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经验下的寒冷地区适应性农宅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13:42
我国乡村住宅建设量大面广,目前农宅建设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高峰时期,大量营建破坏生态环境、高能耗和低舒适存在矛盾和社会生活适应性不足等,都是摆在农宅建设面前问题,而我国在适应性农宅设计研究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传统民居长期以来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体现地域环境适应性、代表地域特色文化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系列生态建筑经验,因此,研究如何将传统经验的设计思想、营建方法与现代农宅适应性设计相结合,是有现实意义的探索。首先,由于华北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住宅建设需求,选取华北寒冷地区典型农村住宅进行全面的实态调研,对农宅建设、居住和使用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其次,对北方传统民居生态经验从地形地貌适应性、气候环境适应性和材料利用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取传统经验中聚落选址与布局、建筑形态与空间设计、建筑构造与材料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方法。然后结合现状问题和当前新技术的发展,从村落选址与规划、建筑空间与构造、能源和材料利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适应性设计策略。最后,以大连市裴屯村适应性农宅设计方案为试点,将设计策略加以实际应用,提出三种适应性农宅设计方案,分别适合村内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生产生活...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需求
1.1.2 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必要性
1.1.3 适应性农宅设计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实态调研及问题分析
2.1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
2.1.1 调研对象及范围
2.1.2 调研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2 调研区域村庄及住宅特征分析
2.2.1 村落选址与布局特点分析
2.2.2 农宅形式与居住模式分析
2.3 寒冷地区农宅现存问题分析
2.3.1 功能空间与建筑形式问题
2.3.2 建筑构造与住宅节能问题
2.3.3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研究
3.1 寒冷地区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及概况
3.1.1 寒冷地区典型传统民居的分类
3.1.2 寒冷地区地形特征及典型民居分布
3.1.3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典型民居分布
3.2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1 聚落选址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2 聚落布局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3 建筑形态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3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生态经验
3.3.1 防寒保温的生态经验
3.3.2 争取日照的生态经验
3.3.3 通风降温的生态经验
3.3.4 遮阳隔热的生态经验
3.3.5 排水防潮的生态经验
3.4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材料利用的生态经验
3.4.1 就地取材
3.4.2 因材制宜
3.4.3 旧材再利用
3.5 本章小结
4 寒冷地区适应性农宅设计策略
4.1 村落选址与布局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1.1 选址与规划的适应性设计
4.1.2 村落布局的适应性设计
4.1.3 建筑形态的适应性设计
4.2 建筑空间与构造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2.1 平面功能的适应性设计
4.2.2 结构形式的适应性设计
4.2.3 围护结构的适应性设计
4.3 材料与能源利用适应性设计策略
4.3.1 太阳能利用
4.3.2 生物质能利用
4.3.3 其他能源利用
4.4 本章小结
5 寒冷地区适应性农宅方案设计---以大连市裴屯村为例
5.1 裴屯村概况
5.1.1 自然地理特征
5.1.2 人口构成和村域发展
5.1.3 村域规划和建筑现状
5.2 适应性农宅方案设计
5.2.1 基地选址与布局
5.2.2 建筑设计
5.2.3 适宜技术应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研问卷
附录 B 农宅现状调研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坡地合院式建筑”形态的地形适应性表达[J]. 程昊瑜. 华中建筑. 2018(11)
[2]谢英俊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初探[J]. 郝欣. 建筑与文化. 2015(08)
[3]可持续经济主导下的新农村改造创新模式探索——以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五村改造研究为例(总述篇)[J]. 张宇,董丽,朱方伟. 华中建筑. 2015(05)
[4]浅析豫西南山地传统石板民居的聚落空间及建筑特征——以淅川县土地岭村为例[J]. 周芸,唐丽,华欣. 河南科学. 2013(03)
[5]本土代表性建筑师的延伸与解析 当“本土设计”的崔愷遇到“失重下的创意”的孟建民所产生的对比性与设计走向[J]. 黄元炤. 城市环境设计. 2010(Z2)
[6]材料如何作为策略[J]. 史永高. 新建筑. 2010(01)
[7]陕西关中村落生态化策略研究[J]. 虞志淳,刘加平. 新建筑. 2008(05)
[8]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 王冬. 新建筑. 2008(04)
[9]谢英俊的轻钢结构乡村建筑实践[J]. 黄增军. 新建筑. 2007(04)
[10]整合与重构 陕西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J]. 雷振东,刘加平. 时代建筑. 2007(04)
博士论文
[1]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D]. 王舒扬.天津大学 2011
[3]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 虞志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4]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 李建斌.天津大学 2008
[5]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邯郸地区传统民居中火炕的居住空间特色研究[D]. 李姗.河北工程大学 2018
[2]基于养老需求的冀东农村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D]. 梁建超.江南大学 2018
[3]气候变化对建筑气候区划的影响[D]. 谢岱.重庆大学 2018
[4]红石林镇花兰村自建住宅适应性演化机制研究[D]. 张亮亮.湖南大学 2017
[5]豫西地区传统村落地理研究[D]. 郭亚茹.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京西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研究[D]. 王云翼.北京工业大学 2016
[7]陕南宁强地区乡村民居适宜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罗二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8]豫北地区钢结构住宅围护结构热工适用性研究[D]. 李家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9]东北地区住宅建筑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研究[D]. 李子龙.吉林建筑大学 2015
[10]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D]. 于海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0627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需求
1.1.2 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必要性
1.1.3 适应性农宅设计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实态调研及问题分析
2.1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
2.1.1 调研对象及范围
2.1.2 调研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2 调研区域村庄及住宅特征分析
2.2.1 村落选址与布局特点分析
2.2.2 农宅形式与居住模式分析
2.3 寒冷地区农宅现存问题分析
2.3.1 功能空间与建筑形式问题
2.3.2 建筑构造与住宅节能问题
2.3.3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研究
3.1 寒冷地区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及概况
3.1.1 寒冷地区典型传统民居的分类
3.1.2 寒冷地区地形特征及典型民居分布
3.1.3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典型民居分布
3.2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1 聚落选址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2 聚落布局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2.3 建筑形态适应地形的生态经验
3.3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生态经验
3.3.1 防寒保温的生态经验
3.3.2 争取日照的生态经验
3.3.3 通风降温的生态经验
3.3.4 遮阳隔热的生态经验
3.3.5 排水防潮的生态经验
3.4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材料利用的生态经验
3.4.1 就地取材
3.4.2 因材制宜
3.4.3 旧材再利用
3.5 本章小结
4 寒冷地区适应性农宅设计策略
4.1 村落选址与布局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1.1 选址与规划的适应性设计
4.1.2 村落布局的适应性设计
4.1.3 建筑形态的适应性设计
4.2 建筑空间与构造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4.2.1 平面功能的适应性设计
4.2.2 结构形式的适应性设计
4.2.3 围护结构的适应性设计
4.3 材料与能源利用适应性设计策略
4.3.1 太阳能利用
4.3.2 生物质能利用
4.3.3 其他能源利用
4.4 本章小结
5 寒冷地区适应性农宅方案设计---以大连市裴屯村为例
5.1 裴屯村概况
5.1.1 自然地理特征
5.1.2 人口构成和村域发展
5.1.3 村域规划和建筑现状
5.2 适应性农宅方案设计
5.2.1 基地选址与布局
5.2.2 建筑设计
5.2.3 适宜技术应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研问卷
附录 B 农宅现状调研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坡地合院式建筑”形态的地形适应性表达[J]. 程昊瑜. 华中建筑. 2018(11)
[2]谢英俊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初探[J]. 郝欣. 建筑与文化. 2015(08)
[3]可持续经济主导下的新农村改造创新模式探索——以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五村改造研究为例(总述篇)[J]. 张宇,董丽,朱方伟. 华中建筑. 2015(05)
[4]浅析豫西南山地传统石板民居的聚落空间及建筑特征——以淅川县土地岭村为例[J]. 周芸,唐丽,华欣. 河南科学. 2013(03)
[5]本土代表性建筑师的延伸与解析 当“本土设计”的崔愷遇到“失重下的创意”的孟建民所产生的对比性与设计走向[J]. 黄元炤. 城市环境设计. 2010(Z2)
[6]材料如何作为策略[J]. 史永高. 新建筑. 2010(01)
[7]陕西关中村落生态化策略研究[J]. 虞志淳,刘加平. 新建筑. 2008(05)
[8]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 王冬. 新建筑. 2008(04)
[9]谢英俊的轻钢结构乡村建筑实践[J]. 黄增军. 新建筑. 2007(04)
[10]整合与重构 陕西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J]. 雷振东,刘加平. 时代建筑. 2007(04)
博士论文
[1]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2]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D]. 王舒扬.天津大学 2011
[3]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 虞志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4]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 李建斌.天津大学 2008
[5]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邯郸地区传统民居中火炕的居住空间特色研究[D]. 李姗.河北工程大学 2018
[2]基于养老需求的冀东农村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D]. 梁建超.江南大学 2018
[3]气候变化对建筑气候区划的影响[D]. 谢岱.重庆大学 2018
[4]红石林镇花兰村自建住宅适应性演化机制研究[D]. 张亮亮.湖南大学 2017
[5]豫西地区传统村落地理研究[D]. 郭亚茹.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京西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研究[D]. 王云翼.北京工业大学 2016
[7]陕南宁强地区乡村民居适宜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罗二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8]豫北地区钢结构住宅围护结构热工适用性研究[D]. 李家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9]东北地区住宅建筑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研究[D]. 李子龙.吉林建筑大学 2015
[10]以农业文化为导向的杨凌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D]. 于海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0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1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