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办公建筑照明微环境个体化调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2:17
  我国经济模式从传统的工业化经济,转而向以服务为导向的、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经济模式发展,使得“办公室”开始取代“车间”成为中国新经济模式的核心机构。经调研发现,许多办公建筑室内照明并没适应现在的计算机作业办公模式,全空间统一调控方式也有欠灵活合理。长此以往,不仅办公人员的视力健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对舒适度的期待长期得不到满足,同时也会影响办公人员的心态进而降低工作效率。现行建筑照明设计主流的静态光环境模拟方法,存在无法预期后期装修改变反射面、无法应计算机屏幕光谱变化而调整、难以完全考虑背景光环境变化,等缺憾,致使使用中出现问题;而建筑的实际使用者,受限于专业知识等原因,无法方便地自行调整照明光环境条件。本研究引入建筑微环境概念,提出办公建筑照明个体化调节主张。根据文献综述结论和调研结论将办公室照明微环境定义为办公作业者个人空间,也即是办公桌桌面与隔断形成的半围合空间。其中要素选定为作业时必须的计算机,局部照明使用的台灯,和主要的的反射面——桌面和隔断二者的表面材料。本研究搭建等比办公微环境模型,模拟办公个人空间环境作业情景,进行物理模拟实验。采用析因实验理论,将台灯光条件和公位家具面层材料...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办公建筑照明微环境个体化调节研究


图2.2座位上作势手能达到的范围资料来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分册

轴测图,轴测图,俯视图,轨迹


办公建筑照明微环境个体化调节研究11现代办公家具的尺度主要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研究内容,如图2.2所示:a.人体将肘靠在体侧,以肘为圆心在桌面上摆动前臂时,前腕的活动轨迹;b.将肘伸出,以肩为中心水平挥动手臂时,手移动时的轨迹;c.人体靠在椅背上时,肘靠在体侧,以肘为圆心水平挥动前臂时,前腕活动的轨迹;d.上身前倾时,肘靠在体侧,以肘为圆心,前腕活动的轨迹;e.以及,上身移动的同时,以腰为中心水平摆动上身时,手的轨迹,等使用者活动轨迹进行设计[37]。组合办公桌,即公位,搭配靠背椅是办公室中最为常见的家具,如图2.3所示,也是典型办公个人空间的典型组成,典型办公行为基本在公位内进行图2.2座位上作势手能达到的范围资料来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分册图2.3常见办公公位俯视图及轴测图资料来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分册

示意图,微环境,办公室,光线


办公室照明微环境,及其中主要光线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IALux的公路隧道入口段侧壁反光材料布设方法研究[J]. 梁波,魏清华,厉彦军,何世永.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2]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与高质量发展——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综述[J]. 朱紫雯,徐梦雨.  经济研究. 2019(03)
[3]基于DIALux的煤矿巷道照明模拟及照度分析[J]. 景国勋,张峰,周霏.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3)
[4]DIALux在船舶舱室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 苏士斌,周晓莹,刘亮,李健宏,黄睿,刘英策.  船舶工程. 2017(S1)
[5]DIALux在建筑施工阶段临时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 董进,宣国荣,辜金洪,穆文奇,杨书海.  施工技术. 2017(06)
[6]DIALux对阶梯教室照明环境的设计和优化[J]. 官旭军,徐永.  照明工程学报. 2016(06)
[7]基于虚拟仿真的室内照明评价体系研究与设计[J]. 蒋琤琤,张显斗.  系统仿真学报. 2016(10)
[8]DIALux软件在隧道照明调光设计中的应用[J]. 唐鑫.  公路交通技术. 2016(01)
[9]DIALux软件在照明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梁霭明,李军,伍国章,黄彤光.  现代建筑电气. 2014(11)
[10]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探讨[J]. 黄艳.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10)

博士论文
[1]气候适应性的博物馆展示微环境研究[D]. 雷祖康.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行政办公空间人工照明环境电脑作业效率及疲劳度研究[D]. 胡皓.重庆大学 2018
[2]具有适应性的青年VDT作业者LED办公光环境研究[D]. 骆玉洁.重庆大学 2017
[3]基于偏好调光的工厂全人工光照明研究[D]. 任东飞.重庆大学 2016
[4]室内光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D]. 张颜梅.重庆大学 2014
[5]基于自主调光的大学教室光环境研究[D]. 高帅.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8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08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