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下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9:02
  湿热气候区的城市户外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其品质优劣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城市环境中景观空间是优质的城市户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气候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直接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热舒适研究的总结发现,现有的户外热舒适评价多是参考建筑室内热环境指标,采用实测的方法对热环境进行评价,但人体舒适感受是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实测得出的结果与人体舒适度仍有差异。本文在梳理现有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感官评估学科理论,构建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下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理论与方法,探索湿热气候下人体热感知与热舒适问题,并对热舒适指标(UTCI/WBGT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概括如下:第一,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理论构建。通过分析人体感官感觉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景观环境热感知模型。论述了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的基本流程,就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量表设计。基于景观环境热感知模型,通过对影响微气候舒适度的因素分析,以现有的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和热环境主观判定量表为基础,选择和量化评价要素,构建“冷热...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下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研究


018年7-9月全球地表温度较1980年同期变暖图

气候图,气候,地点,位置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表1.1湿热气候区气候参数气候参数日最高温度(℃)温度日振幅(℃)相对湿度(%)年降雨量(mm)水平辐射照度最高值(W/m2)34~395~775~95900~1700930~1045资料来源:引自刘加平.建筑物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按照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湿热气候区覆盖华南——夏热冬暖地区以及华东、华中、西南部分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本研究的实验区域位于具有典型湿热气候的厦门。1.2.2城市环境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本研究聚焦于湿热气候地区城市环境下的景观微气候舒适度。城市环境是指与城市人类活动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本图1.2研究地点于中国建筑气候区划中位置图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改绘底图来源: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d086e061d950a7bb2ab0adf0ad162d9f2d3c90b

微气候,关键词,来源,资料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表1.2气候在空间尺度上的分类类别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大气候2000km23~10km中气候500~1000km21~10km小气候局部气候1~10km20.1~1km微气候0.1~1km20.01~0.1km资料来源:根据陈睿智[4]、徐祥得、汤绪[5]等研究资料整理综合来看,微气候即在小尺度的空间范围(水平及垂直范围)内景观要素与气候条件共同影响下的气候状态,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技术手段调节微气候,创造适宜人类户外活动的空间环境。微气候在建筑科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根据中国知网数据2019年的相关研究发文量为1986年的近10倍,尤其是在2010年后出现井喷式增长(图1.3)。根据研究的空间类型不同,可将现有的微气候研究分为:针对城镇及旅游景区的较大尺度的微气候研究,针对公园、居住区等中小尺度的微气候研究,针图1.31986-2018年中国知网“微气候”关键词中外文献发文量资料来源:https://kns.cnki.net/kns/Visualization/VisualCenter.aspx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立一种新的热适应预测评价模型——预测热感觉PTS模型[J]. 纪文杰,曹彬,朱颖心.  暖通空调. 2019(06)
[2]夜景照明条件下木质景观建筑物表面的视觉感官评价[J]. 李哲锋,董璐,刘月妍,郭永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命题——公园城市建设的战略与响应[J]. 李雄,张云路.  中国园林. 2018(05)
[4]城市绿色空间热舒适评述与展望[J]. 刘滨谊,魏冬雪.  规划师. 2017(03)
[5]热舒适指标在湿热地区城市室外空间的适用性[J]. 李坤明,张宇峰,赵立华,李秀辉.  建筑科学. 2017(02)
[6]基于感官指数的城市水体景观功能评价[J]. 郭红兵,陈荣,王晓昌.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1)
[7]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参数及其景观影响要素研究[J]. 邵钰涵,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16(10)
[8]西安城市街道单拱封闭型林荫空间夏季小气候测试分析[J]. 董芦笛,樊亚妮,李冬至,段文嘉.  中国园林. 2016(01)
[9]CFD技术在我国城市气候环境微尺度问题中的应用[J]. 李磊,胡非,刘京.  气象科技进展. 2015(06)
[10]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经验模型:回顾与展望[J]. 孙美淑,李山.  旅游学刊. 2015(12)

博士论文
[1]湿热地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研究[D]. 陈睿智.西南交通大学 2013
[2]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 林波荣.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AHP的居住区水景感官评价研究[D]. 葛礼鹏.江西理工大学 2017
[2]济南某大学校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与优化策略[D]. 金铭.山东建筑大学 2017
[3]基于感官评价的新型路面设计与应用[D]. 师晓鸽.长安大学 2015
[4]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微气候分析与评价[D]. 张连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园林小气候设计理论基础研究[D]. 齐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景观水体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保金花.苏州科技学院 2008
[7]不同热环境下的人体热感觉[D]. 李文菁.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2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