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软土次固结蠕变特性及微观特征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天津滨海软土次固结蠕变特性及微观特征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都在大兴土木,高速公路、铁路以及高层建筑物等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在沿海城市,而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软土地层,很多工程需要建设在这软土地层之上。天津滨海软土具有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含水率、低渗透性以及低强度等“三高两低”特点,所以该地区软土地基具有工后沉降变形量大、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当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工程时,软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对这些工程建设将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具有变形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问题,本文选用天津滨海淤泥质粘土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上对软土的固结蠕变变形性质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对所取土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相关室内试验分析,该软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的活动性强、亲水性强,具有较高含水率;且土样溶液的PH值与矿物的等电PH值相差较大,形成的热力学电位较高,且该土样中Na+的含量较高,导致土的扩散层也就较厚,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就较厚,这是土样具有较高含水率的原因之一。(2)通过使用单杠杆高压固结仪对土样进行相关一维固结蠕变试验,得出该土样属于欠固结土,但是该软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其结构屈服强度为141kPa。(3)通过预压固结试验得出,对土体进行预压可以有效的减小土的主固结变形和次固结变形,当固结压力小于预压荷载时,这种效果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固结压力大于预压荷载时,次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出现峰值的固结压力会往后推移。(4)通过压汞试验对土样在固结前后微观孔隙尺度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得出土体内的孔隙率随固结压力增大而减小,但逐渐趋于平缓;天然状态时,土体中的孔隙主要以中孔隙为主,当固结压力逐渐增大时,土体中的中孔隙逐渐被压密成小、微孔隙,土中的孔隙逐渐变成以小、微孔隙为主。(5)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土在固结前后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定性研究,得出当土在天然状态时,土体内颗粒间的接触方式主要以边-边接触和边-面接触为主,其结构主要为蜂窝状结构和絮凝状结构,当固结压力逐渐增大时,土体中的大孔隙被压密,颗粒之间接触更紧密,土体内颗粒间的接触试主要以面-面接触为主,其微观结构变成以紧密絮凝状结构为主。(6)针对SEM图像进行定量分析,从孔隙和结构单元体的丰度、孔隙等效直径以及引用分形维数对固结变形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孔隙和结构单元体的形状均主要以似椭圆状存在,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土中孔隙形状变化不大,结构单元体的形状向扁平化发展,但仍以似椭圆状和扁椭圆状为主;可以利用分维值对土的分选程度进行区分,本次所研究的土的分维值在1~1.5的范围内,分选性极好;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土中孔隙及结构单元体的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且结构单元体的分形维数要大于孔隙的分形维数。(7)对软土固结蠕变变形机理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软土的结构性形成机理以及固结压力对固结蠕变的影响。影响软土结构性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软土内的离子成分、矿物组成成分以及粒度成分等,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化作用、时间以及荷载等。土的固结蠕变过程是一个不断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从宏观角度来说,土体的固结蠕变变形就是土体在外力作用后,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相应调整,土中孔隙被压缩(在宏观上表现的就是固结蠕变变形量的增大),以使土的内部结构的支撑力增大来实现土的受力平衡而在外力作用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结果。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土体的固结蠕变其实就是土体中孔隙不断被压密甚至消失,土体中颗粒排列方式以及土体结构逐渐由松散状态向紧密状态转变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滨海软土 次固结蠕变 微观结构 结构性 结构屈服强度 变形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7;TU4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2.1 土体次固结的研究现状14-17
- 1.2.2 土体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现状17-21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24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1-22
- 1.3.2 技术路线22-24
- 第二章 天津滨海软土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24-32
- 2.1 天津滨海新区概况24-26
- 2.1.1 地理位置24-25
- 2.1.2 工程地质条件25-26
- 2.2 物质组成26-28
- 2.2.1 粒度成分26-27
- 2.2.2 矿物成分27-28
- 2.3 土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28-30
- 2.3.1 基本物理特性28-29
- 2.3.2 基本化学特性29-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软土室内固结蠕变试验32-45
- 3.1 引言32-33
- 3.2 试验设计33-35
- 3.3 软土固结蠕变试验结果35-44
- 3.3.1 软土结构屈服应力的确定35-36
- 3.3.2 软土主固结、次固结为主变形阶段的划分36-38
- 3.3.3 堆载预压固结试验结果及分析38-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天然软土固结过程的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45-69
- 4.1 引言45-46
- 4.2 基于压汞试验的孔隙特征分析46-53
- 4.2.1 试验简介47-48
- 4.2.2 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孔隙演化分析48-53
- 4.3 基于电镜试验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53-67
- 4.3.1 样品制备54-55
- 4.3.2 图像采集及图像处理55-56
- 4.3.3 微观结构特征定性分析56-58
- 4.3.4 微观结构特征定量分析58-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第五章 软土固结蠕变变形机理69-80
- 5.1 引言69
- 5.2 结构性软土固结蠕变变形特性69-71
- 5.3 固结压力对固结蠕变的影响71-74
- 5.4 软土结构性形成机理74-76
- 5.4.1 内因75
- 5.4.2 外因75-76
- 5.5 软土固结蠕变变形机理分析76-79
- 5.6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80-83
- 6.1 主要研究成果80-82
- 6.2 建议82-83
- 参考文献83-9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先伟;王常明;李忠生;纪江;;不同地区结构性软土基本性质的对比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5期
2 易坤津;;上海地区与宁波地区软土工程特性分析[J];浙江建筑;2012年05期
3 ;第二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将于1996年5月在宁举行[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6年01期
4 武心婷;聂正西;;南京地区典型软土原位指标分析研究[J];华东公路;2013年06期
5 丁光文;;太湖地区湖积相软土的工程特性[J];铁道勘察;2008年05期
6 贺瑞霞;陈健;刘景儒;马林;范建好;;三亚海域全新世海相软土工程地质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陶玉洋;;连云港罗盖特铁路专用线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9期
8 苏伯苓;;宁波软土流变规律及其工程应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9 梁志成;开拓眼界 走出国门──国际软土工程会议隆重召开[J];广东水电科技;1994年01期
10 文海家,严春风,汪东云;吹填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春秀;彭功勋;钟涛;;广州地区软土的工程特性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乔正寿;;软土研究五十年[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3 ;“第一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征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3年
4 苏伯芩;;宁波软土流变特性及在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5 王晓谋;王超;张留俊;;内陆河湖相软土区划及鉴别指标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第一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征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7 彭立才;蒋明镜;朱合华;林奕禧;黄良机;;珠海地区软土微观结构类型及定量分析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梁令枝;童华炜;;广州软土工程特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王清;董宏志;陈慧娥;迟洋;;水泥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特性[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大钊;奠道垛;;上海软土工程性质的概率统计特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明乾;天津滨海新区软土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雪刚;杭州海相软土的固化及其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婧;珠海软土固结性质的宏微观试验及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婷婷;滨海软土流变模型及其在结构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用海;宁波软土工程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先伟;结构性软土蠕变特性及扰动状态模型[D];吉林大学;2010年
7 周秋娟;软土卸荷力学特性及软弱地层中基坑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汤斌;软土固结蠕变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丁利;软土结构性与砂墙地基因结理论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广平;天津滨海软土次固结蠕变特性及微观特征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伟;内昆线老李段特殊软土的性质及工程措施[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浩;湖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蠕变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姜岩;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及机理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刘中伟;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变形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古兴伟;昆明南市区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与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文彬;深圳市南山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固结沉降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8 王茂靖;福厦高速铁路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工程处理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刘慧明;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张向东;软土非线性有限元及遗传算法材料参数反演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天津滨海软土次固结蠕变特性及微观特征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3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