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6:20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合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传播途径进行传统古建筑文化的记录与展现,将有助于实现影像传播与传统古建筑文化保护两者的共赢。本文通过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的影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中国千百年文化精髓的方式,全面地将全视点特性与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紧密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为研究方向,分析了中国传统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特点,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切入点进行探究。首先,通过查阅理论资料和分析现有文献,分析梳理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整理总结出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在传播上的不足之处。第二,深入解读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大明宫建筑文化传播。第三,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着重对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上的传播优势、呈现方式、场景分类、传播特点、创景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第四,重点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古建筑类文化传播作品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及叙事结构策略。最后,结合毕业创作实践《基于虚拟现实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探讨了基于虚...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1.1.2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虚拟现实研究现状
1.3.2 虚拟现实应用于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
2.1 古建筑文化传播的传播内容
2.1.1 古建筑蕴含的哲学思想
2.1.2 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2.1.3 古建筑的历史文化
2.2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播方式
2.2.1 “旅游产业型”传播方式
2.2.2 “影像传播型”传播方式
2.3 大明宫建筑文化传播
2.3.1 大明宫建筑文化的传播现状
2.3.2 大明宫建筑文化的传播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3.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特点
3.3.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优势
3.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作品分类
3.3.3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传播内容要求
3.3.4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传播理念
3.3.5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设计原则
3.3.6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场景分类
3.4 虚拟现实场景的构造方法
3.4.1 纯现实化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4.2 纯虚拟化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4.3 虚实结合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艺术语言
4.1 中国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艺术表现形式
4.1.1 虚拟现实作品的光影效果
4.1.2 虚拟现实作品的质感与细节表现
4.1.3 虚拟现实作品的空间感呈现
4.1.4 虚拟现实作品的镜头表现
4.2 作品的叙事结构与策略
4.2.1 叙事结构
4.2.2 叙事策略
4.3 《基于虚拟现实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叙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虚拟现实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创作实践
5.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策划
5.2.1 构思阶段
5.2.2 策划阶段
5.3 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
5.3.1 片头片尾的设计与制作
5.3.2 主场景的构建
5.4 毕业创作实践的合并与发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探析——以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为例[J]. 宗少鸽,刘子建. 出版广角. 2019(23)
[2]虚拟现实媒介下航天文化传播方式研究[J]. 李昕恬.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09)
[3]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古建筑教育的应用——斗拱文化体验式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张杰,陈恒鑫,王家辉. 高等建筑教育. 2019(04)
[4]3D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文化传播——以“虚拟歌德学院”项目为例[J]. 马冲宇. 传媒. 2019(13)
[5]2019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开始申报[J]. 吴妍. 福建轻纺. 2019(05)
[6]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J]. 吴斌. 建筑实践. 2019(05)
[7]敦煌壁画色卡数字成像色彩管理应用研究[J]. 梁金星,万晓霞,孙志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2)
[8]跨越·沉浸·社交: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华文化的创新传播[J]. 陈常静,杨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7)
[9]传统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斗拱的现代演绎[J]. 徐翔,刘进华. 内江科技. 2018(11)
[10]数字媒体环境下羌族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研究[J]. 彭婷婷,杨正钰,雷长桥. 新闻传播.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 李玲.山东大学 2011
[2]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D]. 徐建.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AR场景下广式家具文化传播的交互叙事[D]. 区雪兰.广东工业大学 2019
[2]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展示方式类型化研究[D]. 张苗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发展问题研究[D]. 王方方.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古建筑在虚拟场景中的再现与空间体验探讨[D]. 王东波.湖南大学 2017
[5]基于虚拟现实的韶山红色文化展演设计研究[D]. 徐琳.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虚拟现实的实验流程控制及评价模型研究[D]. 韩广欣.陕西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的我国民间古建筑文化产业项目生发研究[D]. 杜文婷.中南民族大学 2016
[8]湘西凤凰传统建筑装饰特征研究[D]. 江宝玉.湖南工业大学 2015
[9]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运营现状研究[D]. 付蓉.复旦大学 2014
[10]基于文化体验的古建筑虚拟系统交互设计研究[D]. 杨宝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1231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1.1.2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虚拟现实研究现状
1.3.2 虚拟现实应用于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
2.1 古建筑文化传播的传播内容
2.1.1 古建筑蕴含的哲学思想
2.1.2 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2.1.3 古建筑的历史文化
2.2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播方式
2.2.1 “旅游产业型”传播方式
2.2.2 “影像传播型”传播方式
2.3 大明宫建筑文化传播
2.3.1 大明宫建筑文化的传播现状
2.3.2 大明宫建筑文化的传播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3.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特点
3.3.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优势
3.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建筑文化传播作品分类
3.3.3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传播内容要求
3.3.4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传播理念
3.3.5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设计原则
3.3.6 虚拟现实类古建筑文化作品的场景分类
3.4 虚拟现实场景的构造方法
3.4.1 纯现实化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4.2 纯虚拟化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4.3 虚实结合的虚拟现实场景构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艺术语言
4.1 中国古建筑文化传播的艺术表现形式
4.1.1 虚拟现实作品的光影效果
4.1.2 虚拟现实作品的质感与细节表现
4.1.3 虚拟现实作品的空间感呈现
4.1.4 虚拟现实作品的镜头表现
4.2 作品的叙事结构与策略
4.2.1 叙事结构
4.2.2 叙事策略
4.3 《基于虚拟现实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叙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虚拟现实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创作实践
5.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策划
5.2.1 构思阶段
5.2.2 策划阶段
5.3 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
5.3.1 片头片尾的设计与制作
5.3.2 主场景的构建
5.4 毕业创作实践的合并与发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探析——以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为例[J]. 宗少鸽,刘子建. 出版广角. 2019(23)
[2]虚拟现实媒介下航天文化传播方式研究[J]. 李昕恬.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09)
[3]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古建筑教育的应用——斗拱文化体验式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张杰,陈恒鑫,王家辉. 高等建筑教育. 2019(04)
[4]3D虚拟世界中的语言文化传播——以“虚拟歌德学院”项目为例[J]. 马冲宇. 传媒. 2019(13)
[5]2019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开始申报[J]. 吴妍. 福建轻纺. 2019(05)
[6]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J]. 吴斌. 建筑实践. 2019(05)
[7]敦煌壁画色卡数字成像色彩管理应用研究[J]. 梁金星,万晓霞,孙志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02)
[8]跨越·沉浸·社交: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华文化的创新传播[J]. 陈常静,杨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7)
[9]传统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斗拱的现代演绎[J]. 徐翔,刘进华. 内江科技. 2018(11)
[10]数字媒体环境下羌族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研究[J]. 彭婷婷,杨正钰,雷长桥. 新闻传播.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 李玲.山东大学 2011
[2]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D]. 徐建.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AR场景下广式家具文化传播的交互叙事[D]. 区雪兰.广东工业大学 2019
[2]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展示方式类型化研究[D]. 张苗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发展问题研究[D]. 王方方.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古建筑在虚拟场景中的再现与空间体验探讨[D]. 王东波.湖南大学 2017
[5]基于虚拟现实的韶山红色文化展演设计研究[D]. 徐琳.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虚拟现实的实验流程控制及评价模型研究[D]. 韩广欣.陕西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的我国民间古建筑文化产业项目生发研究[D]. 杜文婷.中南民族大学 2016
[8]湘西凤凰传统建筑装饰特征研究[D]. 江宝玉.湖南工业大学 2015
[9]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运营现状研究[D]. 付蓉.复旦大学 2014
[10]基于文化体验的古建筑虚拟系统交互设计研究[D]. 杨宝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5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