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31 13:31
母婴室作为一种以鼓励母乳喂养、体现社会关怀为最终目的的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母婴室的建设,但是我国的母婴室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随着大批母婴室的投入使用,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标准规范的实施未能跟上母婴室建设的脚步;建设的不合理性也带来后续使用的低效和管理的困难。如何选定合理的场所和建设标准,发现母婴室使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规律,是城市规划领域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有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母婴室场所内环境因素,对母婴室的使用和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少有提及。因此,本文在探究母婴室场所内环境的同时,考虑携婴群体出行和建成环境的关系,对母婴室的街区环境加以研究,更全面的探究影响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的因素。本文以公共场所母婴室为研究对象,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实证案例,分析了母婴室的环境特征,包括母婴室所在场所内位置和母婴室内部建设的场所内环境特征和母婴室周边街区环境特征。在使用特征层面,分析了宝安区母婴室使用群体多样性、使用时间、使用频次和使用高峰时段,并主要以使用群体多样性和使用频次表征母婴室使用情况。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母婴室使用情况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岗区母婴室建设必要性民意调查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0-内环境因素、街区环境因素为自变量,使用群体多样性、使用频次为因变量构建两步回归模型,通过综合分析与解释,阐明影响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的因素。(4)公共场所母婴室配置优化策略基于本文分析得到的影响因素与母婴室使用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优化母婴室配置的相关策略,包括对母婴室建设选址、内部配设等的分类讨论。理论上这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应当合理协调母婴室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在促进母乳喂养和母婴出行的同时提高母婴室的使用频次,为未来母婴室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4.2研究方法如图1-2,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获取场所内环境数据和使用特征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获取街区环境数据,各类数据通过描述分析与交叉分析对母婴室的场所内环境特征、街区环境特征及使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纳入回归模型中的场所内环境要素和街区环境要素,最终通过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母婴室使用频次和使用群体多样性的环境因素。图1-2研究方法示意图(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母婴室的方式,了解母婴室的建设环境、日常管理等信息,并做出相对客观评价。针对不同场所人群的活动特征,实地调查明确区分工作日、休息日和使用时段。(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面向母婴室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获取母婴室的基本信息、设施配置、使用情况等。通过与母婴室管理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将调研结果与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影响因素相互佐证,印证分析结果,为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规划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1-(3)GIS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应用GIS对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地理编码,形成母婴室空间分布地理数据集,呈现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结合城市的建成环境数据对母婴室进行空间分析,测度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街区环境特征。(4)统计分析法借助EXCEL和SPSS等分析软件,对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特征和母婴室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分析、交叉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描述分析、交叉分析描述母婴室的场所内环境特征和使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因子和母婴室使用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得出影响母婴室使用的环境因素。1.5研究框架图1-3为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研究源起、基础理论研究、母婴室建设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出策略等五个部分。图1-3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景区母婴室在全面二孩时代下的需求研究——以南京市外秦淮河风光带配套服务设施点为例[J]. 曹译方,吴智雪.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3)
[2]铁路旅客车站母婴室设计探讨[J]. 胡珺. 安徽建筑. 2019(02)
[3]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现状及发展策略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 李佳. 中国市场. 2018(21)
[4]城市母婴室建设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深圳南山区为例[J]. 李云,张伊梦,刘毓锦. 建筑与文化. 2018(05)
[5]浙江省公共场所母婴设施满意度及改善诉求的调查[J]. 陈璐璐,袁婧婧,叶仁道. 法制与社会. 2018(09)
[6]城市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现状调研及设计建议——以南京市为例[J]. 王婷,李岚. 建筑与文化. 2018(01)
[7]基于携婴者行为特征的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建效果研究[J]. 李云,张潇越,陈燕萍,王陶,汤素素. 规划师. 2018(01)
[8]大连商业中心母婴室的现状问题及设计建议[J]. 国琳琳. 居舍. 2017(31)
[9]公共场所母婴室供需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探索——以广州市为例[J]. 周圣洁,柯梦博. 统计与管理. 2017(10)
[10]南京公共场所母婴室设计探讨[J]. 王嘉欣,丁欣,傅玉灵,唐星玥. 城乡建设. 2017(19)
硕士论文
[1]儿童出行友好的住区开放空间规划策略[D]. 朱凯.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陈美彤.华北理工大学 2018
[3]深圳建成环境对成人户外慢行体力活动分布的影响研究[D]. 袁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4]公共场所内母婴室空间设计研究[D]. 滕琦.华南理工大学 2017
[5]重庆市南岸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情况调查研究[D]. 张超.电子科技大学 2017
[6]地铁空间人与环境共生设计研究[D]. 汪慧颖.南昌大学 2016
[7]大型零售商业建筑中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策略研究[D]. 青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835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龙岗区母婴室建设必要性民意调查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0-内环境因素、街区环境因素为自变量,使用群体多样性、使用频次为因变量构建两步回归模型,通过综合分析与解释,阐明影响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的因素。(4)公共场所母婴室配置优化策略基于本文分析得到的影响因素与母婴室使用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优化母婴室配置的相关策略,包括对母婴室建设选址、内部配设等的分类讨论。理论上这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应当合理协调母婴室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在促进母乳喂养和母婴出行的同时提高母婴室的使用频次,为未来母婴室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4.2研究方法如图1-2,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获取场所内环境数据和使用特征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获取街区环境数据,各类数据通过描述分析与交叉分析对母婴室的场所内环境特征、街区环境特征及使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纳入回归模型中的场所内环境要素和街区环境要素,最终通过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母婴室使用频次和使用群体多样性的环境因素。图1-2研究方法示意图(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母婴室的方式,了解母婴室的建设环境、日常管理等信息,并做出相对客观评价。针对不同场所人群的活动特征,实地调查明确区分工作日、休息日和使用时段。(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面向母婴室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获取母婴室的基本信息、设施配置、使用情况等。通过与母婴室管理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将调研结果与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影响因素相互佐证,印证分析结果,为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规划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1-(3)GIS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应用GIS对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地理编码,形成母婴室空间分布地理数据集,呈现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结合城市的建成环境数据对母婴室进行空间分析,测度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街区环境特征。(4)统计分析法借助EXCEL和SPSS等分析软件,对公共场所母婴室使用特征和母婴室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分析、交叉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描述分析、交叉分析描述母婴室的场所内环境特征和使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因子和母婴室使用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得出影响母婴室使用的环境因素。1.5研究框架图1-3为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研究源起、基础理论研究、母婴室建设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出策略等五个部分。图1-3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景区母婴室在全面二孩时代下的需求研究——以南京市外秦淮河风光带配套服务设施点为例[J]. 曹译方,吴智雪.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3)
[2]铁路旅客车站母婴室设计探讨[J]. 胡珺. 安徽建筑. 2019(02)
[3]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现状及发展策略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 李佳. 中国市场. 2018(21)
[4]城市母婴室建设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深圳南山区为例[J]. 李云,张伊梦,刘毓锦. 建筑与文化. 2018(05)
[5]浙江省公共场所母婴设施满意度及改善诉求的调查[J]. 陈璐璐,袁婧婧,叶仁道. 法制与社会. 2018(09)
[6]城市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现状调研及设计建议——以南京市为例[J]. 王婷,李岚. 建筑与文化. 2018(01)
[7]基于携婴者行为特征的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建效果研究[J]. 李云,张潇越,陈燕萍,王陶,汤素素. 规划师. 2018(01)
[8]大连商业中心母婴室的现状问题及设计建议[J]. 国琳琳. 居舍. 2017(31)
[9]公共场所母婴室供需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探索——以广州市为例[J]. 周圣洁,柯梦博. 统计与管理. 2017(10)
[10]南京公共场所母婴室设计探讨[J]. 王嘉欣,丁欣,傅玉灵,唐星玥. 城乡建设. 2017(19)
硕士论文
[1]儿童出行友好的住区开放空间规划策略[D]. 朱凯.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公共场所母婴室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陈美彤.华北理工大学 2018
[3]深圳建成环境对成人户外慢行体力活动分布的影响研究[D]. 袁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4]公共场所内母婴室空间设计研究[D]. 滕琦.华南理工大学 2017
[5]重庆市南岸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情况调查研究[D]. 张超.电子科技大学 2017
[6]地铁空间人与环境共生设计研究[D]. 汪慧颖.南昌大学 2016
[7]大型零售商业建筑中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策略研究[D]. 青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8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0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