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 ——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9 01:00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校园基地建设,大学校园各功能区之间出现步行距离过远、公共空间可达性低等问题;校园规划师与建筑师对公共空间的关注度低,致使公共空间分布不合理、可达性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可达性分析、需求分析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分析结果更加简便、精确、科学有效。本文主要研究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为实证分析对象。首先,从金明校区建筑物布局及公共空间布局,分析公共空间布局的均衡性,了解供需位置布局。通过调研观察及访谈,从土地使用性质、道路网络系统、公共空间出入口位置及其与出行流线位置关系、出行方式、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总结影响公共空间可达性的因素,并分析金明校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其次,建立可达性分析模型,利用线段模型,通过全域集成度、局域集成度与协同度,分析公共空间全局可达性、局域可达性及感知可达性;利用凸状模型,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分析公共空间集聚吸引人流的潜力;利用GIS网络分析法,进行实际尺度可达性与服务盲区分析。最后,依据相关理论及可达性分析结果对公共空间可达性进行优化。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校园...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扩招
1.1.2 校园规划设计存在不足
1.1.3 科学技术的支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达性研究现状
1.3.2 校园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空间
2.1.2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2.1.3 可达性
2.2 相关理论
2.2.1 场所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可达性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空间句法
2.3.2 GIS网络分析法
2.3.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基础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2 金明校区空间布局
3.2.1 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3.2.2 公共空间布局及研究对象的选取
3.2.3 公共空间布局均衡性
3.3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影响因素
3.3.1 土地使用性质
3.3.2 道路网络系统
3.3.3 出入口及出行流线位置关系
3.3.4 出行方式
3.3.5 公共空间环境质量
3.4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3.5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4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
4.1 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构建
4.1.1 线段分析模型的构建
4.1.2 凸状分析模型的构建
4.1.3 GIS网络分析模型的构建
4.2 基于线段模型的可达性分析
4.2.1 公共空间全局可达性分析
4.2.2 公共空间局域可达性分析
4.2.3 公共空间感知可达性分析
4.2.4 小结
4.3 基于凸状模型的可达性分析
4.3.1 公共空间集聚性分析
4.3.2 公共空间穿行性分析
4.3.3 可理解度分析
4.3.4 小结
4.4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的可达性分析
4.4.1 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
4.4.2 小结
4.5 公共空间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5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优化
5.1 完善交通体系
5.2 增设公共空间
5.3 提升公共空间自身吸引力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94807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校扩招
1.1.2 校园规划设计存在不足
1.1.3 科学技术的支撑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达性研究现状
1.3.2 校园公共空间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空间
2.1.2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2.1.3 可达性
2.2 相关理论
2.2.1 场所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可达性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空间句法
2.3.2 GIS网络分析法
2.3.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基础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
3.2 金明校区空间布局
3.2.1 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3.2.2 公共空间布局及研究对象的选取
3.2.3 公共空间布局均衡性
3.3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影响因素
3.3.1 土地使用性质
3.3.2 道路网络系统
3.3.3 出入口及出行流线位置关系
3.3.4 出行方式
3.3.5 公共空间环境质量
3.4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3.5 金明校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4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
4.1 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构建
4.1.1 线段分析模型的构建
4.1.2 凸状分析模型的构建
4.1.3 GIS网络分析模型的构建
4.2 基于线段模型的可达性分析
4.2.1 公共空间全局可达性分析
4.2.2 公共空间局域可达性分析
4.2.3 公共空间感知可达性分析
4.2.4 小结
4.3 基于凸状模型的可达性分析
4.3.1 公共空间集聚性分析
4.3.2 公共空间穿行性分析
4.3.3 可理解度分析
4.3.4 小结
4.4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的可达性分析
4.4.1 公共空间可达性分析
4.4.2 小结
4.5 公共空间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5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公共空间可达性优化
5.1 完善交通体系
5.2 增设公共空间
5.3 提升公共空间自身吸引力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9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9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