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地区“厚重围护结构”生态经验的现代应用 ——以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8 04:20
河湟地区具有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征,因此外围护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厚重围护结构”正是河湟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之一,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河湟地区现有的公共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当中,很多建筑看似很厚重,但实则只是流于形式的模仿,并没有从构造角度真正赋予围护结构应有的生态属性;又有些建筑只是从材料的热工性能角度出发,追求极致的能效数值。这两个方向在当地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要想改变这个现象就需要在当地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中,将生态性与文化性结合设计,让围护结构在传承当地文脉的同时,在生态节能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真正做到“神形兼备”。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首先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从河湟地区传统庄廓建筑的厚重围护结构入手,从夯土墙的热工性能及气候适应性方法中提取出夯土墙体蓄热、隔热、减少散热的具体设计方法,例如增加生土层厚度、高效能建筑形体、高大围护结构、不同方向墙体厚度差异等;从门窗的热工性能及气候适应性方法中,同样提取门窗隔热、减少散热的设计方法,例如多固定扇,少可开启扇、不同朝向适宜的窗墙比、深檐廊与南向门窗采光等。在当地现代外围护结构的设...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9年中国建筑能耗运行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了许多优秀的地域建筑,这些建筑不但在建筑形式上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在生态节能方面又非常适应当地的气侯。例如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在其《贫民建筑》一书中,就描述了他对于当地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新尝试,借鉴了传统的厚砖墙的模式实现了对于住宅的被动式降温。生态性与文化性相结合,这便是地域化建筑真正应该具有的样子,但是就目前河湟地区的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现状来说,很多建筑采用了倾斜的外墙来追求一种稳定、浑厚的建筑性格,来体现其对河湟地区传统文化的回应。传统建筑厚重的外墙形态的生成是被动的,是因为当地的气侯特征、文化特征的驱使,需要厚重的外墙来为建筑提供保温隔热以及防风防沙的作用。而现在河湟地区的很多公共建筑模仿这种厚重的外表,却没有真正将厚重外墙的生态节能优势发挥出来。所以怎样将生态性也融入这厚重的外表当中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1.2概念界定1.2.1河湟地区1.地理界限河湟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青海省东部,其范围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及大通河流域之间,是一个“三河间”地区。其代表性城市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气侯条件河湟大部分地区从气侯分区上来看属于严寒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图1.2河湟地区及西宁市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夜温差较大,终年多风,日照强度较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大,所以采用夯土墙体来保持室内的热舒适度。图1.3墨尔本马术中心图片来源:RammedEarthHomesInc图1.4美国新墨西哥州重力基金会图片来源:PredockFraneArchitecs第二是利用夯土材料文化属性,例如法国的代兰让考古博物馆,项目建于法国古老别墅的遗址之上,同时为了表达考古博物馆的建筑性格,所以采用了夯土这种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材料;德国的和解礼拜堂,项目的夯土外墙中混入了老教堂遗留下来的建筑材料,通过夯土墙体呈现给世人,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图1.5德国和解礼拜堂来源:《CENTREDUPATRIMOINEDEHLINGE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岔村民活动中心,会宁,中国[J]. 蒋蔚,穆钧,周铁钢,李强强. 世界建筑. 2019(01)
[2]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可持续性思考——以王澍“水岸山居”为例[J]. 董华琳. 建筑. 2019(01)
[3]国内生土建筑研究历程与思考[J]. 孟祥武,王军,叶明晖,李钰. 新建筑. 2018(01)
[4]二分宅,北京,中国[J]. 朱竞翔,CHEN Yuxiao. 世界建筑. 2017(10)
[5]陕北地区附加阳光间优化设计[J]. 郑海,杨红霞,武雯丽.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拉萨市附加阳光间式住宅建筑被动式优化设计研究[J]. 李恩,杨柳,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7]外墙外保温干挂系统典型构造的热桥分析[J]. 程海峰,张虎,张举.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02)
[8]粘土“混凝土”——生土材料与夯土建造[J]. 林挺,张雯. 建筑技艺. 2013(03)
[9]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 金虹. 南方建筑. 2010(05)
[10]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法国[J]. 让·努维尔,吉尔贝·莱则尼斯,皮埃尔·索里亚. 世界建筑. 2010(05)
博士论文
[1]新型被动式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研究[D]. 孙丹.大连理工大学 2016
[2]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间歇采暖太阳能建筑热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D]. 王登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建筑节能应用[D]. 孟多.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杨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西部太阳能富集区建筑表皮中的空腔节能原理应用及其设计研究[D]. 李相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D]. 黄锦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夯土墙体热工性能分析[D]. 陈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严寒地区新夯土建筑设计与实践[D]. 王秋实.吉林建筑大学 2017
[5]现代夯土建筑案例研究[D]. 黄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6]夯土新的形式可能性研究[D]. 易雪.东华大学 2017
[7]被动式绿色建筑的剖面设计研究[D]. 李泉.大连理工大学 2016
[8]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热工性能及热桥研究[D]. 张举.安徽建筑大学 2014
[9]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D]. 张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10]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研究及在当代的运用[D]. 杨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70847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9年中国建筑能耗运行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了许多优秀的地域建筑,这些建筑不但在建筑形式上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在生态节能方面又非常适应当地的气侯。例如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在其《贫民建筑》一书中,就描述了他对于当地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新尝试,借鉴了传统的厚砖墙的模式实现了对于住宅的被动式降温。生态性与文化性相结合,这便是地域化建筑真正应该具有的样子,但是就目前河湟地区的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现状来说,很多建筑采用了倾斜的外墙来追求一种稳定、浑厚的建筑性格,来体现其对河湟地区传统文化的回应。传统建筑厚重的外墙形态的生成是被动的,是因为当地的气侯特征、文化特征的驱使,需要厚重的外墙来为建筑提供保温隔热以及防风防沙的作用。而现在河湟地区的很多公共建筑模仿这种厚重的外表,却没有真正将厚重外墙的生态节能优势发挥出来。所以怎样将生态性也融入这厚重的外表当中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1.2概念界定1.2.1河湟地区1.地理界限河湟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青海省东部,其范围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及大通河流域之间,是一个“三河间”地区。其代表性城市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气侯条件河湟大部分地区从气侯分区上来看属于严寒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图1.2河湟地区及西宁市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夜温差较大,终年多风,日照强度较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大,所以采用夯土墙体来保持室内的热舒适度。图1.3墨尔本马术中心图片来源:RammedEarthHomesInc图1.4美国新墨西哥州重力基金会图片来源:PredockFraneArchitecs第二是利用夯土材料文化属性,例如法国的代兰让考古博物馆,项目建于法国古老别墅的遗址之上,同时为了表达考古博物馆的建筑性格,所以采用了夯土这种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材料;德国的和解礼拜堂,项目的夯土外墙中混入了老教堂遗留下来的建筑材料,通过夯土墙体呈现给世人,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图1.5德国和解礼拜堂来源:《CENTREDUPATRIMOINEDEHLINGE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岔村民活动中心,会宁,中国[J]. 蒋蔚,穆钧,周铁钢,李强强. 世界建筑. 2019(01)
[2]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可持续性思考——以王澍“水岸山居”为例[J]. 董华琳. 建筑. 2019(01)
[3]国内生土建筑研究历程与思考[J]. 孟祥武,王军,叶明晖,李钰. 新建筑. 2018(01)
[4]二分宅,北京,中国[J]. 朱竞翔,CHEN Yuxiao. 世界建筑. 2017(10)
[5]陕北地区附加阳光间优化设计[J]. 郑海,杨红霞,武雯丽.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拉萨市附加阳光间式住宅建筑被动式优化设计研究[J]. 李恩,杨柳,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7]外墙外保温干挂系统典型构造的热桥分析[J]. 程海峰,张虎,张举.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02)
[8]粘土“混凝土”——生土材料与夯土建造[J]. 林挺,张雯. 建筑技艺. 2013(03)
[9]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 金虹. 南方建筑. 2010(05)
[10]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法国[J]. 让·努维尔,吉尔贝·莱则尼斯,皮埃尔·索里亚. 世界建筑. 2010(05)
博士论文
[1]新型被动式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研究[D]. 孙丹.大连理工大学 2016
[2]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间歇采暖太阳能建筑热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D]. 王登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建筑节能应用[D]. 孟多.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杨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西部太阳能富集区建筑表皮中的空腔节能原理应用及其设计研究[D]. 李相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D]. 黄锦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夯土墙体热工性能分析[D]. 陈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严寒地区新夯土建筑设计与实践[D]. 王秋实.吉林建筑大学 2017
[5]现代夯土建筑案例研究[D]. 黄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6]夯土新的形式可能性研究[D]. 易雪.东华大学 2017
[7]被动式绿色建筑的剖面设计研究[D]. 李泉.大连理工大学 2016
[8]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热工性能及热桥研究[D]. 张举.安徽建筑大学 2014
[9]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D]. 张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10]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研究及在当代的运用[D]. 杨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70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7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