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江西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生态智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8:38
我国传统民居是古人们长期应对自然环境所营造的居所,其中包含了诸多生态智慧,应重视并传承传统民居中的生态营造理念。因此本篇论文试通过生态视角研究江西民居的生态智慧,分别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材料构造等方面分析,最终获得到一些理念启示,为以后研究生态建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西境内传统聚落和民居在地块选取、规划布局、气候适应性、特殊构造方法及建筑材料等方向的特点,然后利用住宅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包DEST-H论证生态智慧在建筑上的应用,接着笔者在郊区选择一块荒地做了一个生态型设计方案,得到以下启示和成果:建筑规划应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生态智慧,应遵循建筑选址、建筑朝向、气流组织、景观利用等方面的优势,营造生态型建筑;建筑单体设计应合理设置建筑空间形式,借鉴江西民居中的天井做法,并且以南昌一小区为例分析了天井对建筑室温和负荷的影响。得到结论,有天井的建筑每年要比无天井的建筑更加节能,方正平面的天井更加有利于夏季通风散热,长方形平面天井冬季更加有利于保温防寒;建筑设计还应该借鉴底层架空的方式,文章对当今主流架空层式样做了实验论据。得到结论,增设架空层建筑每年比无架空建筑在室温和负荷上都比较节...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清华大学节能示范楼??
?第二章研究对象及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特点???0X1?I?Ij.QXUiiJX?UA?UJ.?Ui??y ̄?4...???*??4C?>?j.?■?一?二??端:???『^?一』力」i?___^_j}_??图2.3-2.5帕里克住宅平面图(上)夏季剖面通风示意图(中)冬季剖面通风示意图(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都要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为原则。从本质上讲,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条件的产物,全球不同地区气候的多样性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态。传统建筑营造对气候的适应性是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而经过上述实例可证??明,古人们的一些通风散热技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对当代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具有引导意义。[49]??2.4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及材料利用特点??我国疆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南北部温差大,东西部海拔高差大,因此我??国的气候类型呈现多样性。从我国东北部严寒地区,到广东等地的夏热冬暖地区,??从西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到华北平原一代的亚热带气候,几乎所有气候类型在我国??都有出现。[5()]我国各地富有地域性的传统建筑都是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和改进??后,加上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原则,无论是从建筑选址、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上,都??蕴含了一定的生态理念。[51】??我国传统建筑的规划布局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风水术”就是源自这一理??念。风水相地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人们生活经验等因素来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我国古人建造房屋拥有很多生态理念,其中包括适应气候和材料运用的理??念。例如我国江浙地
居生态理念研究??3.1传统聚落选址的生态理念??3.1.1我国古代的生态建筑思想??聚落选址的目的就是在自然中找到具有资源丰富、宜人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利??于人们生存发展的场所。中国古代风水术从古流传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产生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风水学术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在如今提倡生态化建设思想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风水??术的内涵具有研宄价值。风水学术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流露出古人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风水选址见图3.1-3.2。???參!llffi??池丨(未事)??图3.1理想住宅选址?图3.2理想聚落选址??(图片来源: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图片来源:王其亨《风水理论研宄》)??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郭璞在其著作《葬经》?中写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52]这句??话讲的是地气,讲究要不断的有气流进来并且能藏气。明朝学者项乔在其所著《风??水辩》中写到:‘‘所谓风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己。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53]这句话从山地走势、土质和海拔等角度理性??的阐述了风水的解释,也算是给风水的又一定义。风水术本身就是一种研宄自然??环境的哲学,也常用于我国古代聚落的选址,对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帮??助。??我国的建筑风水术理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出版了诸多关于风水??理论的著作(见下表3.1),这些著作都为当代生活空间提供了宝贵经验。??表3.1中国风水学理论著作(不完全统计)???《葬经》:我国较早的风水学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研究[J]. 王祥. 建筑技术开发. 2019(23)
[2]生态与可持续建筑[J]. 余晓丽. 中华建设. 2019(10)
[3]江西移民对湖北民居平面形制的影响探究——基于阳新地区三个传统村落民居平面形制的对比分析[J]. 王炎松,叶超. 南方建筑. 2019(04)
[4]江南传统民居穿斗木构架的构造特征[J]. 方应财,洪顺达,居娉,王慧. 城市建筑. 2019(23)
[5]生态建筑的适宜技术研究[J]. 张程程,于汉学. 城市建筑. 2019(21)
[6]江西民居建筑源头探析[J]. 康勇卫,周宏伟,徐欣云. 华中建筑. 2019(07)
[7]赣州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J]. 梁步青,肖大威,陶金,冀晶娟. 建筑学报. 2019(S1)
[8]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区划初探[J]. 康勇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9]未来建筑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李乾. 中外建筑. 2019(04)
[10]绿色生态城区建筑能源规划方法研究[J]. 罗淑湘,赵鹏,郭晓庆. 建筑技术. 2019(02)
博士论文
[1]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 李超先.大连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语境-文本”理论视野的长江中游传统聚落及乡村公共建筑研究[D]. 陈茹.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当代微住宅设计与建造研究[D]. 袁海贝贝.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 李建斌.天津大学 2008
[5]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D]. 尹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生态哲学视域下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研究[D]. 廖婷婷.合肥工业大学 2019
[2]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研究[D]. 李季.北京工业大学 2018
[3]基于江南传统智慧的绿色建筑空间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 马如月.东南大学 2018
[4]现代庭院式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D]. 张迪.吉林大学 2018
[5]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农宅设计策略的研究[D]. 王薏淋.南昌大学 2012
[6]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D]. 黄磊.重庆大学 2010
[7]生态建筑技术的适应性研究[D]. 张乾.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4673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清华大学节能示范楼??
?第二章研究对象及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特点???0X1?I?Ij.QXUiiJX?UA?UJ.?Ui??y ̄?4...???*??4C?>?j.?■?一?二??端:???『^?一』力」i?___^_j}_??图2.3-2.5帕里克住宅平面图(上)夏季剖面通风示意图(中)冬季剖面通风示意图(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都要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为原则。从本质上讲,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条件的产物,全球不同地区气候的多样性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态。传统建筑营造对气候的适应性是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而经过上述实例可证??明,古人们的一些通风散热技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对当代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具有引导意义。[49]??2.4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及材料利用特点??我国疆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南北部温差大,东西部海拔高差大,因此我??国的气候类型呈现多样性。从我国东北部严寒地区,到广东等地的夏热冬暖地区,??从西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到华北平原一代的亚热带气候,几乎所有气候类型在我国??都有出现。[5()]我国各地富有地域性的传统建筑都是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和改进??后,加上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原则,无论是从建筑选址、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上,都??蕴含了一定的生态理念。[51】??我国传统建筑的规划布局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风水术”就是源自这一理??念。风水相地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人们生活经验等因素来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我国古人建造房屋拥有很多生态理念,其中包括适应气候和材料运用的理??念。例如我国江浙地
居生态理念研究??3.1传统聚落选址的生态理念??3.1.1我国古代的生态建筑思想??聚落选址的目的就是在自然中找到具有资源丰富、宜人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利??于人们生存发展的场所。中国古代风水术从古流传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产生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风水学术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在如今提倡生态化建设思想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风水??术的内涵具有研宄价值。风水学术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流露出古人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风水选址见图3.1-3.2。???參!llffi??池丨(未事)??图3.1理想住宅选址?图3.2理想聚落选址??(图片来源: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图片来源:王其亨《风水理论研宄》)??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郭璞在其著作《葬经》?中写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52]这句??话讲的是地气,讲究要不断的有气流进来并且能藏气。明朝学者项乔在其所著《风??水辩》中写到:‘‘所谓风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己。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53]这句话从山地走势、土质和海拔等角度理性??的阐述了风水的解释,也算是给风水的又一定义。风水术本身就是一种研宄自然??环境的哲学,也常用于我国古代聚落的选址,对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帮??助。??我国的建筑风水术理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出版了诸多关于风水??理论的著作(见下表3.1),这些著作都为当代生活空间提供了宝贵经验。??表3.1中国风水学理论著作(不完全统计)???《葬经》:我国较早的风水学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研究[J]. 王祥. 建筑技术开发. 2019(23)
[2]生态与可持续建筑[J]. 余晓丽. 中华建设. 2019(10)
[3]江西移民对湖北民居平面形制的影响探究——基于阳新地区三个传统村落民居平面形制的对比分析[J]. 王炎松,叶超. 南方建筑. 2019(04)
[4]江南传统民居穿斗木构架的构造特征[J]. 方应财,洪顺达,居娉,王慧. 城市建筑. 2019(23)
[5]生态建筑的适宜技术研究[J]. 张程程,于汉学. 城市建筑. 2019(21)
[6]江西民居建筑源头探析[J]. 康勇卫,周宏伟,徐欣云. 华中建筑. 2019(07)
[7]赣州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J]. 梁步青,肖大威,陶金,冀晶娟. 建筑学报. 2019(S1)
[8]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区划初探[J]. 康勇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9]未来建筑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李乾. 中外建筑. 2019(04)
[10]绿色生态城区建筑能源规划方法研究[J]. 罗淑湘,赵鹏,郭晓庆. 建筑技术. 2019(02)
博士论文
[1]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 李超先.大连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语境-文本”理论视野的长江中游传统聚落及乡村公共建筑研究[D]. 陈茹.华中科技大学 2018
[3]当代微住宅设计与建造研究[D]. 袁海贝贝.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 李建斌.天津大学 2008
[5]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D]. 尹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生态哲学视域下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研究[D]. 廖婷婷.合肥工业大学 2019
[2]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研究[D]. 李季.北京工业大学 2018
[3]基于江南传统智慧的绿色建筑空间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 马如月.东南大学 2018
[4]现代庭院式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D]. 张迪.吉林大学 2018
[5]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农宅设计策略的研究[D]. 王薏淋.南昌大学 2012
[6]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D]. 黄磊.重庆大学 2010
[7]生态建筑技术的适应性研究[D]. 张乾.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4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8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