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9:42
  本文以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校园规划以及建筑单体的层面出发,试图分析出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建设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具体特征。20世纪50-60年代是合肥高等教育的奠基时期,高校建筑是合肥市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首先,开篇先论述了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建筑在合肥教育史以及合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其次,通过梳理合肥高校建设的历史发展沿革,为论文的研究搭建起了一个全面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合肥20世纪50-60年代建设高校的数量与分布,为论文的深度分析建立起一个详细的数据资料库。接着,以国内此时期高校建设发展演变为历史背景,结合调研资料,选取三处合肥典型高校规划案例,详细分析其规划布局特征和空间组织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建设与国内总体发展脉络具有史学的同一性,均以政治意识形态的映射和高校价值取向的变化为背景,服务于国家的集权性组织和工业化建设;具体表现为对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本土化移植,以及校园整体空间构筑的清晰的政治范式图形;但高校间的个体差异又表现为以严整统一的轴线...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空间形态研究


建设中的合肥工业大学主教楼(图片来源:www.hefei365.com/2019/0802/1243823.shtml)

规划图,合肥市,规划图,设施


不找窖г焊???不找娇拼笱А=刂?985年,合肥共有全日制高等学校11所(不含军事院校)(表2.2),基本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表2.21985年合肥高校概况表(不含军事学校及专科院校)(资料来源:卞国金著.合肥教育史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学校名称主管部门在校学生数备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4010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业部550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械工业部647现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工学院农业机械部1779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人民政府4470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人民政府2010图2-2合肥市教育设施用地规划图(1958年)(图片来源:改绘自合肥市规划局编.合肥城市规划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3.)

规划图,院校,合肥,高校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论文第二章合肥高校发展沿革及现状概述16图2-3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分布现状(不含军事院校及专科院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合肥20世纪50-60年代高校建筑调研情况2.2.1数量与分布如前文所述,合肥高校的创立及建设时期集中在50年代,并在60年代经历了调整与合并,确定了至改革开放前合肥市高等教育的基本布局。其在合肥市分布现状及统计如图2-3及表2.4所示。表2.4合肥现存20世纪50-60年代建设高校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制)学校名称地址(旧校区)校区始建时间历史建筑数量(现存)校区面积(现状)安徽农业大学庐阳区长江西路130号19536235.26(ha)安徽中医药大学蜀山区梅山路103号1959110.56(ha)合肥师范学院庐阳区金寨路327号195533.52(ha)安徽医科大学蜀山区梅山路81号1954624.65(ha)安徽大学蜀山区肥西路3号1958556.55(h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河区金寨路96号1956556.23(ha)合肥工业大学包河区屯溪路193号1955478.67(ha)通过调研发现,虽合肥市20世纪50-60年代高校虽经历了扩建或拆迁,但其在合肥市城区区位与1958年合肥市城区规划图中所示教育设施用地位置基本吻合(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谈冯纪忠“空间原理”的建筑教学实践——以华东水利学院工程馆为例[J]. 李搏宇.  住宅科技. 2019(11)
[2]中国城市单元式住宅的兴起:苏联影响下的住宅标准设计,1949-1957[J]. 王俊杰.  建筑学报. 2018(01)
[3]文物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建筑遗产识别与保护——以武汉大学为例[J]. 陈飞,邓蕴奇,陈娟.  中国文化遗产. 2017(05)
[4]20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输入和对中国建筑的影响[J]. 吉国华.  时代建筑. 2007(05)
[5]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  建筑师. 2004(01)
[6]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索[J]. 周逸湖,宋泽方.  建筑学报. 1985(11)
[7]清华大学校园建筑规划沿革(1911—1981)[J]. 罗森.  新建筑. 1984(04)
[8]从建筑史的角度来谈建筑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 鲍鼎.  建筑学报. 1961(12)
[9]对高等学校的教室及学生宿舍设计的意见[J]. 高毓葆.  建筑学报. 1956(05)
[10]高等学校建筑系的布局和单体设计[J]. 杜尔圻.  建筑学报. 1956(05)

博士论文
[1]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 何光全.西南大学 2010
[2]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研究[D]. 邓剑虹.华南理工大学 2009
[3]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D]. 陈晓恬.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北京20世纪苏式建筑遗产美学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D]. 王浩.北京建筑大学 2019
[2]1950s-1960s合肥苏式建筑研究[D]. 晋婷.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高校教学建筑研究[D]. 韩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 周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3
[5]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及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研究[D]. 杨曦.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3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3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