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客栈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16:51
   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独特分支,在古时也称“花摆夷”,是对居住在红河流域哀牢山下的傣族的一种称谓,但其民居建筑却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干栏式竹楼建筑不同,花腰傣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吸取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及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以土掌房为主。土掌房作为云南传统民居的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之上,也在改变着千百年来延传的生活方式,渐渐丢弃了许多传统的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研究“活态化”的传承是一重要手段。“活态化”的传承关键所在是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复制粘贴,而是要将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才能使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系统、科学、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花腰傣少数民族文化包含了其传统民居文化,民居文化中所蕴含的营造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特质等都是能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契合点。2017年“花腰傣之乡”戛洒获批为特色小镇,在此次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中恒·花街水岸项目里的子项目对客栈设计提出的要求要以花腰傣传统民居风格为主,并融入相关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笔者针对本次项目需求对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客栈设计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以研究背景为起点阐述当前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以及客栈设计的研究概况,并叙述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通过对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的分析,推敲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与客栈设计的结合点;第三,由上文的叙述引出怎样将花腰傣传统民居文化带入到客栈设计的应用之中,主要分析其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法和可实施的生态技术。通过以上部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后,主要以客栈的设计实践来进行剖析和说明。从项目背景概况到客栈庭院空间设计、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个创作过程,总结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花腰傣民居设计的途径。
【学位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47.4
【部分图文】:

酒店,图片,来源


山绿玖酒店实拍图(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图片,来源


大云实拍图(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土掌房,建筑群


一、花腰傣传统民居建筑的营造思想与空间布局特征15图1-1 土掌房建筑群 图1-2 土掌房建筑单体(图片来源:笔者拍摄于云南省民族博物馆) (图片来源: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06)傣族花腰的民居一般为一宅一户,适合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如图1-2所示)。虽然造型各异,但每家每户多由上下两层的楼房及平房两部分组成。由楼层存粮间至单层房顶晾晒农作物或堆放杂粮草,是农村民居生产需要而形成的特色。房屋底层几乎都不开窗,仅楼层开小窗,起到一定的采光通风作用,但室内光线仍不足,通风不良。屋面一般长 10 米左右,宽 3 米余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洋;国内精品酒店建筑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14年

2 田亚莲;新平花腰傣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0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80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