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大型堆山工程地基优化设计与变形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22:37
  绿色可持续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利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采取的主要措施。高应力大面积的工程堆载对地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类似工程出现问题甚至工程灾害多是地基设计不当导致。同时,该类工程又不具备高填方路基、形状规则的建筑物实体等应力简单、受力均匀的特点,并且在城市这种复杂构筑物密集的环境中设计范围局限性较大。因此研究如何合理布局,优化地基处理方案和探求多级应力加载条件下的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对避免和消除差异沉降引起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河北省邢台市百旺山生态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试验效果检测和地基的变形特性研究等研究方法,揭示了该工程对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优化了该类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思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最后结合室内试验提出了考虑复杂应力加载历史影响下的地基沉降计算公式。为科学、合理设计该类工程的地基加固方式和沉降预测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以下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1)通过三维/二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对堆建的高度效应和引起的周围建筑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度效应存在“突变、跃迁”现象。当堆建高度大于42...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型堆山工程地基优化设计与变形特性研究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规划图,规划图,工程


如 ANSYS、ABAQUS、PLAXIS、MIDAS 等。本文由于堆山工程貌的复杂性,为了便于建模后与分析软件的对接,选择 ANSYS 软算应力场分析,使用 MIDAS/GTS 软件进行二维精确计算及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 三维模型的建立于大型山体的三维建模,目前科研人员普遍认同并且采用的方法告中AutoCAD的等高线图,在专业的三维可视化软件中进行等比三维建模软件有:3DStudioMax、Sketchup、Solidworks 以及 Rev建模方面各有长短,考虑到建模主要是为了将其与 ANSYS 软件进证后续分析的精确性以及划分单元网格的便利性,本文建模时采evit,将地质资料中的等高线图(图 3-1 所示)导入软件中,通过程数据得到山体及周边地形的模型图(图 3-2 所示)。

模型图,山体,模型图,堆山


图 3-2 山体及周边地形三维模型图3.2.2 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与现有资料,参考以往对于大型堆山工程经验确定的影响范围,堆山范围长度最大 342m,宽度范围最大 284m,西侧距管廊 37.45m,东南侧距水库 39.26 m,北侧距地下车库 37.83 m,堆山高度按 45 m/40 m/35 m三种方案分别进行稳定性设计,左右两侧范围根据影响范围取基础总深度的 3~5倍。模型边界条件上部为自由边界,即不设置任何约束;模型的左右边界增加 x方向的约束,限制其横向位移;模型底部为 x、y 两侧约束,限制其两个方向的位移。3.2.3 三维模型的网格划分在 Revit 中建立好的模型并不能直接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计算,这是因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建筑垃圾处理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 汪振双,张家楠.  项目管理技术. 2019(01)
[2]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J]. 李驰.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1)
[3]西南岩溶发育地区机场道槽区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J]. 孙建民.  山西建筑. 2018(35)
[4]强夯结合注浆法在某废弃矿区地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孔秋平.  福建建筑. 2018(12)
[5]河池车站松软土地段地基处理方案研究[J]. 赵启明,李木华.  工程技术研究. 2018(14)
[6]考虑压缩模量随应力水平变化的地基沉降变形研究[J]. 刘启塬,梁金国,冯怀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05)
[7]地基强度随固结度增长的原理在垃圾填埋场地基承载力评估中的应用[J]. 薛祥,李军,侯东利,李根义.  工程勘察. 2017(10)
[8]基于ESMD与ELM组合模型的地基沉降预测[J]. 戴永祥.  建筑技术. 2017(09)
[9]山区高填方地基事故预防与处理[J]. 刘金波,张雪婵,王也宜,张寒,汪宁.  施工技术. 2017(10)
[10]软土地区堆山工程地基承载力分析[J]. 李嘉,闫澍旺,林澍,孙立强.  岩土工程学报. 2016(S2)

博士论文
[1]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地基破坏模式及周边变形控制方法研究[D]. 李嘉.天津大学 2017
[2]黄土挖填方结合场地建筑物基础及管道工程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 董琪.长安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场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及机理分析[D]. 张振.浙江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42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42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