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西方古典园林景观空间地形营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9:25
   地形是园林的骨架,支撑着园林的各种要素布局规划,服务于整个园林的分区与景观空间的营造,其他造园要素均以地形为依托进行布置。园林的空间感受、功能布局、景观效果、小气候等均与地形息息相关。所以,园林地形的处理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首先梳理的内容,也是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塑造地形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且可以更好地突出园林主题及烘托氛围。西方园林历史悠久,在地形营造手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要素。古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所在国家国土普遍较为广阔,因此为园林的构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西方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且各阶段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其建设过程中取得过诸多辉煌的成果,地形营造的手段及其思维的发展均优先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西方人主张“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造园理念,以及西方广阔平坦的土地、多变的地形地貌为西方建造规则式园林提供了设计基础。研究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出发,以时间线为研究脉络,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对西方古典园林景观空间地形营造的手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通过对西方古典园林相关文献的搜集、整合结合实践调查和实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寻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古典园林地形营造特点及手法。从地形营造的视角梳理西方古典园林从生成期、转折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提取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实例分析,主要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与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园林案例,并进行研究和类比,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式、艺术思潮最终总结出西方古典园林地形塑造的特征和规律。总结出水体、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在地形营造中的应用,并且得出西方古典园林地形营造成因的四条结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对审美对象的处理、注重园林艺术的再现、与人的使用相契合。以期扩展西方古代园林史研究的部分内容并为我国现代园林地形营造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6
【部分图文】:

梯田,农业生产,地形


然力作用下,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地表形状或样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与地貌在不停??地改变。地形与地貌在描述范围上有所不同,地形主要指地表不同的形态,而地貌大多??描述地势与地表起伏形态等整体的特征[1°]。如图2-1所示在[美]诺曼?布思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对地形的定义是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从规模上可大致分为三??类:大地形、小地形、微地形:??(1)

地形图,园林,地形


然力作用下,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地表形状或样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与地貌在不停??地改变。地形与地貌在描述范围上有所不同,地形主要指地表不同的形态,而地貌大多??描述地势与地表起伏形态等整体的特征[1°]。如图2-1所示在[美]诺曼?布思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对地形的定义是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从规模上可大致分为三??类:大地形、小地形、微地形:??(1)

来源,轮廓线,斜坡


花草树木等能够加强地形的空间作用,同时对人们的视线形成阻挡效果。另外还现有的平面进行改造来获得不同地形的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在利用地形对户外空间进行限定时,如下因素会对人们的空间感受造成影响:界定空间的底面范围:主要是空间的基础部分以及底面部分,这部分作为景观设要的利用部分;第二,封闭斜坡的坡度:坡面相当于外部空间内的墙体,斜坡坡和空间制约的关系密切,如果其坡度越大,则会形成更明显的空间轮廓;第三,轮廓线:斜坡轮廓线表示地形的可视高度和天空间的相交边缘。斜坡的轮廓线、因素都会对空间视野造成直接的关系。根据上述分析已经明确了三种因素的具体他们能够在封闭的空间内共同发挥作用。对于限定空间来说,封闭程度与多个因,例如有坡度大小、视野范围以及轮廓线等,视域的一般范围是水平视线的下夹与上夹角40?60°之间,到水平视线的下夹角20°的范围内,如果地平面积、以及坡度的比例高于45°,也就是长、高之比为1:?1,此时的视域将会处于完状态,如果三者的比例低于18°时,则不会存在封闭感,这两种状态对应的即-3中所示[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霞;;神话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2 王昱茹;张翡;;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差异探索[J];城市地理;2016年24期

3 杜莹;姜涛;杨芳绒;;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原因及本质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源;田朝阳;;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差异原因及本质浅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魏甫;李新建;向理超;;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J];绿色科技;2010年10期

6 文仁树;陈明;;中西方古典园林在美学追求上的比较[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7 黄旭慧;;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及对现代园林发展的思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8期

8 李瑞君;;感观与体验——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比较[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屈德印;理性与浪漫——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比较初探[J];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3年01期

10 吴宇江;;中国古典园林的内聚性与西方古典园林的外拓性[J];中国园林;198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博文;西方古典园林景观空间地形营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 柏洁;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透视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孙文静;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法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郑吉;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居住区的人性化景观空间探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朱泳霖;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几何学手法实践探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春媚;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楼盘环境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闫珮珮;基于几何形式、透视法与自然认知观的中西古典园林比较[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8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78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