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行为节能的建筑热工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4:44
人在建筑中的行为具有自适应性,具有复杂规律性的特点,用人的作息描述人的行为规律显然不符合人的行为特点。适应行为节能的建筑热工需求既不同于自然通风和空调工况,也不同于间歇工况,表现出来对墙体热特性需求存在差异。针对单一工况热工设计方法是否适合多工况交错运行的问题,要回答该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如何进行多工况下围护结构热性能评价的问题,只有提出兼顾两种工况下的评价指标,才能判断围护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将致力于解决不同地区建筑行为模式下的热工设计问题,建立一套适用不同地区居住建筑行为方式,并能反映其行为模式的规律分析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建立适应行为节能的建筑热工设计评价指标,为不同地区建筑热工设计优化提供支撑。本文首先对居住建筑行为节能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测试分析。通过700多份问卷分析,将行为节能方式分为设备行为和非设备行为,对于设备行为,主要是空调行为的研究,对于非设备行为,涉及到开窗行为、人体移动行为、加减衣物行为等。由上述研究可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行为方式的行为特点不同,对于热工设计的需求不同,人体热舒适感受不同,因此针对相应的行为方式所采取的热工设计策略也会不同,从而...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维持稳定。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共同作用。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室外热作用影响较大,而室内热环境维持稳定[82]。图3.1自然通风工况双向周期性热作用图3.2空调工况单向周期性热作用3.2.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方法针对自然通风工况,Asan等[59]研究了复合墙体在不同材料热物理属性、厚度与位置下的壁面温度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的变化,用于评价墙体的隔热性能。韦延年[60]提出采用热阻抗隔热指数和热稳定隔热指数评价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Jin等[61]提出了用热流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评价隔热性能的方法。陈启高提出自然通风工况下内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室外空气最高温度[62][63]。Zhou等[64]在分析围护结构热质和自然通风的耦合关系时,采用内壁面温度分析了墙体的热反应。Sorgato等[65][66]采用墙体热容量(wallthermalcapacity)评价了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针对空调工况,Anna等[67]建立热偏差指标(TDI)用以评估建筑节能潜力,并且与建筑朝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窗户透过率等因素做敏感度分析,评价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白贵平等[68][69]提出了“度时数”和“反应系数”两个指标,用指标评价了不同围护结构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Yumrutas等[70]利用壁面温度延迟时间、衰减倍数两种因素变量建立与总等效温差TEED指标的关系,利用等效温差TETD评估空调工况冷负荷,研究外墙和屋顶不同构造下的热量传递差异。Mazzeo等[71]研究了非正弦波动的室内外热扰作用下墙体的动态热响应机制,采用衰减倍数(decrementfactor)和延迟时间(timelag)来评价墙体的动态响应。黄恒栋[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维持稳定。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共同作用。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室外热作用影响较大,而室内热环境维持稳定[82]。图3.1自然通风工况双向周期性热作用图3.2空调工况单向周期性热作用3.2.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方法针对自然通风工况,Asan等[59]研究了复合墙体在不同材料热物理属性、厚度与位置下的壁面温度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的变化,用于评价墙体的隔热性能。韦延年[60]提出采用热阻抗隔热指数和热稳定隔热指数评价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Jin等[61]提出了用热流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评价隔热性能的方法。陈启高提出自然通风工况下内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室外空气最高温度[62][63]。Zhou等[64]在分析围护结构热质和自然通风的耦合关系时,采用内壁面温度分析了墙体的热反应。Sorgato等[65][66]采用墙体热容量(wallthermalcapacity)评价了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针对空调工况,Anna等[67]建立热偏差指标(TDI)用以评估建筑节能潜力,并且与建筑朝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窗户透过率等因素做敏感度分析,评价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白贵平等[68][69]提出了“度时数”和“反应系数”两个指标,用指标评价了不同围护结构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Yumrutas等[70]利用壁面温度延迟时间、衰减倍数两种因素变量建立与总等效温差TEED指标的关系,利用等效温差TETD评估空调工况冷负荷,研究外墙和屋顶不同构造下的热量传递差异。Mazzeo等[71]研究了非正弦波动的室内外热扰作用下墙体的动态热响应机制,采用衰减倍数(decrementfactor)和延迟时间(timelag)来评价墙体的动态响应。黄恒栋[7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惰性指标对围护结构热稳定性量化作用机制[J]. 赵金玲,李杰,党伟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10)
[2]双热扰下节能墙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J]. 桑国臣,陈得勇,韩艳,朱轶韵,赵钦. 太阳能学报. 2017(01)
[3]人行为模式对外墙内外保温节能效果的影响[J]. 阮方,钱晓倩,钱匡亮,傅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2)
[4]上海地区夏季居民空调器使用行为及能耗模拟研究[J]. 周翔,牟迪,郑顺,张静思,张旭. 建筑技术开发. 2016(06)
[5]湿热气候区建筑防热研究进展[J]. 刘加平,罗戴维,刘大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6]间歇采暖空调工况下建筑内墙蓄热特性数值研究[J]. 王索,孟曦,梁伟杰,李彦儒,龙恩深.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5(05)
[7]实际用能方式下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J]. 阮方,钱晓倩,钱匡亮,董凯. 建筑科学. 2015(10)
[8]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墙体结构下空调能耗的对比研究[J]. 周斌,钱晓倩,李蔚. 能源工程. 2015(03)
[9]“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尹明. 中国能源. 2014(09)
[10]自然通风建筑隔热降温理论与方法——陈启高先生学术思想回顾[J]. 唐鸣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分室间歇用能方式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理论研究[D]. 阮方.浙江大学 2017
[2]有关建筑用能的人行为模拟研究[D]. 王闯.清华大学 2014
[3]夜间通风建筑热工设计研究[D]. 亓晓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 李楠.重庆大学 2011
[5]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D]. 于靖华.湖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供暖建筑热稳定性的评价模型及能效研究[D]. 李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基于人行为模块的围护结构设计研究[D]. 王莉娜.浙江大学 2018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人行为对能耗影响的研究[D]. 杨丽红.浙江大学 2016
[4]建筑中人行为动作模型研究与分析[D]. 任晓欣.清华大学 2015
[5]成都地区居民行为节能研究[D]. 臧绍康.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西北荒漠区民居建筑的热稳定性研究[D]. 房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7]中国住宅中人的用能行为与能耗关系的调查与研究[D]. 李哲.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2314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维持稳定。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共同作用。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室外热作用影响较大,而室内热环境维持稳定[82]。图3.1自然通风工况双向周期性热作用图3.2空调工况单向周期性热作用3.2.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方法针对自然通风工况,Asan等[59]研究了复合墙体在不同材料热物理属性、厚度与位置下的壁面温度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的变化,用于评价墙体的隔热性能。韦延年[60]提出采用热阻抗隔热指数和热稳定隔热指数评价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Jin等[61]提出了用热流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评价隔热性能的方法。陈启高提出自然通风工况下内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室外空气最高温度[62][63]。Zhou等[64]在分析围护结构热质和自然通风的耦合关系时,采用内壁面温度分析了墙体的热反应。Sorgato等[65][66]采用墙体热容量(wallthermalcapacity)评价了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针对空调工况,Anna等[67]建立热偏差指标(TDI)用以评估建筑节能潜力,并且与建筑朝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窗户透过率等因素做敏感度分析,评价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白贵平等[68][69]提出了“度时数”和“反应系数”两个指标,用指标评价了不同围护结构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Yumrutas等[70]利用壁面温度延迟时间、衰减倍数两种因素变量建立与总等效温差TEED指标的关系,利用等效温差TETD评估空调工况冷负荷,研究外墙和屋顶不同构造下的热量传递差异。Mazzeo等[71]研究了非正弦波动的室内外热扰作用下墙体的动态热响应机制,采用衰减倍数(decrementfactor)和延迟时间(timelag)来评价墙体的动态响应。黄恒栋[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维持稳定。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共同作用。围护结构内壁面受到室外热作用影响较大,而室内热环境维持稳定[82]。图3.1自然通风工况双向周期性热作用图3.2空调工况单向周期性热作用3.2.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方法针对自然通风工况,Asan等[59]研究了复合墙体在不同材料热物理属性、厚度与位置下的壁面温度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的变化,用于评价墙体的隔热性能。韦延年[60]提出采用热阻抗隔热指数和热稳定隔热指数评价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Jin等[61]提出了用热流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评价隔热性能的方法。陈启高提出自然通风工况下内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室外空气最高温度[62][63]。Zhou等[64]在分析围护结构热质和自然通风的耦合关系时,采用内壁面温度分析了墙体的热反应。Sorgato等[65][66]采用墙体热容量(wallthermalcapacity)评价了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针对空调工况,Anna等[67]建立热偏差指标(TDI)用以评估建筑节能潜力,并且与建筑朝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层、窗户透过率等因素做敏感度分析,评价对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白贵平等[68][69]提出了“度时数”和“反应系数”两个指标,用指标评价了不同围护结构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Yumrutas等[70]利用壁面温度延迟时间、衰减倍数两种因素变量建立与总等效温差TEED指标的关系,利用等效温差TETD评估空调工况冷负荷,研究外墙和屋顶不同构造下的热量传递差异。Mazzeo等[71]研究了非正弦波动的室内外热扰作用下墙体的动态热响应机制,采用衰减倍数(decrementfactor)和延迟时间(timelag)来评价墙体的动态响应。黄恒栋[7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惰性指标对围护结构热稳定性量化作用机制[J]. 赵金玲,李杰,党伟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10)
[2]双热扰下节能墙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影响[J]. 桑国臣,陈得勇,韩艳,朱轶韵,赵钦. 太阳能学报. 2017(01)
[3]人行为模式对外墙内外保温节能效果的影响[J]. 阮方,钱晓倩,钱匡亮,傅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2)
[4]上海地区夏季居民空调器使用行为及能耗模拟研究[J]. 周翔,牟迪,郑顺,张静思,张旭. 建筑技术开发. 2016(06)
[5]湿热气候区建筑防热研究进展[J]. 刘加平,罗戴维,刘大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6]间歇采暖空调工况下建筑内墙蓄热特性数值研究[J]. 王索,孟曦,梁伟杰,李彦儒,龙恩深.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5(05)
[7]实际用能方式下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J]. 阮方,钱晓倩,钱匡亮,董凯. 建筑科学. 2015(10)
[8]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墙体结构下空调能耗的对比研究[J]. 周斌,钱晓倩,李蔚. 能源工程. 2015(03)
[9]“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尹明. 中国能源. 2014(09)
[10]自然通风建筑隔热降温理论与方法——陈启高先生学术思想回顾[J]. 唐鸣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6)
博士论文
[1]分室间歇用能方式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理论研究[D]. 阮方.浙江大学 2017
[2]有关建筑用能的人行为模拟研究[D]. 王闯.清华大学 2014
[3]夜间通风建筑热工设计研究[D]. 亓晓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 李楠.重庆大学 2011
[5]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D]. 于靖华.湖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供暖建筑热稳定性的评价模型及能效研究[D]. 李杰.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基于人行为模块的围护结构设计研究[D]. 王莉娜.浙江大学 2018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人行为对能耗影响的研究[D]. 杨丽红.浙江大学 2016
[4]建筑中人行为动作模型研究与分析[D]. 任晓欣.清华大学 2015
[5]成都地区居民行为节能研究[D]. 臧绍康.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西北荒漠区民居建筑的热稳定性研究[D]. 房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7]中国住宅中人的用能行为与能耗关系的调查与研究[D]. 李哲.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36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