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明清山水画作图式的苏州古城西郊区域景观研究 ——以灵岩山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2 12:37
苏州古城西郊是古代文人周游盘桓的主要野外自然空间场所,在时代更迭中自然、人文生机盎然,历史遗迹、人文胜迹多元并存,与苏州文人山水园的起源、兴建、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对山水园林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城内遗存的明清私家园林,少有针对苏州近郊自然山水、风景名胜的研究。明清时期,自然山水营建和人文山水绘画并驾齐驱,有大量描绘苏州西郊自然、人文景观山水绘画遗存,奠定了基于山水画作图式分析、总结西郊人文景观的基础和条件。以明确的写景状物山水画作图式及苏州古城西郊胜迹为研究对象,对苏州近郊风景名胜在文脉、地脉上的梳理与系统性分析具有很大的价值。首先,对与苏州近郊相关山水绘画遗产和历史景观遗迹的梳理和历史溯源。明确相关绘画研究重点为明清时期,总结苏州西郊景观肇始之初的区域发展格局与意识。春秋至宋元,苏州近郊自然山水孕育了贵族园林、佛道教场、名山胜迹、私宅别馆等人文胜迹,逐步奠定了明清景观格局基础。其次,指出区域景观是一个由要素、主题、结构组成的完整体系。基于明清山水画作图式语言分析与场地调研比对得出西郊区域景观系统是一个以要素为基底,以主题为内核,以结构为骨架的完整体系;明确了苏州西郊是具备主题突出,景观多...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与意义
1.2 过往研究综述
1.2.1 关于苏州城郊胜迹的研究
1.2.2 关于明清绘画的研究
1.2.3 画与园的关联性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苏州西郊区域景观溯源
2.1 山水胜景孕育殷富吴都
2.1.1 吴地山水胜景
2.1.2 吴都选址营建
2.2 自然特质推动园林营建
2.3 西郊区域范围界定
2.4 西郊区域景观的初始营建:春秋苑囿
2.4.1 春秋吴宫营建之时代背景
2.4.2 馆娃宫与姑苏台之营建胜概
2.4.3 长洲苑与姑苏台之历史钩沉
2.5 西郊区域景观的后期发展:秦至宋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清山水画视域下的区域景观
3.1 区域景观系统的理论构建
3.2 明清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
3.2.1 亦同亦趋的发展进程
3.2.2 “集锦”式“姑苏胜景”的画作主题
3.3 明清山水画图式中的苏州西郊区域景观系统
3.3.1 区域景观要素分析
3.3.2 区域景观主题分析
3.3.3 区域景观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山水画视域下的灵岩山景观营建
4.1 灵岩揽胜,营建溯源
4.1.1 灵岩揽胜
4.1.2 灵岩之景观营建:春秋至宋
4.2 明代山水画图式中的灵岩景观
4.2.1 景观要素分析
4.2.2 景观主题分析
4.2.3 景观结构分析
4.3 清代山水画图式中的灵岩景观
4.3.1 景观要素分析
4.3.2 景观意境主题分析
4.3.3 景观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苏州古城西郊区域景观系统
5.2.2 灵岩山风景名胜区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明清时期外来绘画技法的渗透[J]. 郭梦溪. 大众文艺. 2018(15)
[2]剖读虎丘——从谢时臣《虎阜春晴图》中的远山说起[J]. 冯江,杨文君,张异响. 建筑学报. 2018(04)
[3]“笔墨情,林泉境”:论明代园林画与私家园林构图中的节奏共生性[J]. 高扬元,黄雪萌. 中国园林. 2018(04)
[4]论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J]. 魏林志. 美与时代(中). 2018(03)
[5]苏州古城空间格局的自然适应性及生态智慧探索[J]. 闫水玉,董玲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06)
[6]明清时期历史题材绘画述论[J]. 朱万章. 美术. 2017(08)
[7]古代城市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分区营建的关系探讨——以隋唐时期扬州为例[J]. 孙乔昀,郑曦. 风景园林. 2017(04)
[8]山水城市建构溯源:苏州山水体系与区域风景系统发展[J]. 徐倩,郑曦. 风景园林. 2015(10)
[9]说“娃”[J]. 秦晓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4(01)
[10]长洲苑钩沉[J]. 朱红. 苏州杂志. 2013(02)
博士论文
[1]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D]. 裴瑞欣.武汉大学 2016
[2]吴门画派纪游图研究[D]. 关健.中央美术学院 2014
[3]明代苏州园林史[D]. 郭明友.苏州大学 2011
[4]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 张明学.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苏州印象:从地方书写看明清国家与城市关系[D]. 钟如玥.南京大学 2018
[2]明清绘画审美范畴—“势”的研究[D]. 白晓宁.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D]. 徐倩.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入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径”[D]. 康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5
[5]从绘画看明清园林[D]. 万翠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3788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与意义
1.2 过往研究综述
1.2.1 关于苏州城郊胜迹的研究
1.2.2 关于明清绘画的研究
1.2.3 画与园的关联性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苏州西郊区域景观溯源
2.1 山水胜景孕育殷富吴都
2.1.1 吴地山水胜景
2.1.2 吴都选址营建
2.2 自然特质推动园林营建
2.3 西郊区域范围界定
2.4 西郊区域景观的初始营建:春秋苑囿
2.4.1 春秋吴宫营建之时代背景
2.4.2 馆娃宫与姑苏台之营建胜概
2.4.3 长洲苑与姑苏台之历史钩沉
2.5 西郊区域景观的后期发展:秦至宋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清山水画视域下的区域景观
3.1 区域景观系统的理论构建
3.2 明清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
3.2.1 亦同亦趋的发展进程
3.2.2 “集锦”式“姑苏胜景”的画作主题
3.3 明清山水画图式中的苏州西郊区域景观系统
3.3.1 区域景观要素分析
3.3.2 区域景观主题分析
3.3.3 区域景观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山水画视域下的灵岩山景观营建
4.1 灵岩揽胜,营建溯源
4.1.1 灵岩揽胜
4.1.2 灵岩之景观营建:春秋至宋
4.2 明代山水画图式中的灵岩景观
4.2.1 景观要素分析
4.2.2 景观主题分析
4.2.3 景观结构分析
4.3 清代山水画图式中的灵岩景观
4.3.1 景观要素分析
4.3.2 景观意境主题分析
4.3.3 景观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苏州古城西郊区域景观系统
5.2.2 灵岩山风景名胜区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明清时期外来绘画技法的渗透[J]. 郭梦溪. 大众文艺. 2018(15)
[2]剖读虎丘——从谢时臣《虎阜春晴图》中的远山说起[J]. 冯江,杨文君,张异响. 建筑学报. 2018(04)
[3]“笔墨情,林泉境”:论明代园林画与私家园林构图中的节奏共生性[J]. 高扬元,黄雪萌. 中国园林. 2018(04)
[4]论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J]. 魏林志. 美与时代(中). 2018(03)
[5]苏州古城空间格局的自然适应性及生态智慧探索[J]. 闫水玉,董玲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06)
[6]明清时期历史题材绘画述论[J]. 朱万章. 美术. 2017(08)
[7]古代城市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分区营建的关系探讨——以隋唐时期扬州为例[J]. 孙乔昀,郑曦. 风景园林. 2017(04)
[8]山水城市建构溯源:苏州山水体系与区域风景系统发展[J]. 徐倩,郑曦. 风景园林. 2015(10)
[9]说“娃”[J]. 秦晓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4(01)
[10]长洲苑钩沉[J]. 朱红. 苏州杂志. 2013(02)
博士论文
[1]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风格观研究[D]. 裴瑞欣.武汉大学 2016
[2]吴门画派纪游图研究[D]. 关健.中央美术学院 2014
[3]明代苏州园林史[D]. 郭明友.苏州大学 2011
[4]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 张明学.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苏州印象:从地方书写看明清国家与城市关系[D]. 钟如玥.南京大学 2018
[2]明清绘画审美范畴—“势”的研究[D]. 白晓宁.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D]. 徐倩.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入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径”[D]. 康琳.中国美术学院 2015
[5]从绘画看明清园林[D]. 万翠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3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5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