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榆林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6:09
在中华民族的城市建设历程中,有着历史悠久的城市人居建设实践,也探索出丰富的原创性经验,而这些优秀的城市建设经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消失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浪潮里,因此,寻求传统的营建经验,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明清时期的榆林城,在军事防御的背景下,借助良好的山水条件与区位优势,由村庄逐步发展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九边重镇”之一,本文以明清榆林城市为例,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参考,在历史文献、历史相关地图的收集基础上,以明清时期榆林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为核心,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系统研究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总结榆林城市的人居智慧与经验,以期为当今榆林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本土经验,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化脉络,弘扬城市历史精神。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划定,并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国内人居环境相关研究以及榆林相关研究入手,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明清榆林城市历史发展与演进脉络部分,首先对榆林城市历史环境背景...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榆林古城区位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榆林城市襟山带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又处于蒙汉回民族结合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榆林府志》载:“九塞岩险第一,绵亘千里,延绥五路之襟喉,三秦之要区,孤悬绝漠,控制诸边,左提右携,罥足扼吭,固今之雄镇也[48]。明弘治17年李宗仁在《延安府志》写到边陲冲要,全陕藩篱,北临沙漠,巍然雄镇[49]。民国18年《榆林县志》也记载榆林古边塞地也,自秦汉而还,以迄明末,皆称重镇[50]。众多的史料证明,榆林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气候特征榆林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有序,日照充足,干、湿地域各异。春季干旱多风,回温明显,变化不稳定,常伴有春寒霜冻;夏季炎热,伏旱频繁,雨量多集中在7月,多雷阵雨,常伴有大风和冰雹;秋季天气偏凉,晴时天高气爽,风和日丽,降雨稍多,霜降较早;冬季干燥寒冷,冰封期长。冬春长,夏秋短,雨热基本同期。由于境内沙漠滩地、丘陵沟壑、河川道地界域明显,地貌不同,气候差异也较明显。气温一般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春升秋降,往往相差2℃左右。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相差40~50毫米。[51]良好的气候特征为榆林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榆林城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3)地貌特征榆林城拥有独特的地貌:北锁红石峡,南带榆阳水,西临榆溪河,东依驼峰山。榆林市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1903米,最低海拔560图2.2榆林市地貌分布图资料来源:榆林国土空间综合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榆溪河,古称帝源水,宋代称明堂川,明代称为榆溪。河流源于小壕兔乡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流向是从北往南流,最终汇入无定河,为无定河的支流,全长98公里,为榆林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较丰富。榆溪河作为榆林的母亲河,从筑城开始就充分利用榆溪河的防卫、运粮等作用,为榆林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关键作用。较大支流有五道河、圪求河、白河、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芹河、沙河、榆阳河等。秃尾河,汉代称圜水,后称吐浑河,明代称秃尾河。河流源于神木县瑶镇乡宫泊海子,在佳县境入黄河,全长140公里。该河经神木高家堡西,在大河塌乡任庄流经本境,至安崖乡卢家铺村东出境。在境内流经长15公里,是本市与神木县的界河。这一段年平均流量7立方米/秒,河道比降4.53‰。(2)水泉湖泊1)泉水类型名称主要支流数量过境河流无定河海流兔河、硬地梁河、榆溪河、峁沟河、小川沟河、金鸡河6条秃尾河清水河、扎林川河、杨家畔河、开光川河4条境内河流榆溪河五道河、圪求河、白河、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芹河、沙河、榆阳河、青云沟河、刘千河、花园沟河、西沟河、许家崖沟河14条表2.1榆林地区主要河流统计资料来源:榆林市志水文篇图2.3榆林地区主要河流分布资料来源:榆林城市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林卫城空间形态演变与保护[J]. 魏祥莉. 中国名城. 2019(03)
[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 张晓松,黄小希. 智慧中国. 2018(08)
[3]陕北特殊地名与民族融合探賾[J]. 张玺,梁万巧,刘璐瑶. 文化产业. 2018(10)
[4]踞山: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方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石璐. 城市规划. 2018(04)
[5]重拾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J]. 王树声. 中国园林. 2018(01)
[6]历史古城人居环境的解构与案例分析——以陕西省米脂窑洞古城为例[J]. 郑建栋,陈稳亮. 文博. 2016(05)
[7]人居环境的分类研究[J]. 吴文治.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3)
[8]城水相依,据水为安——明清西安城市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 吴左宾. 建筑与文化. 2016(03)
[9]榆林市榆阳区地质灾害类型及活动特征[J]. 姬怡微,何意平,李成,高帅,宁建民,李文莉.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5(02)
[10]“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J]. 运迎霞,王林申,王艳玲. 规划师. 2014(03)
博士论文
[1]四川盆地山水城市营造的文化传统与景观理法研究[D]. 吴然.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明清西安城市水系与人居环境营建研究[D]. 吴左宾.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榆林地区明长城沿线军事防御型城堡人居环境研究[D]. 吴晶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 王树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营造及传承研究[D]. 车林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广州古城水系景观营建研究[D]. 蔡宜君.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高雨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近代榆林城市文化研究[D]. 袁彩艳.江西师范大学 2018
[5]榆林剪纸艺术的多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研究[D]. 岳跳跳.青海民族大学 2016
[6]榆林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化研究[D]. 蒋蕾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7]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D]. 冯雪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地域性研究[D]. 韩玮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明代延绥镇长城研究[D]. 史俊超.西北大学 2014
[10]陕北地区窑洞建筑的景观空间布局研究[D]. 史长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7285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榆林古城区位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榆林城市襟山带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又处于蒙汉回民族结合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榆林府志》载:“九塞岩险第一,绵亘千里,延绥五路之襟喉,三秦之要区,孤悬绝漠,控制诸边,左提右携,罥足扼吭,固今之雄镇也[48]。明弘治17年李宗仁在《延安府志》写到边陲冲要,全陕藩篱,北临沙漠,巍然雄镇[49]。民国18年《榆林县志》也记载榆林古边塞地也,自秦汉而还,以迄明末,皆称重镇[50]。众多的史料证明,榆林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气候特征榆林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有序,日照充足,干、湿地域各异。春季干旱多风,回温明显,变化不稳定,常伴有春寒霜冻;夏季炎热,伏旱频繁,雨量多集中在7月,多雷阵雨,常伴有大风和冰雹;秋季天气偏凉,晴时天高气爽,风和日丽,降雨稍多,霜降较早;冬季干燥寒冷,冰封期长。冬春长,夏秋短,雨热基本同期。由于境内沙漠滩地、丘陵沟壑、河川道地界域明显,地貌不同,气候差异也较明显。气温一般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春升秋降,往往相差2℃左右。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相差40~50毫米。[51]良好的气候特征为榆林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榆林城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3)地貌特征榆林城拥有独特的地貌:北锁红石峡,南带榆阳水,西临榆溪河,东依驼峰山。榆林市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1903米,最低海拔560图2.2榆林市地貌分布图资料来源:榆林国土空间综合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榆溪河,古称帝源水,宋代称明堂川,明代称为榆溪。河流源于小壕兔乡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流向是从北往南流,最终汇入无定河,为无定河的支流,全长98公里,为榆林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较丰富。榆溪河作为榆林的母亲河,从筑城开始就充分利用榆溪河的防卫、运粮等作用,为榆林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关键作用。较大支流有五道河、圪求河、白河、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芹河、沙河、榆阳河等。秃尾河,汉代称圜水,后称吐浑河,明代称秃尾河。河流源于神木县瑶镇乡宫泊海子,在佳县境入黄河,全长140公里。该河经神木高家堡西,在大河塌乡任庄流经本境,至安崖乡卢家铺村东出境。在境内流经长15公里,是本市与神木县的界河。这一段年平均流量7立方米/秒,河道比降4.53‰。(2)水泉湖泊1)泉水类型名称主要支流数量过境河流无定河海流兔河、硬地梁河、榆溪河、峁沟河、小川沟河、金鸡河6条秃尾河清水河、扎林川河、杨家畔河、开光川河4条境内河流榆溪河五道河、圪求河、白河、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芹河、沙河、榆阳河、青云沟河、刘千河、花园沟河、西沟河、许家崖沟河14条表2.1榆林地区主要河流统计资料来源:榆林市志水文篇图2.3榆林地区主要河流分布资料来源:榆林城市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林卫城空间形态演变与保护[J]. 魏祥莉. 中国名城. 2019(03)
[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 张晓松,黄小希. 智慧中国. 2018(08)
[3]陕北特殊地名与民族融合探賾[J]. 张玺,梁万巧,刘璐瑶. 文化产业. 2018(10)
[4]踞山:一种依凭山地形胜构建城市格局的方式[J]. 严少飞,王树声,李小龙,石璐. 城市规划. 2018(04)
[5]重拾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J]. 王树声. 中国园林. 2018(01)
[6]历史古城人居环境的解构与案例分析——以陕西省米脂窑洞古城为例[J]. 郑建栋,陈稳亮. 文博. 2016(05)
[7]人居环境的分类研究[J]. 吴文治.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3)
[8]城水相依,据水为安——明清西安城市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 吴左宾. 建筑与文化. 2016(03)
[9]榆林市榆阳区地质灾害类型及活动特征[J]. 姬怡微,何意平,李成,高帅,宁建民,李文莉.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5(02)
[10]“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J]. 运迎霞,王林申,王艳玲. 规划师. 2014(03)
博士论文
[1]四川盆地山水城市营造的文化传统与景观理法研究[D]. 吴然.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明清西安城市水系与人居环境营建研究[D]. 吴左宾.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榆林地区明长城沿线军事防御型城堡人居环境研究[D]. 吴晶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 王树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榆林历史城市纪念性空间营造及传承研究[D]. 车林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广州古城水系景观营建研究[D]. 蔡宜君.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高雨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近代榆林城市文化研究[D]. 袁彩艳.江西师范大学 2018
[5]榆林剪纸艺术的多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研究[D]. 岳跳跳.青海民族大学 2016
[6]榆林小城镇空间形态类型化研究[D]. 蒋蕾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7]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D]. 冯雪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地域性研究[D]. 韩玮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明代延绥镇长城研究[D]. 史俊超.西北大学 2014
[10]陕北地区窑洞建筑的景观空间布局研究[D]. 史长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7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37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