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台地区域满族乡镇“绿色+文脉”建筑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0:24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和短期效益的驱使,人们逐渐摒弃了地域传统建筑中朴素的建造智慧,取而代之的是通用的建造技术,这种不尊重地域建筑文化的建设方式,割裂了地域建筑文脉,导致地域建筑文化的丧失。由于受到气候、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的影响,吉林省满族乡镇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结构、设备设施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可供借鉴的建造技术。充分继承满族乡镇建筑的绿色建筑智慧,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建构适宜于当地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以延续吉林省满族乡镇的建筑文脉。论文提出“绿色+文脉”理念来指导吉林省满族乡镇建设,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地域建筑文脉的延续,可促进乡镇建设走上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吉林省的台地区域是满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论文首先对吉林省台地区域的满族乡镇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当地满族乡镇建筑的建设情况,总结满族乡镇建筑的发展与演变规律。然后分析满族乡镇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以及朴素的建筑技术,总结吉林省台地区域满族乡镇建筑的技术模式。将建筑技术分解为材料、结构、设备设施三种,然后分别提取建筑技术中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绿色建筑智慧,以适宜性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作为乡...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脉断裂的满族乡镇建筑
吉林省台地范围
吉林省地形地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语意解读[J]. 刘永黎,沈中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5(05)
[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新型盘管火炕方案设计[J]. 常茹,高娟. 节能. 2011(10)
[3]既有中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及其加固方法[J]. 李淑青.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12)
[4]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 建筑技术. 2005(03)
[5]“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住宅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J]. 金虹,赵华.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四川羌族民居现代建筑模式研究[D]. 成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北方满族民居历史环境景观分析与保护[D]. 韩沫.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 徐健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5]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外墙构造研究[D]. 凌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6]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 周春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7]走向新文脉主义[D]. 孙俊桥.重庆大学 2010
[8]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D]. 张骏.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9]地区性建筑创作的技术思想与实践[D]. 吴永发.同济大学 2006
[10]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 高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关中地区既有农宅节能改造设计研究[D]. 王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太阳能供暖在陕北地区住宅应用的适宜性研究[D]. 宋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东北地区传统聚落演进中的人文、地貌、气候因素研究[D]. 张佳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4]呼伦贝尔市村镇居住建筑节能适宜性技术研究[D]. 张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5]刘家琨建筑实践中的建构文化表达[D]. 张锐敏.重庆大学 2016
[6]北方农村节能型吊炕的研究[D]. 芦欣.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7]传统村落民居生土建筑营造工艺及其优化应用研究[D]. 李蜜.重庆大学 2016
[8]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D]. 武玉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绿色模式建构研究[D]. 丛子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相变蓄能火炕联合毛细管网型太阳能辅热系统供暖模式研究[D]. 李珍.沈阳建筑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4933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脉断裂的满族乡镇建筑
吉林省台地范围
吉林省地形地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语意解读[J]. 刘永黎,沈中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5(05)
[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新型盘管火炕方案设计[J]. 常茹,高娟. 节能. 2011(10)
[3]既有中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及其加固方法[J]. 李淑青.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12)
[4]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 建筑技术. 2005(03)
[5]“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住宅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J]. 金虹,赵华.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四川羌族民居现代建筑模式研究[D]. 成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北方满族民居历史环境景观分析与保护[D]. 韩沫.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 徐健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5]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外墙构造研究[D]. 凌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6]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 周春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7]走向新文脉主义[D]. 孙俊桥.重庆大学 2010
[8]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D]. 张骏.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9]地区性建筑创作的技术思想与实践[D]. 吴永发.同济大学 2006
[10]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 高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关中地区既有农宅节能改造设计研究[D]. 王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太阳能供暖在陕北地区住宅应用的适宜性研究[D]. 宋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东北地区传统聚落演进中的人文、地貌、气候因素研究[D]. 张佳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4]呼伦贝尔市村镇居住建筑节能适宜性技术研究[D]. 张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5]刘家琨建筑实践中的建构文化表达[D]. 张锐敏.重庆大学 2016
[6]北方农村节能型吊炕的研究[D]. 芦欣.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7]传统村落民居生土建筑营造工艺及其优化应用研究[D]. 李蜜.重庆大学 2016
[8]谢英俊的乡村建筑营造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D]. 武玉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绿色模式建构研究[D]. 丛子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相变蓄能火炕联合毛细管网型太阳能辅热系统供暖模式研究[D]. 李珍.沈阳建筑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0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