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银川城市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银川城市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导向的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再开发的地方竞争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文化消费的新风格和新导向。同时,文化的开发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加速发展,改善了城市形象、吸引了社会人才和资本投资、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伊斯兰文化是西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民族文化之一,在以汉文化为主的现代中国城市中,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作为一种城市文化转向现象。转型期,中国大陆回族聚居区的部分城市的物质景观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伊斯兰化过程,但同时,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起,非物质景观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态势,不同的穆斯林群体对景观伊斯兰化的认同也存在了差异。学术界迄今相关研究却十分薄弱,因此,本文以银川市为例,选取景观视角,以“伊斯兰化”为主题,全面探究其格局、过程与机制。本文采用多门学科相互交错研究的方式,从“问题导入—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的研究思路,将全文分为六章,从建筑景观、民俗景观、景观的伊斯兰化认同三个方面阐释银川市伊斯兰化问题:归纳了景观伊斯兰化涉及的相关概念,梳理了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整理了城市景观的伊斯兰化/“去”伊斯兰化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银川市不同景观的伊斯兰化/“去”伊斯兰化的格局、过程与机制,构建了其理论模式。银川市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1)建筑景观伊斯兰化的空间分布呈现相对非均衡的态势,其过程是由“单核心区”集聚向“多核心区”集中布局的演变趋势;建筑类型上在宗教建筑的基础上,伊斯兰式景观类型主要增加了居住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卫生建筑的特点,功能上承担起提升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休闲业、吸引投资和人才;驱动机制主要是权力(政府)与资本(开发商)主导,社会力(穆斯林)辅助的博弈关系。(2)通过伊斯兰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葬、节庆等诸多方面分析发现民俗景观呈现“去”伊斯兰化的发展态势;穆斯林生活需求、文化心态作为驱动内因,现代化影响、伊斯兰文化教育和周边族际关系等影响作为驱动外因,多因素诱发了民俗景观的变迁。(3)不同年龄段穆斯林对景观伊斯兰化认同程度有显著差异:穆斯林群体中小于30岁认同程度最弱,其次是31至60岁群体,大于60岁群体认同程度最强。同时其影响因素及其显著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银川市 建筑景观 民俗景观 认同 伊斯兰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6
- 1.1.1 研究背景10-13
- 1.1.2 研究意义13-15
- 1.1.3 相关概念辨析15-16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6-22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6-19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9-22
- 1.3 理论基础22-23
- 1.3.1 文化新马克思主义理论22-23
- 1.3.2 文化认同理论23
- 1.4 研究方法23-24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24-25
- 1.6 研究区选择与数据来源25-29
- 1.6.1 银川市概况25-26
- 1.6.2 代表性分析26-27
- 1.6.3 数据来源27-29
- 第二章 理论框架29-39
- 2.1 中国城市建筑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29-35
- 2.1.1 伊斯兰式建筑景观特征29-34
- 2.1.2 驱动机制34-35
- 2.2 中国城市民俗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35-39
- 2.2.1 伊斯兰民俗景观特征35-37
- 2.2.2 驱动机制37-39
- 第三章 银川市建筑景观的伊斯兰化39-62
- 3.1 衡量银川市建筑景观伊斯兰化的标准39-40
- 3.2 伊斯兰式建筑景观的界定及分类40
- 3.3 演变趋势40-45
- 3.4 测度方法45-47
- 3.4.1 城市意象法45
- 3.4.2 核密度估计法45-46
- 3.4.3 一般统计学法46-47
- 3.5 空间格局分析47-56
- 3.5.1 意象特征47-50
- 3.5.2 密度特征50-52
- 3.5.3 面积特征52-56
- 3.6 驱动机制56-59
- 3.6.1 政府的主导作用:政策引导下的建筑景观伊斯兰化56-57
- 3.6.2 市场的主导作用:资本建构的伊斯兰式建筑景观57-58
- 3.6.3 穆斯林需求响应:助力建筑景观的伊斯兰化58-59
- 3.7 伊斯兰化模式59-62
- 3.7.1 总体模式59-60
- 3.7.2 政府的行动模式60
- 3.7.3 市场的行为模式60-62
- 第四章 银川市民俗景观的“去”伊斯兰化62-73
- 4.1 银川市伊斯兰民俗景观的特征62-63
- 4.2 历史回溯63-68
- 4.2.1 饮食变迁63-64
- 4.2.2 服饰变迁64-65
- 4.2.3 居住变迁65-66
- 4.2.4 婚姻变迁66-67
- 4.2.5 丧葬变迁67
- 4.2.6 节庆变迁67-68
- 4.3 驱动机制68-71
- 4.3.1 内部原因68-69
- 4.3.2 外部原因69-71
- 4.4“去”伊斯兰化模式71-73
- 第五章 银川市景观的伊斯兰化认同73-85
- 5.1 衡量银川市景观伊斯兰化认同的标准73
- 5.2 研究对象及调查基本情况73-78
- 5.2.1 研究方法与对象选择73-74
- 5.2.2 问卷的设计74-75
- 5.2.3 问卷回收的基本情况75-77
- 5.2.4 问卷效度检验77
- 5.2.5 问卷信度检验77-78
- 5.3 不同年龄穆斯林对景观伊斯兰化的认同程度的差异78-80
- 5.3.1 量化统计分析78
- 5.3.2 质性资料分析78-80
- 5.4 认同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80-85
- 5.4.1 相关分析80-83
- 5.4.2 回归分析83-8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5-88
- 6.1 主要结论85-86
- 6.2 创新尝试86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93-94
- 附录94-97
- 致谢97-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霍尔舍;黄建才;;巴林博物馆,巴林[J];世界建筑;1991年02期
2 马诚;;论“盖斯墓”建筑空间与装饰[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11期
3 周丹;;我的《思源屋》[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 丁克家;;伊斯兰艺术及美学思想初探[J];阿拉伯世界;1991年03期
5 张小娟;毕晓莉;;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特色的再认识——以兰州西关清真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12期
6 刘玉霞;;浅论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宁夏回族装饰艺术特色[J];中国美术馆;2013年11期
7 裴怀涛;;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和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8 姚复兴;回族建筑初探[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1年Z1期
9 ;阿尔及利亚之梦[J];缤纷;2014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伊斯兰经济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吴云贵;;略议伊斯兰文化对民族发展的影响[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3 丁宏;;东干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兼与回族比较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与国民教育的互动关系——以宁夏同心县豫海镇和韦州镇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6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穆斯林民族现代化进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8 陈春燕;郭爽;;浅谈儒学对回族伊斯兰哲学的影响[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杨德亮;;托茂家的伊斯兰信仰及其经济生产[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10 刘成有;;浅析宗教信仰中的民族性问题——以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秀梅;首届伊斯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论坛在临夏市举办[N];民族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安旭;伊斯兰传统文化与企业竞争力[N];银川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唯忠 实习生 康成玉;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银川落幕[N];西部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孙文振;马明良:希望为民族和谐、宗教和顺作贡献[N];中国民族报;2012年
5 马强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述与作:中国伊斯兰经学传承的时代脉络[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张志鹏;文莱《伊斯兰刑法》加剧政教混同[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记者 苏志龙;我市“两馆一中心”破土动工[N];吴忠日报;2008年
8 廉朴 郑严 俊仁 金芬;用学术的力量推动临夏经济社会发展[N];民族日报;2010年
9 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在伊斯坦布尔开幕[N];中国民族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米根孝;成达师范:成德达才 笃诚敏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马洪伟;三亚回族社区的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生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韩忡;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华;促进纳古回族民营企业成长的伊斯兰文化关键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超;试析中亚一体化困境中的文化因素[D];兰州大学;2015年
3 马超;清代河南伊斯兰经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光;宗教、主体性与现代生活:昆明青年穆斯林群体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张恒;转型期银川城市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D];兰州大学;2016年
6 任红;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育及其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璐;传统与现代—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发展观在现代化语境中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马宁;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伊斯兰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马鹏;西安伊斯兰住区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0 周茂尧;伊斯兰文化善行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银川城市景观的伊斯兰特征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