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0:05

  本文关键词: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能源紧张,人们需求存在约束。作为占据全社会接近百分之四十能源耗费量的建筑行业,便首当其冲。其中采暖空调所耗费的能源量占到了建筑总能源量的最大份额,公共建筑大约份额为百分之五十,而居住建筑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能源数量是有限制的,造成了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与能源需求紧缺之间这一矛盾体。作为节能成本收益的最高行业,减排措施的优先发展领域,建筑节能领域如何能更加行之有效的降低能源耗费量,节约能耗呢?本文旨在研究总结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节能建筑的整体框架、脉络,总结其被动式设计体系和保障体系,进而思考该体系如何实现国内本土化。首先,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演进和效益,这一纵向历史沿革层面概述了国外相关发展历程。对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体系的宏观时代背景的介绍,为后续探析德国被动式建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德国节能体系当中优异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和诠释,对被动房设计策略、技术思路、控制指标和节点构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再次,针对德国节能体系得以良好运行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诠释,保障体系内容包含被动房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技术产业基础和法规制度基础等各方面。同时,能源效益的提升,政府部门资助和认证体系的完善都为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作用。最后,对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体系如何实现中国本土化做出思考,该体系合宜的被动式设计理念,周到的设计思考和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为制定中国本土化设计方法体系、建筑保障体系,完善具有国内特色的节能建筑体系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德国 被动式 超低能耗 设计体系 保障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5;TU111.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环境问题下建筑领域变革思路11
  • 1.1.2 低能耗建筑发展之路11-12
  • 1.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试点12-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论14-20
  • 1.2.1 欧美国家相关研究及实践14-18
  • 1.2.2 国内对节能建筑发展的探讨18-19
  • 1.2.3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探索19-20
  • 1.3 研究对象及目的20
  • 1.3.1 研究对象20
  • 1.3.2 研究目的20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20-21
  • 1.4.1 研究思路21
  • 1.4.2 研究方法21
  • 1.5 研究内容21-25
  • 1.5.1 研究要点21-22
  • 1.5.2 论文框架22-25
  • 第二章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演进及效益分析25-37
  • 2.1 德国“三步走”节能标准演进模式25-28
  • 2.1.1 低能耗建筑阶段25
  • 2.1.2 “三升油”建筑阶段25-26
  • 2.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阶段26-28
  • 2.2 德国节能条例的更递及能效分析28-30
  • 2.2.1 工业标准时期(1952-1976)29
  • 2.2.2 保温法规时期(1977-2001)29
  • 2.2.3 节能条例时期(2002-至今)29-30
  • 2.3 “两个诞生”与“一个体系”30-33
  • 2.3.1 德国被动房的诞生30-32
  • 2.3.2 被动房研究所的诞生32
  • 2.3.3 被动房认证体系32-33
  • 2.4 德国节能建筑体系效益分析33-37
  • 2.4.1 经济效益分析33-35
  • 2.4.2 环境效益分析35-36
  • 2.4.3 健康效益分析36-37
  • 第三章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及技术措施37-77
  • 3.1 德国被动房设计策略37-60
  • 3.1.1 被动房设计内容38-41
  • 3.1.2 积极的被动式设计策略41-53
  • 3.1.3 辅助的主动式优化设计53-55
  • 3.1.4 案例分析-德国海德堡(Bahnstadt)55-60
  • 3.2 德国被动房技术思路及指标控制60-66
  • 3.2.1 被动房技术思路60-61
  • 3.2.2 被动房相关参数61-64
  • 3.2.3 被动房技术指标控制(针对中欧地区气候条件)64-65
  • 3.2.4 被动房设计计算模型边界条件65
  • 3.2.5 既有建筑的被动房改造和认证65-66
  • 3.3 德国被动房节点构造设计66-77
  • 3.3.1 墙体节点处理66-69
  • 3.3.2 气密性节点设计69-71
  • 3.3.3 门窗节点处理71-73
  • 3.3.4 防热桥节点处理73-77
  • 第四章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综合保障体系77-89
  • 4.1 超低能耗建筑的经济基础保障77-79
  • 4.1.1 被动房增量成本与节能降耗的经济平衡77-78
  • 4.1.2 经济资助落到实处市场之手调动节能积极性78-79
  • 4.2 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产业保障79-83
  • 4.2.1 建筑外围护结构技术产业79-80
  • 4.2.2 建筑门窗技术产业80-82
  • 4.2.3 建筑热回收新风技术产业82-83
  • 4.3 超低能耗建筑的规章制度保障83-86
  • 4.3.1 法律法规保障作用83-85
  • 4.3.2 DGNB认证体系保障作用85-86
  • 4.4 超低能耗建筑的社会基础保障86-89
  • 第五章 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国本土化设计思考89-103
  • 5.1 建立中国本土化建筑节能体系89-95
  • 5.1.1 国内节能体系制定的特殊性89-90
  • 5.1.2 实现本土化体系建设90-95
  • 5.2 建立中国本土化设计方法体系95-99
  • 5.2.1 策略思考95-96
  • 5.2.2 方法体系96-97
  • 5.2.3 技术体系97-99
  • 5.3 建立中国本土化建筑保障体系99-103
  • 5.3.1 工业化产业保障99-100
  • 5.3.2 政策及资助保障100-103
  • 第六章 结语103-106
  • 6.1 被动房的争议104
  • 6.2 发展及前景104-106
  • 附录106-110
  • 图表目录110-114
  • 参考文献114-119
  • 后记119-12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梦月;;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标准体系[J];建设科技;2014年21期

2 张小玲;;被动式房屋在中国的建设示范[J];建设科技;2014年19期

3 姚万祥;李峥嵘;赵群;胡玲周;;几种散射辐射模型精度的对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4 奥理·塞佩宁;张磊华;陆海璇;;欧洲建筑节能优化措施与政策[J];暖通空调;2013年07期

5 亓晓琳;杨柳;刘加平;;北方地区办公建筑夜间通风适用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1年05期

6 杨柳;朱新荣;刘艳峰;刘加平;;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说明[J];暖通空调;2010年09期

7 刘加平;成辉;周伟;廖晓义;;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灾后重建——低碳乡村生态聚落创作研究[J];建设科技;2010年09期

8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9 苏高利;柳钦火;邓芳萍;辛晓洲;;基于LS-SVM方法的晴空逐时太阳辐射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杨柳;李昌华;刘加平;;典型气象年生成方法及原始气象数据质量分析[J];气象科技;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4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