考古;2016年00期

3 钱云;郦大方;胡依然;;国外乡土聚落形态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住区;2012年02期

4 史蒂芬·科瓦勒斯基;沈辛成;;区域聚落形态研究[J];南方文物;2009年04期

5 布莱恩·R·贝尔曼,贾伟明;美洲聚落形态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华夏考古;2005年01期

6 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文明探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孙庆伟;聚落形态理解与聚落形态研究[J];南方文物;1994年03期

8 陈晓华;;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环壕功能辨析[J];湖南考古辑刊;2014年00期

9 拓晓龙;;西北军事堡寨聚落形态变迁影响因素解析——以宁夏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7年12期

10 陈茹;李晓峰;;鄂东北传统山地聚落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华中建筑;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3 刘海旺;汉代农耕聚落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4 陈冬仿;两汉农民生活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5 魏泽华;晚商时期晋陕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与社会[D];山东大学;2017年

6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钦月;闽南传统堡寨聚落形态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关达宇;京西北地区明长城沿线防御聚落保护利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9年

3 李浩;合肥市周边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及空间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韩宇宁;辽东北部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云;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聚落与社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6 张丽芳;喀斯特山区聚落格局变化特征及布局优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7 雷松霖;漳州堡寨式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8 邓晗;黔中地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适应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9 唐雯雯;中国北方地区史前城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杨铭;洛阳地区龙山至夏商时期聚落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1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71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