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木渎古镇传统建筑的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18:02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整体建筑风格不断西化。一些建筑师盲目地追求“欧美风”、“日韩风”,忽视了中国本土的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建筑不仅是物质的产物,也是精神的产物。木渎古镇建筑凝聚着苏州人民千百年来的建造智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木渎古镇是苏州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对其审美价值的分析和研究,对当代建筑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可以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研究提供补充。本文试图从建筑实体入手,进而深化层次,揭示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挖掘潜藏其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并积极探求其在现代建筑艺术发展之路中的启示意义。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江南水乡建筑与空间布局,接着对木渎古镇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进行详细分析,讨论木渎古镇传统建筑的形态特征,并对木渎古镇传统建筑的装饰与色彩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木渎古镇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价值、审美、情感和性格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最后提出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木渎古镇传统建筑是吴文化的一个载体,其建筑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建筑艺术...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木渎古镇传统建筑的美学研究


作者自摄吴越木渎古镇

木渎,区位,作者,胥江


作者改绘木渎古镇区位图

木渎,传统建筑,水乡,公共建筑


图 3 盛世滋生图(局部)样的传统建筑形态研究者,对木渎古镇传统建筑划分方法多样。如按照地区分布,划分、华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地传统居民建筑;或按照平面类型,将为一字形、L 形、H 形、口字形,以及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发展形式等规模,将其划分为大、中、小三种,或划分为大、小两种。还有的划、中等人家、殷实人家、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们还是参照现代建筑按功能划分的方法,将木渎古镇传统建筑分为居建筑。公共建筑是水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类型,如书院、茶馆、所,以及与地方宗教有关的寺庙、道观、祠堂等。地域建筑形态的选择与定型,往往是该地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果。木渎古镇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情态息息相关,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渎古镇水乡自然环境的孕育下和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结渎古镇传统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古镇园林一共有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明代苏州园林和明式家具二三事[J]. 陈敏珊.  艺术科技. 2017(05)
[2]苏州寺庙园林与私家园林的融汇[J]. 沙新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04)
[3]和谐之美——论中国传统建筑之文化生态与精神复归[J]. 姜欢笑,王铁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4]古镇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木渎古镇为例[J]. 黄平.  商业经济. 2013(24)
[5]浅谈苏州人的建筑审美——苏州古城传统建筑之体验[J]. 仓昀,臧慧怡.  江苏建筑. 2010(03)
[6]延续文化脉络 再现古镇风韵——以苏州市木渎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为例[J]. 吴蔚.  江苏城市规划. 2009(08)
[7]木渎古镇:演绎吴地风雅 唱响文化休闲[J]. 艾奇.  长三角. 2007(Z1)
[8]怀旧背后的理想折射——江南水乡的美学底蕴[J]. 胡天勤,叶永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01)
[9]周庄的美学分析[J]. 陈彦.  大众科技. 2005(09)
[10]中国建筑文化之根基——儒、道、佛(释)与中国建筑文化[J]. 张振.  华中建筑. 2003(02)

博士论文
[1]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的启示[D]. 陈鑫.东南大学 2016
[2]道家思想与建筑环境营造研究[D]. 周雅.天津大学 2014
[3]《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4]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 刘月.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江南水乡建筑色彩艺术研究[D]. 孙佳鸿.青岛理工大学 2017
[2]苏州木渎镇空间优化研究[D]. 周力凡.苏州科技大学 2016
[3]晚明苏州园林建筑与苏作明式家具关系研究[D]. 张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4]苏州木渎严家花园研究[D]. 王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5]江南传统民居环境艺术意境审美研究[D]. 梁斌.北京林业大学 2012
[6]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之思诗交融的艺术境界[D]. 刘希娟.东北林业大学 2012
[7]改革开放以来木渎城镇文化建设研究[D]. 丁仕武.苏州大学 2011
[8]江南水乡古镇场所精神的解析与再现[D]. 潘雄华.江南大学 2011
[9]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代居住建筑中的承扬[D]. 李英俊.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0]《园冶》设计美学研究[D]. 汤李娜.武汉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2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12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