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3:27
健康作为城市的元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城市的灵魂,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健康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2018版)》,依据科学性、全面性、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和主客观相结合原则,选取反映甘肃省实际的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由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及健康文化等5个方面组成的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加权法将两种权重进行复合,确定最终指标权重;根据健康指数函数计算甘肃省14个市州的健康指数,并对其健康城市建设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甘肃省健康城市发展不协调。采用GIS将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呈现在空间上,分为低级、中级和较高级三级。兰州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最高,其城市的健康指数为0.736,嘉峪关市、张掖市、天水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白银市、临夏州及酒泉市居于中间水平,武威、金昌和甘南三市州的建设水平较低。(2)从健康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的不同方面来看,1)健康环境指数最高的是张掖市,为0...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研究区概况122研究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年均温在0-15℃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大部分位于二级阶梯上,地貌复杂多样。省域土地面积广阔,总面积为42.58万平方公里,共有12个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截止2017年末,全省共有2625.71万常住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9.95万。图2.1甘肃省行政区图Fig2.1MapofGansuProvince2.2社会经济概况2.2.1经济发展概况2017年甘肃省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位于西北五省区第二。全省生产总值74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9.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561.8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4038.4亿元,增长6.5%,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权重确定25(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建立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的目标层次图。结合收集的信息和甘肃省城市实际状况,形成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对象之间的系统结构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健康城市的目标层次、准则层次以及指标层次的三级指标体系。如图3.1所示图3.1层次分析结构图Fig3.1HierarchicalAnalysisStructure(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选取30位从事健康和城市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按照两两比较原则,判断同一层次各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各要素相对于总目标层的重要性,最后构建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的重要性判断矩阵。以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层次结构图中第1个子目标分层为例,构建5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3.2。其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值是利用二轮专家咨询的指标分数进行计算,注:重要性赋值均值高低表示各指标在同一层次的重要性差异。计算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值之差为ijikAAA表3.1判断矩阵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标度Tab3.1Judgmentmatriximportancelevelsandtheirassignedscales标度重要性赋值均值含义10两个元素对某个属性同等重要30.25~0.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40.75~1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71.25~1.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非常重要9>1.7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其重要2,4,6,8——在标度1-3,3-5,5-7,7-9标度的中间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阳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应用[J]. 杨星,孔越. 中国卫生资源. 2019(05)
[2]健康城市视角下的滨河绿道研究综述[J]. 杨泽宇. 建筑与文化. 2019(04)
[3]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J]. 徐媛,李林,魏仁敏. 卫生软科学. 2019(04)
[4]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J]. 李志奎.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6)
[5]公共卫生问题、城市化与健康城市之间的联系[J]. 袁茂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03)
[6]复杂理论视角下城市健康地理学探析[J]. 胡宏,徐建刚. 人文地理. 2018(06)
[7]“健康城市”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与建设启示[J]. 范旭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0)
[8]宁波市城镇化与健康城市耦合协调关系测度[J]. 华忆迪,丁镭. 当代经济. 2018(15)
[9]健康城市视角下促进安全的街道设计策略研究[J]. 汪慧婷,冯四清,吴俊晓.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04)
[10]新时代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J]. 李长宁,严丽萍,卢永.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6)
博士论文
[1]迈向优质健康城市的城乡发展策略研究[D]. 吕理展.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预测研究[D]. 黄晓园.昆明理工大学 2013
[3]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杜微.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协同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徐甜.安徽农业大学 2017
[2]养老机构室内环境评价体系的探讨[D]. 蒋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黄文杰.重庆医科大学 2016
[4]健康传播要素对中老年居民健康行为影响的研究[D]. 冯雅.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5]基于健康距离模型的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评价[D]. 张峰.辽宁师范大学 2014
[6]苏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 谢剑峰.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799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研究区概况122研究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年均温在0-15℃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大部分位于二级阶梯上,地貌复杂多样。省域土地面积广阔,总面积为42.58万平方公里,共有12个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截止2017年末,全省共有2625.71万常住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9.95万。图2.1甘肃省行政区图Fig2.1MapofGansuProvince2.2社会经济概况2.2.1经济发展概况2017年甘肃省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位于西北五省区第二。全省生产总值74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9.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561.8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4038.4亿元,增长6.5%,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权重确定25(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建立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的目标层次图。结合收集的信息和甘肃省城市实际状况,形成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对象之间的系统结构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健康城市的目标层次、准则层次以及指标层次的三级指标体系。如图3.1所示图3.1层次分析结构图Fig3.1HierarchicalAnalysisStructure(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选取30位从事健康和城市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按照两两比较原则,判断同一层次各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各要素相对于总目标层的重要性,最后构建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的重要性判断矩阵。以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层次结构图中第1个子目标分层为例,构建5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3.2。其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值是利用二轮专家咨询的指标分数进行计算,注:重要性赋值均值高低表示各指标在同一层次的重要性差异。计算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值之差为ijikAAA表3.1判断矩阵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标度Tab3.1Judgmentmatriximportancelevelsandtheirassignedscales标度重要性赋值均值含义10两个元素对某个属性同等重要30.25~0.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40.75~1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71.25~1.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非常重要9>1.75两个元素比较,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其重要2,4,6,8——在标度1-3,3-5,5-7,7-9标度的中间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阳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应用[J]. 杨星,孔越. 中国卫生资源. 2019(05)
[2]健康城市视角下的滨河绿道研究综述[J]. 杨泽宇. 建筑与文化. 2019(04)
[3]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J]. 徐媛,李林,魏仁敏. 卫生软科学. 2019(04)
[4]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J]. 李志奎.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6)
[5]公共卫生问题、城市化与健康城市之间的联系[J]. 袁茂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03)
[6]复杂理论视角下城市健康地理学探析[J]. 胡宏,徐建刚. 人文地理. 2018(06)
[7]“健康城市”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与建设启示[J]. 范旭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0)
[8]宁波市城镇化与健康城市耦合协调关系测度[J]. 华忆迪,丁镭. 当代经济. 2018(15)
[9]健康城市视角下促进安全的街道设计策略研究[J]. 汪慧婷,冯四清,吴俊晓.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04)
[10]新时代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J]. 李长宁,严丽萍,卢永.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6)
博士论文
[1]迈向优质健康城市的城乡发展策略研究[D]. 吕理展.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预测研究[D]. 黄晓园.昆明理工大学 2013
[3]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杜微.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协同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徐甜.安徽农业大学 2017
[2]养老机构室内环境评价体系的探讨[D]. 蒋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黄文杰.重庆医科大学 2016
[4]健康传播要素对中老年居民健康行为影响的研究[D]. 冯雅.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5]基于健康距离模型的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评价[D]. 张峰.辽宁师范大学 2014
[6]苏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 谢剑峰.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7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30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