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设计的视知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16:30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寺建筑是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宣扬和传播佛教文化的场所。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当代佛教也与时俱进,佛教旅游景点开发兴起,而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采用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结合社会实际和相关理论,提出具有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策略,为今后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交代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对象,以及建筑学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现状;第二章梳理了中国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传统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方法;第三章研究了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现状,指出了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分析了社会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在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的运用,梳理了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研究的逻辑...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视知觉
        1.3.2 佛教文化
        1.3.3 佛教艺术
        1.3.4 佛寺建筑
        1.3.5 当代佛寺建筑
        1.3.6 佛教氛围
    1.4 研究对象
    1.5 建筑学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1.5.1 格式塔心理学
        1.5.2 环境心理学
        1.5.3 场所精神
        1.5.4 游客凝视理论
    1.6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建筑实践现状
        1.6.1 中国传统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与实践
        1.6.2 大陆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与实践
        1.6.3 台湾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与实践
        1.6.4 日本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与实践
        1.6.5 其他国家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与实践
        1.6.6 佛教与佛教文化的相关论著
    1.7 研究方法与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发展历程
    2.1 中国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2.1.1 佛教初传中国及在中国的发展
        2.1.2 中国佛教与佛教艺术
    2.2 传统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2.2.1 两汉时期——佛寺初传中国
        2.2.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的初步发展
        2.2.3 隋、唐时期——佛寺的发展高峰
        2.2.4 宋、辽、金时期——佛寺的继续发展
        2.2.5 元、明、清时期——佛寺的逐渐衰落
    2.3 传统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
        2.3.1 佛寺选址的灵活与园林景观的营造
        2.3.2 佛寺布局的秩序与变化
        2.3.3 佛殿空间氛围的营造
    2.4 本章小结:传统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启示
第三章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现状及分析与研究
    3.1 中国佛教的发展现状
        3.1.1 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3.1.2 佛学院的发展变化
        3.1.3 小结
    3.2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现状的整体特征
        3.2.1 当代佛寺宣传及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现代化
        3.2.2 当代佛寺建筑功能的复杂化
        3.2.3 当代佛寺建筑界定的模糊化
        3.2.4 当代佛寺建筑性质的杂糅化
        3.2.5 当代佛寺建筑布局的传统性
        3.2.6 当代佛寺建筑形式的多样化
        3.2.7 当代佛寺建筑中公众审美的多元化
    3.3 国内当代佛寺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3.3.1 睢宁水月禅寺
        3.3.2 绍兴兜率天宫
        3.3.3 扶风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3.3.4 南京佛顶宫
    3.4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4.1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空间存在大尺度的倾向
        3.4.2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形式混乱、粗糙
        3.4.3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对视觉效果过分强调
        3.4.4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空间商业化程度过重
        3.4.5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空间缺乏与受众的积极互动
        3.4.6 部分当代佛寺建筑空间对佛教氛围的营造把握不当
    3.5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3.5.2 寺方及相关部门的局限性
        3.5.3 设计方的局限性
        3.5.4 游人信众的局限性
        3.5.5 国内建筑施工工艺的局限性
    3.6 本章小结:中国当代佛寺建筑视知觉设计面临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社会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在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4.1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脉络
        4.1.1 对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理论研究应有的态度
        4.1.2 社会学相关理论研究脉络
        4.1.3 建筑学相关理论研究脉络
    4.2 社会学相关理论与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
        4.2.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4.2.2 文化发展与相互融合
        4.2.3 社会调节与社会管理
        4.2.4 小结
    4.3 建筑学相关理论与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
        4.3.1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关系
        4.3.2 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知觉
        4.3.3 场所精神理论中的一般性与独特性
        4.3.4 游客凝视理论中符号的象征性与标志的特殊性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社会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研究对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策略
    5.1 佛教氛围与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
        5.1.1 佛教氛围的核心意涵
        5.1.2 把握佛教氛围的核心意涵对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重要性
    5.2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中建筑形式的视知觉设计策略
        5.2.1 当代佛寺建筑形式的尺度把握
        5.2.2 当代佛寺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与象征性
        5.2.3 当代佛寺建筑形式的具象化与抽象化
        5.2.4 当代佛寺建筑形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5.3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中礼佛空间的视知觉设计策略
        5.3.1 礼佛空间中空间的尺度与表现形式
        5.3.2 礼佛空间中光线、色调与质感的结合
        5.3.3 礼佛空间中佛教艺术形式的合理运用与表现
        5.3.4 礼佛空间中佛教元素的具象化与抽象化
    5.4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5.4.1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应合理运用视知觉及相关理论
        5.4.2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应注意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合理
        5.4.3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5.4.4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受众的参与互动
        5.4.5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中设计方的职责和担当
        5.4.6 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5 本章小结:中国当代佛寺建筑空间视知觉设计策略具有更多可能性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国内当代佛寺实例(笔者实地考察)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192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92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