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陇南地区宕昌县羌族转角楼民居建筑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3:22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南部,是陕西、甘肃、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带,陇南地区涵盖礼县、西和、徽县、两当、成县、武都区、康县、文县、宕昌县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在内的九县一区,宕昌县是古羌族聚居的核心区域。羌族民居是羌族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宕昌羌族转角楼亦是如此。转角楼民居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现状转角楼民居已无法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亦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现状与需求间呈现出诸多矛盾。在国家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政策的影响下,宕昌地区的民居更新改造掀起了热潮,但由于针对转角楼民居的理论研究不足,导致特色鲜明的转角楼民居更新无法得到有效指导,致使破坏严重。因此,亟待对转角楼民居更新展开理论研究,在众多的矛盾中寻求适宜于羌族转角楼民居的更新方式,该研究不仅对当地民居更新的具有启示意义,更对转角楼民居的更新具有操作实践意义。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为基础,问题为发端,影响因子为依据,策略为导向,最后以实践论证的更新方法建立文章构架。首先,从转角楼民居的现状入手,进行实地测绘和现场问卷调研,总结归纳出转角楼民居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建立多类...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陇南地区宕昌县羌族转角楼民居建筑更新研究


研究区域范围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羌族,来源,图片,作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2.1.3分布概况“古羌族是我国古代民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类共同体。其分布面之广,部落番号之多,内部经济发展之不平衡,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31]现如今羌族已遍布世界各地,如越南、缅甸、新家坡等。在古代为躲避战乱,多次迁徙,布局十分分散,多居于西南和西北避世的山区,分布地区主要有四川省西部和北图2.3国内羌族分布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部,如平武、汶川、茂县等,其他地区有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和陕西西南,甘肃南部地区,虽陕南和甘肃南部地区现存羌族较少,但其为古代羌族的核心集聚地,其余羌族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等地区。“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特征,羌族聚落亦喜依水而居,因此多聚居于河湖畔。甘肃羌族多聚居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陇南地区,少量存在于陇东地区。本文研究对象位于甘肃陇南地区宕昌县,宕昌羌族是古代羌族的重要一支,曾聚居于今宕昌境内,图2.4宕昌县羌族分布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在经过1400年的变化,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但聚居于岷江流域及白龙江流域宕昌羌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形式,主要分为三板屋片区羌楼片区榻板房片区

羌族,宕昌,来源,图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2.1.3分布概况“古羌族是我国古代民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类共同体。其分布面之广,部落番号之多,内部经济发展之不平衡,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31]现如今羌族已遍布世界各地,如越南、缅甸、新家坡等。在古代为躲避战乱,多次迁徙,布局十分分散,多居于西南和西北避世的山区,分布地区主要有四川省西部和北图2.3国内羌族分布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部,如平武、汶川、茂县等,其他地区有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和陕西西南,甘肃南部地区,虽陕南和甘肃南部地区现存羌族较少,但其为古代羌族的核心集聚地,其余羌族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等地区。“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特征,羌族聚落亦喜依水而居,因此多聚居于河湖畔。甘肃羌族多聚居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陇南地区,少量存在于陇东地区。本文研究对象位于甘肃陇南地区宕昌县,宕昌羌族是古代羌族的重要一支,曾聚居于今宕昌境内,图2.4宕昌县羌族分布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在经过1400年的变化,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但聚居于岷江流域及白龙江流域宕昌羌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形式,主要分为三板屋片区羌楼片区榻板房片区


本文编号:2937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37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