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方法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23:51
  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而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旅游规划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旅游规划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急需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旅游规划目前遇到的问题,进而有效指导旅游规划的进行,保障旅游产业的发展。地理设计是21世纪在规划设计界新兴起来的概念,其一系列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旅游规划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为旅游规划方法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其主要探究内容如下所述:(1)首先对旅游规划的概念、内容、特征、方法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对地理设计的概念、方法框架、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规划与地理设计之间紧密的关系,接着从地理设计能够解决旅游规划现有的问题入手,探究地理设计促进旅游规划方法的发展思路。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方法探究的理论基础,是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石。(2)从内涵、特征、适用对象、价值、保障体系几方面认知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方法。首先以地理设计的特征为基础,结合旅游规划的内容,对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方法探索研究


研究框架图

框架图,地理,来源,框架


伊恩·麦克哈格在他影响深远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到了规划设计人员和自然生态科学家之间合作的必要性[57]。关于地理设计的方法,其主要依据是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基础,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此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从而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协调一致[58,59]。后来以Carl Steinitz在A Framework for Geodesign(《地理设计框架》)中提出来的地理设计框架为主,其主要包括“四类人、六模型、三循环”(如图2.1所示)。“四类人”包括本地居民、地理科学家、信息技术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其中本地居民的工作是提出地理设计的基本需求并审核最终的设计方案对区域的影响;地理科学家包括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水文学家及社会和经济学家等自然和社会科学家;信息技术人员是处理信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专家;规划设计人员包括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土木工程师、银行家及律师等。只有这四类人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区域的地理设计,进而提出更好的方案。[37,60]“六模型”是该框架的核心也是四类人工作的重心,它将地理设计过程分为六个层次来进行,分别是表达、运作、评估、变化、影响及决策。在进行地理设计时,这6个模型都需要回答对应的问题,即表达模型需要回答从空间、时间、内容上如何描述研究区域;运作模型在明确研究区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后回答研究区域如何运作;评估模型通过回答研究区域是否正常工作来评估研究区域的现状;变化模型回答何时、何地、通过什么政策和行动对研究区域进行什么样的改变;影响模型回答提出来的方案会对研究区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决策模型回答对研究区域应该进行怎样的改变。[37,61]“三循环”是说地理设计的六个层次必须至少反复三次,即第一次顺向从表达模型依次到决策模型明确开展此项目的背景,并明确问题所在;第二次逆向从决策模型到表达模型明确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法;第三次顺向从表达模型到决策模型进行整个项目直到给出结论。当然,最后的规划设计方案需要由利益相关者做出最终的决策,并作为实施的依据。[61]

框架图,旅游规划,地理,内容


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编制内容框架是指导旅游规划进行的基本思路与方向,是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其主体包括“四类人”、“六模型”、“三(多)循环”及“旅游项目多方案评估遴选”几部分(见图3.3)。其中,四类人是与基于地理设计的旅游规划密切相关的规划设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地理科学家及规划诉求方。六模型还是地理设计提出的表达模型、过程模型、评估模型、变化模型、影响模型、决策模型,只是六模型所表达的内涵更加贴合旅游规划的内容和范围。三(多)循环则是遵循循环导致更优方案的地理设计思维方式。在这个内容框架中,四类人通过数据、信息及其各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对整个规划过程进行宏观把控及具体指导;规划工作从规划区域存在的问题或规划目标开始,一直到遴选出各方都满意的最终规划方案为止结束规划;六模型则与旅游规划的主要具体内容相对应,但六模型需要经过至少三次的循环,而每次循环的目的不同,所以每次循环的六模型所对应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旅游项目多方案评估遴选则是从评估依据和评估内容两方面来进行。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说明。4.2.1 四类人


本文编号:2919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19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