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成都地区当代地景建筑评述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1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性和生产力协作分工的要求下,城市的聚集作用越来越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由此产生的高密度、大尺度空间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自然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城市空间的尺度失衡让人们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建筑作为容纳城市生活的载体,其自身建筑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间形态。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建筑以谦逊的态度进入环境。而当代地景建筑是一种通过人工营造的方式,模拟自然地表,呈现出低层高密度的水平延展形态,将建筑屋面与大地相衔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自然表面或场所空间,通过这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来解决现代化城市下大尺度的空间缺乏亲和力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代地景建筑的产生背景,然后分别通过场地环境认知、建筑功能设计以及地景形态建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对比并总结出成都地区当代地景建筑的创作特征,由此提出在成都地区特定地形、气候、地域文脉以及使用需求下,当代地景建筑的设计策略及技术措施;最后,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跟随导师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当代地景建筑项目,来进一步阐述和印证前文中关于成都地区当代地景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及技术措施,通过对比与反思得出,建筑设计不应该是个孤立的过程,应将社会与城市性...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成都地区当代地景建筑评述与研究


成都平原区位示意图

平面图,滕王阁,平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2当代地景建筑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快速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地景建筑的出现并非偶然。“从大地中来,到大地中去”,地景建筑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并利用的过程,[10]在新的艺术潮流的影响下,由早期的居住类型发展到今天,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影响,逐步深入到城市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强大的适应能力。2.1早期地景建筑文化2.1.1早期地景文化的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景理论强调的是建筑、人、生态相互结合的自然山水观,是人工工程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糅合的产物,其主要体现在于“笼山水为苑”、“《易经》相地数理”以及“君子与水比德”三个方面。笼山水为苑主要表现在建筑选址与其营建布局之间的关系。盛唐时期,复唐太宗之命,风水大师袁天罡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测得天子之气,随后便命人将龙蟠山交接之处砍断,以此来断掉其龙脉之气。阆中古城山环水绕的古城镇布局,城内街巷均以城中心的中天楼为核心展开布置,街巷的选取大多与远处的山峰相对(图2.1图2.2)。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时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极高,山、水、林、田等大地景观因素,都是其选址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建筑营造和景观布局的重要依托。而传统建筑中人工建筑的体量与地景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十分重要,“精在体宜”的思想则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塑造风景与利用自然之间的关系,依托人工营造但又避免人工营造所带来的单一性。[11]图2.1滕王阁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2.2巴巴寺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传统农耕文化下,先民为了生存祈求风调雨顺,由对山体崇拜转变而来的“形

平面图,平面,古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2当代地景建筑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快速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地景建筑的出现并非偶然。“从大地中来,到大地中去”,地景建筑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并利用的过程,[10]在新的艺术潮流的影响下,由早期的居住类型发展到今天,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影响,逐步深入到城市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强大的适应能力。2.1早期地景建筑文化2.1.1早期地景文化的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景理论强调的是建筑、人、生态相互结合的自然山水观,是人工工程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糅合的产物,其主要体现在于“笼山水为苑”、“《易经》相地数理”以及“君子与水比德”三个方面。笼山水为苑主要表现在建筑选址与其营建布局之间的关系。盛唐时期,复唐太宗之命,风水大师袁天罡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测得天子之气,随后便命人将龙蟠山交接之处砍断,以此来断掉其龙脉之气。阆中古城山环水绕的古城镇布局,城内街巷均以城中心的中天楼为核心展开布置,街巷的选取大多与远处的山峰相对(图2.1图2.2)。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时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极高,山、水、林、田等大地景观因素,都是其选址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建筑营造和景观布局的重要依托。而传统建筑中人工建筑的体量与地景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十分重要,“精在体宜”的思想则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塑造风景与利用自然之间的关系,依托人工营造但又避免人工营造所带来的单一性。[11]图2.1滕王阁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2.2巴巴寺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传统农耕文化下,先民为了生存祈求风调雨顺,由对山体崇拜转变而来的“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斯坦·艾伦的场域理论研究初探[J]. 熊玮.  建筑与文化. 2019(07)
[2]存量规划中大型公共空间更新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以美国东海岸防灾项目为例[J]. 金云峰,李宣谕,王俊祺,沈洁.  风景园林. 2019(05)
[3]对于毯式建筑的批判解读[J]. 张松岳,周韵冰.  中外建筑. 2016(09)
[4]地景建筑设计理论初探——以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为例[J]. 李颖.  福建建材. 2016(08)
[5]地景建筑理论基础刍议[J]. 李明娟,孟培.  中国包装工业. 2014(22)
[6]游牧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与分类[J]. 沈英滢,谢育宸,凌世德.  中外建筑. 2014(07)
[7]由《负建筑》看隈研吾设计理念中的建筑与环境[J]. 杨磊,周越.  艺术教育. 2012(01)
[8]地景化的聚落[J]. 陈英.  建筑知识. 2011(09)
[9]游牧空间及其意义[J]. 靳铭宇.  世界建筑. 2011(07)
[10]从大地艺术到大地建筑[J]. 华晓宁.  艺术评论. 2010(05)

博士论文
[1]“旅游凝视”视角下的城市研究:从城市性到城市景观[D]. 李拉扬.东北财经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西安市小雁塔片区唐轴线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D]. 黄河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场域建筑的形态生长策略研究[D]. 卫向良.深圳大学 2017
[3]折叠理论在地景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 熊惠华.湖南大学 2015
[4]地景建筑设计研究[D]. 王晓艳.北方工业大学 2013
[5]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利用的区域差异研究[D]. 秦小朝.华侨大学 2013
[6]当代地景建筑的语境化表达策略[D]. 伍丹婷.湖南大学 2013
[7]川西民居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与应用研究[D]. 王显英.西南交通大学 2013
[8]覆土建筑景观设计的研究[D]. 李蕙.苏州大学 2013
[9]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再研究[D]. 王灵姝.北方工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2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22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