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赋权与GIS的多情景内涝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21:57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暴雨等级与频率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相应的城市暴雨产生的内涝频率及造成的灾损也明显加剧,内涝灾害已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城市内涝成因机理分析并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为我国城市内涝治理、水生态文明以及内涝灾害防范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灾害预警四个角度对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构建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开展省域防涝减灾评估理论与方法提供依据。(2)探讨了熵权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再以熵权TOPSIS改进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熵权TOPSIS-PCA耦合评估体系,完善了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理论体系。(3)采用熵权TOPSISI-PCA耦合优化评估模型,筛选出25个评估指标,对31个待评价省域的防涝减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对31个省域的防涝减灾能力进行分析。(4)建立研究区一、二维耦合排水模型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数据。经过模型率定与验证,设计1a至5a的低重现期降雨分...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1.4本章小结??介绍本论文研宄的背景条件与意义,阐述/国内外关于内涝模拟及评估领??
?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4.1研究区域概况??4.1.1区位及地理条件??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8°?09'至38°?39',东经117°?05'至??117°?4V之间。如图4.1所示,黄弾市东临东临渤海,西连沧州与石家庄,南??接海兴县,北与天津市接壤,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距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252公里,东距黄骅大港??4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还拥有约95.3公里的海岸线,是华北地区路上最??近的出海口。此外,其市境内还拥有307国道、205国道等多条国家公路干线以??及40多条地方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图4.1黄骅市区位图??本文以黄骅市主城区的部分区域(图4.2红线以内)作为课题研究区域,总??面积约62km2,地势平坦,东部沿海海拔高度2?3m,西部海拔髙度在4?5m,市??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地面坡度为1/1500,海拔高程一般在3 ̄5m之间,最??高处在城区附近达7.4m。??41??
?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图4.2研宄区范围影像图??4.1.2水文气象条件??黄骅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靠近渤海而略具海洋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达2461.9h。春秋多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千燥寒冷,年降雨量为580?650mm,其中74.8%集中于夏季,仅7、??8月份的降雨量就占年降雨量的63.2%,易形成灾涝;冬春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故冬干春旱严重。全市平均降雨量为544.9mm,年最大降雨量为1343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247mm?(1968年),多年平均气温12.0°C,常年最热月份为??七月份,平均气温26.4°C,极端最高气温为41.3°C,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气??温-3.3°C,极端最低气温为-21.6°C,全年无霜期平均210天。??黄骅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辐射范围广、受灾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给人民生活及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主要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冻害、冰雹、大风高温天气、台风、风暴潮等,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且通常多灾并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也与日俱增,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威胁??亦日益加剧。??4.1.3城市水环境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4.1.3.1城市水环境系统现状??黄弊市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境内共有河道22条,大部分河流均自西南??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IKE的吉林市城区洪水分析模型[J]. 张艺霖,张琛,丁曼. 陕西水利. 2018(06)
[2]基于MIKE21和MIKE Urban耦合的湖区平原城市内涝模拟应用研究[J]. 朱颖蕾,于永强,俞芳琴,刘俊,朱世云,花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0)
[3]山前平原型城市雨洪模拟与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 常晓栋,徐宗学,赵刚,李怀民.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5)
[4]SWMM在北京市乐家花园排水区的雨洪模拟研究[J]. 黄子千,庞博,赵刚,杜龙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5)
[5]基于内涝风险评价的赣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 罗罡,詹筱霞,刘柳青,肖卫东. 管理观察. 2017(32)
[6]MIKE 21模型及其在城市内涝模拟中的应用[J]. 麻蓉,白涛,黄强,杨旺旺.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7]城市洪涝仿真模型地下排水计算方法的改进[J]. 张念强,李娜,甘泓,王静. 水利学报. 2017(05)
[8]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城市暴雨内涝模拟[J]. 黄国如,王欣,黄维. 水电能源科学. 2017(02)
[9]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J]. 包红军,王莉莉,李致家,姚成,张珂.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1)
[10]流域坡面汇流研究现状述评[J]. 申红彬,徐宗学,张书函. 水科学进展. 2016(03)
硕士论文
[1]基于排水模型和GIS模糊评价的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D]. 蔡甜.南昌大学 2019
[2]海绵城市水文响应机理与模拟[D]. 向晨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
[3]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暴雨内涝模拟研究[D]. 韩浩.西安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34424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1.4本章小结??介绍本论文研宄的背景条件与意义,阐述/国内外关于内涝模拟及评估领??
?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4.1研究区域概况??4.1.1区位及地理条件??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8°?09'至38°?39',东经117°?05'至??117°?4V之间。如图4.1所示,黄弾市东临东临渤海,西连沧州与石家庄,南??接海兴县,北与天津市接壤,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距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252公里,东距黄骅大港??4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还拥有约95.3公里的海岸线,是华北地区路上最??近的出海口。此外,其市境内还拥有307国道、205国道等多条国家公路干线以??及40多条地方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图4.1黄骅市区位图??本文以黄骅市主城区的部分区域(图4.2红线以内)作为课题研究区域,总??面积约62km2,地势平坦,东部沿海海拔高度2?3m,西部海拔髙度在4?5m,市??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地面坡度为1/1500,海拔高程一般在3 ̄5m之间,最??高处在城区附近达7.4m。??41??
?第4章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图4.2研宄区范围影像图??4.1.2水文气象条件??黄骅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靠近渤海而略具海洋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达2461.9h。春秋多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千燥寒冷,年降雨量为580?650mm,其中74.8%集中于夏季,仅7、??8月份的降雨量就占年降雨量的63.2%,易形成灾涝;冬春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故冬干春旱严重。全市平均降雨量为544.9mm,年最大降雨量为1343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247mm?(1968年),多年平均气温12.0°C,常年最热月份为??七月份,平均气温26.4°C,极端最高气温为41.3°C,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气??温-3.3°C,极端最低气温为-21.6°C,全年无霜期平均210天。??黄骅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辐射范围广、受灾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给人民生活及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主要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冻害、冰雹、大风高温天气、台风、风暴潮等,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且通常多灾并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也与日俱增,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威胁??亦日益加剧。??4.1.3城市水环境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4.1.3.1城市水环境系统现状??黄弊市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境内共有河道22条,大部分河流均自西南??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IKE的吉林市城区洪水分析模型[J]. 张艺霖,张琛,丁曼. 陕西水利. 2018(06)
[2]基于MIKE21和MIKE Urban耦合的湖区平原城市内涝模拟应用研究[J]. 朱颖蕾,于永强,俞芳琴,刘俊,朱世云,花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0)
[3]山前平原型城市雨洪模拟与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 常晓栋,徐宗学,赵刚,李怀民.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5)
[4]SWMM在北京市乐家花园排水区的雨洪模拟研究[J]. 黄子千,庞博,赵刚,杜龙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5)
[5]基于内涝风险评价的赣州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 罗罡,詹筱霞,刘柳青,肖卫东. 管理观察. 2017(32)
[6]MIKE 21模型及其在城市内涝模拟中的应用[J]. 麻蓉,白涛,黄强,杨旺旺.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7]城市洪涝仿真模型地下排水计算方法的改进[J]. 张念强,李娜,甘泓,王静. 水利学报. 2017(05)
[8]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城市暴雨内涝模拟[J]. 黄国如,王欣,黄维. 水电能源科学. 2017(02)
[9]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J]. 包红军,王莉莉,李致家,姚成,张珂.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1)
[10]流域坡面汇流研究现状述评[J]. 申红彬,徐宗学,张书函. 水科学进展. 2016(03)
硕士论文
[1]基于排水模型和GIS模糊评价的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D]. 蔡甜.南昌大学 2019
[2]海绵城市水文响应机理与模拟[D]. 向晨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
[3]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暴雨内涝模拟研究[D]. 韩浩.西安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34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3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