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城市微更新中公共艺术的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16:46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扩张式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在我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探索过程中,城市微更新理念逐渐引起了广泛重视和深入探讨。微更新强调从小范围、小尺度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规避扩张式城市更新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达到城市环境持续发展、社会环境有机循环、人文关怀稳步上升的目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体现对人的生存价值思考的文化现象,具有美化空间环境、促进公共参与、传承创新历史文化、提升市民公共意识的作用。以公共艺术形式介入城市微更新建设中,不仅可以塑造具有人文特色的空间环境,提升空间的人文关怀,同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城市微更新的发展目标,形成自主更新机制。基于城市发展的人文诉求,本文从微更新角度出发,以公共艺术介入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通过梳理城市更新发展的规律,研究在以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发展模式下,公共艺术与城市微更新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共艺术在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功能以及介入的形式与特点,总结出公共艺术介入在地域文化重塑、促进公众参与、把控微更新品质以及促进微更新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其二,通过梳理公共艺术介入的理论概述...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微更新中公共艺术的介入研究


目前我国城市微更新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Fig.1-1:Somemainproblemsandsuggestionsofmicro-updateinChina

城市微更新中公共艺术的介入研究


达令港改造后Fig.1-2:AfterDarlingHarbourrenovation

民族,大学,胡同,美术


三方社会组织、人类学家、艺术家、三农专家等以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跨院校的方式开展了一项以“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为主题的长期计划,开展对公共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研究。第一届以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的转型与传统文化价值延续、民间情感为话题,分别在重庆和上海开展了艺术节活动。2019年第二届计划,由四川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联合了长江沿线的各高校中国美术学院、江南大学、湖北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以“复归倡议”的“自发、自主、自由,共情、共生、共同”为核心理念,一起开展了此次活动。图1-3: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作品图1-4:江南大学学生作品Fig.1-3:Studentworks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Fig.1-4:StudentworksofJiangnanUniversity图1-3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uNcS4KyooAK7WGsBOL4X2g图1-4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gSbnWToHluBnXml3BvyGw1.4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4.1城市有机更新1979年在对北京旧城进行规划建设中吴良镛教授初步提出了“有机更新”1的理论构想。十多年后,在菊儿胡同项目改造中进行充足的可行性验证,它将空间构成要素作为一个个催化的小细胞,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机更新重组。依据有机更新在菊儿胡同的实践情况来看,菊儿胡同改造在结合北京实际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采取根据北京旧城房屋现状对原有居住建筑进行区别处理。根据对菊儿胡同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的实际结果,拆除破败严重的建筑更迭新的建筑,对房屋小范围破败的部分进行修缮,保存具有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且质量较好的建筑,在原有四合院的建筑空间形式基础上,将新建筑以单元式建筑与四合院建筑共存的形式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胡同肌理的前提下,以整体性原则实现生态性与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绿色空间微更新研究——大栅栏片区的探索[J]. 蒋鑫,徐昕昕,王向荣,林箐.  风景园林. 2019(06)
[2]走向善治的社区微更新机制[J]. 王承慧.  规划师. 2018(02)
[3]里弄微更新——一项以问题导向社会空间再生的建筑学教育实验[J]. 李彦伯,陈珝怡.  建筑学报. 2018(01)
[4]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J]. 王承华,张进帅,姜劲松.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6)
[5]社区微更新视角下的公共空间挖潜——以德国柏林社区菜园的实施为例[J]. 单瑞琦.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5)
[6]趣城——从微更新到微共享[J]. 张宇星.  城市环境设计. 2017(01)
[7]微更新理念在西安老城更新中的运用[J]. 宁昱西,吉倩妘,孙世界,王承慧.  规划师. 2016(12)
[8]以再生与公共意识启动城市的微更新行动[J]. 龚书章.  时代建筑. 2016(04)
[9]城市“微更新”刍议 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J]. 李彦伯.  时代建筑. 2016(04)
[10]社区环境微更新中的自主治理[J]. 杜鹏.  时代建筑. 2016(04)

博士论文
[1]激荡中的线索[D]. 丁亚慧.中央美术学院 2019
[2]“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 周彦华.西南大学 2016
[3]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 周秀梅.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当代介入性艺术研究[D]. 万幸福.南京艺术学院 2019
[2]微更新视角下的近代历史街区空间改造研究[D]. 赵宸.大连理工大学 2018
[3]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景观营造的实践与探索[D]. 宋键.中央美术学院 2018
[4]打开的风景[D]. 杨云鹏.南京艺术学院 2018
[5]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脉的传承[D]. 任超.中央美术学院 2018
[6]日常生活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D]. 李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8
[7]基于“城市针灸”方法的古城街坊微更新研究[D]. 费金晶.苏州科技大学 2017
[8]日本越后妻有公共艺术对当代乡村公共艺术的启示[D]. 叶相君.中国美术学院 2016
[9]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形式[D]. 王旻.江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3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3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