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1:18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快速城镇化过程的推进给乡村社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乡村被动地裹挟入这场以城市化为主旋律的现代化浪潮中,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适应现象。长期置于"城市目标导向"逻辑框架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思路在解决乡村面对城市化扰动冲击作用影响时出现了困惑。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总体规划最新版中明确提出划定城市生态绿隔地区,在秉承生态友好的前提下发挥生态绿化隔离的保护作用以避免城市规模无序蔓延扩张。然而在面对功能"高大上"的城市区域,生态绿隔区实则分布了一定数量建设水平较低的乡村。由于被冠以"生态保护"的标签,整个区域的规划建设活动受到控制致使其与周边城市存在着较大落差。因此乡村在外部城市干扰和冲击的作用影响下,其变化适应性即韧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旨在将韧性科学理论和乡村规划研究领域相结合,以探索韧性科学理论在乡村规划层面应用的适用性、必要性和关联性。并选取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对生态绿隔区北片区乡村扰动的实地调查,总结出乡村在扰动冲击作用影响下的现存问题、发展困境和现实诉求。最后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三方面尝试探索出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的规划方法。论文结...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传统乡村的不适应现象
        1.1.2 政策背景:转型时期乡村发展受到重视
        1.1.3 现实背景:新农村建设的困惑
        1.1.4 愿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总述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研究框架
        1.4.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韧性科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2.1 韧性科学理论的基础研究
        2.1.1 韧性概念
        2.1.2 韧性范式
        2.1.3 小结
    2.2 韧性科学理论的应用研究
        2.2.1 韧性城市
        2.2.2 韧性社区
        2.2.3 小结
    2.3 韧性科学理论与空间研究的交叉
        2.3.1 韧性与扰动
        2.3.2 空间与扰动
        2.3.3 韧性的空间
        2.3.4 空间的韧性
        2.3.5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韧性科学理论在乡村规划层面的应用
    3.1 适用性分析
        3.1.1 韧性科学理论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3.1.2 韧性科学理论对乡村扰动冲击的认识
    3.2 必要性分析
        3.2.1 传统规划思路解决乡村扰动的困境
        3.2.2 韧性科学理论有利于改进规划实践
    3.3 关联性分析
        3.3.1 乡村韧性空间
        3.3.2 乡村空间的韧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乡村扰动调查
    4.1 调查设计
        4.1.1 调查范围确定
        4.1.2 调查样本选取
        4.1.3 调查重点
        4.1.4 调查方法
    4.2 扰动因素来源
        4.2.1 政策制度的颁布:划定生态保护绿隔区
        4.2.2 规划建设的控制:生态绿隔区范围的规划建设活动受限
        4.2.3 价值观念的转变:城市现代性要素的流入
    4.3 扰动作用结果
        4.3.1 自然生态层面
        4.3.2 经济生产层面
        4.3.3 社会生活层面
    4.4 调查总结
        4.4.1 乡村现存问题:乡村空间的韧性缺失
        4.4.2 乡村发展困境:现有规划实践的困惑
        4.4.4 乡村现实诉求:不同方面的多样需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的规划方法探索
    5.1 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的目的
        5.1.1 目标转变:"一维经济"向"三维社会生态"转变
        5.1.2 过程转变:"静态孤立"向"动态变化"转变
    5.2 空间冗余结构的构建
        5.2.1 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空间单元细胞
        5.2.2 提高不同要素相互流动的可能性
        5.2.3 重构组团式的空间网络连结关系
    5.3 空间多样功能的塑造
        5.3.1 延续强化传统旧功能
        5.3.2 合理植入现代新功能
        5.3.3 寻求新旧功能的理性融合
    5.4 空间异质形态的再现
        5.4.1 识别空间要素形制关系,提取空间肌理
        5.4.2 重视空间文化表达,打造不同特色风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北片区镇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北片区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韧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为例[J]. 袁奇峰,蔡天抒,黄娜.  规划师. 2016(10)
[2]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新常态下上海城市安全的战略构想[J]. 石婷婷.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1)
[3]道路建设对秦岭山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一个社区恢复力的视角[J]. 杨新军,石育中,王子侨.  地理学报. 2015(08)
[4]城市韧性与新奥尔良的复兴[J]. 托马斯·J·坎帕内拉,罗震东,周洋岑.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5]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 邵亦文,徐江.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6]城市韧性承洪理论——另一种规划实践的基础[J]. 廖桂贤,林贺佳,汪洋.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7]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J]. 徐江,邵亦文.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8]韧性概念的重新审视[J]. 西亚姆巴巴拉·伯纳德·曼耶纳,张益章,刘海龙.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9]城市减灾:创建韧性城市[J]. 戴维·R·戈德沙尔克,许婵.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10]韧性规划:纽带概念抑或末路穷途[J]. 西明·达武迪,曹康,王金金,陶舒晨.  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博士论文
[1]县域镇村空间重构研究[D]. 张常新.浙江大学 2015
[2]川西林盘文化要义[D]. 方志戎.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研究[D]. 王镜均.苏州科技学院 2015
[2]重庆市开县齐圣村“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 万祥益.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5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5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a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