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晋东南传统村落群聚区域和皖南传统村落群聚区域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18:07
  本文以晋东南和皖南地区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研究法、地理区划法、对比法、定性分析法等手段,对各自传统村落群聚区域空间内的要素对象作出分析、概括整体特征,再将二者比对,并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因素进行探讨,作出总结。在整体分布情况方面,高程、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晋东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共有235处,主要分布在泽州盆地和长治盆地附近,建成年代多在元代以前。皖南地区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建成年代也是以元代以前为主,而且这367处当中有九成以上集中分布在古徽州辖区的黄山和宣城两市;在村落的布局特点方面,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两地都对营建环境有相似的要求,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历史事件让他们也各有独特的地方;在建筑形制方面,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两地的材料选择、结构使用以及建筑间距,人文地理因素则对组合方式、外观细部有一定主导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晋东南传统村落群聚区域和皖南传统村落群聚区域对比研究


山西省自然村落数量分布图(自绘)

柱状图,自然村落,山西省,柱状图


虽然山西东距海洋仅五六百公里,但受山脉阻隔,夏季风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弱,气候大陆性也因此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同样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东南部仍是半温润地区但西北部已转为了半干旱地区。全省年平均气温在3.7℃~13.8℃,北凉南暖,温差较大。根据2016年统计的全国村落点数据,山西省自然村落数量达到59034处,其中临汾市最多,有10461处,晋东南的长治市和晋城市其次,各有8568处以及7560处。在全省自然村落当中,国家级传统村落(后文省略为传统村落)数量占0.93%,共550处,但分布情况与自然村落的分布有很大出入。考虑到评选注重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及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内容,所以它的分布情况能反映省内各市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比如临汾市自然村落数量最多,但传统村落仅只有47处,只占到前者数量的0.45%,而阳泉市这一比例占到了2.49%,这说明各市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柱状图,村落,山西省,柱状图


根据2016年统计的全国村落点数据,山西省自然村落数量达到59034处,其中临汾市最多,有10461处,晋东南的长治市和晋城市其次,各有8568处以及7560处。在全省自然村落当中,国家级传统村落(后文省略为传统村落)数量占0.93%,共550处,但分布情况与自然村落的分布有很大出入。考虑到评选注重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及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内容,所以它的分布情况能反映省内各市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比如临汾市自然村落数量最多,但传统村落仅只有47处,只占到前者数量的0.45%,而阳泉市这一比例占到了2.49%,这说明各市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一般可分为聚集、随机和离散三种,宏观尺度上来看,村落可视为点状要素因此可以用最邻近距离计算公式及最邻近点指数来进行类型判断。计算公式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原地区与中原文化简论[J]. 程有为.  地域文化研究. 2020(01)
[2]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特性研究[J]. 张潇,蒋子韬.  地理信息世界. 2019(03)
[3]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J]. 戎喜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3)
[4]晋东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 崔重重,张晓茹,房鑫,田毅,牛俊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2)
[5]安徽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异测度[J]. 王乃举,王塞,陈晓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6]晋、徽商文化影响下两地传统聚落民居的特征比较[J]. 齐宛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7]外部机制影响下古村镇区域特色研究——以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为例[J]. 何依,牛海沣,邓巍.  城市规划. 2017(10)
[8]明清徽商与古徽州村落营造[J]. 唐建兵.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9]泽潞商人兴起的地理背景以及泽潞商帮的特点[J]. 刘慧.  汉字文化. 2017(13)
[10]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分析——以宏村为例[J]. 顾宗武.  低碳世界. 2017(18)

博士论文
[1]山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 田毅.陕西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山西省传统村落的传统资源分类研究[D]. 郭永军.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地域文化对徽商和晋商治理模式影响的比较研究[D]. 卢婉莹.东北财经大学 2018
[3]皖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 彭亚萍.深圳大学 2018
[4]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空间形态研究[D]. 吕鑫波.太原理工大学 2018
[5]安徽屏山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研究[D]. 沈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研究[D]. 叶家珏.安徽建筑大学 2018
[7]古徽州传统聚落历史演变研究[D]. 刘瀚.安徽建筑大学 2018
[8]祭祀行为下的宗祠空间研究[D]. 蔡丽.昆明理工大学 2018
[9]基于公共性视角下的徽州村落公共空间研究[D]. 胡小伟.合肥工业大学 2018
[10]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地貌关联性研究[D]. 张阳.合肥工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3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3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5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