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提高牧民福祉视角下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移民定居点规划建设预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8:37
  从2001年内蒙古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一直饱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总结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的成功与不足。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多数是站在社会学、经济学或者管理学角度,自上而下的对内蒙古生态移民的政策实施效益,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以建筑学为专业背景,以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移民定居点进行预评价研究的较为缺少。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在建筑全建设周期中意义重大,其主要是为了反馈修正和指导空间构想,是构想的辅助环节,也是建筑策划达到最高客观和理性的关键,所以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移民定居点预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前期,作者对国内外绿色社区评价体系以及国内外生态乡村建设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促进了作者对于定居点建设的思考,总结得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启示,为预评价体系的研究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小组以《定居点后评价调研表》为调研提纲,对内蒙古中部包头市、锡林郭勒盟的13个定居点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对预评价体系表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以国家及地方的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提高牧民福祉视角下内蒙古中部草原牧区移民定居点规划建设预评价体系研究


内蒙古中部移民定居点现状

分布图,草原,内蒙古,类型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1.3内蒙古中部草原类型分布图(图片来源:根据相关资料绘制)在这其中,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正蓝旗、镶黄旗等旗县都是以奶牛养殖为主导。锡林浩特市部分移民生态移民迁入市周边5公里设立的“奶牛村”,苏尼特右旗部分生态以牧民村迁入区为旗政府所在地赛罕塔拉镇以及周边设立的生态移民村[10-12]。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属于内蒙古的3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镇06年建立了两个奶站,其周围的移民定居点的牧民有较多养殖奶牛。但是在三氯氰胺事件之后,各地区奶牛养殖业均受到影响,奶站都已经关闭,养殖业所剩无几[13,14]。经过网络调研以及对和当地居民的询问得知现在四子王旗几乎没有符合调研要求的生态移民定居点。呼和浩特市移民村主要是从其它旗县迁移过来的,比如乌兰察布、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镶黄旗等。虽然在移民的后有的也是养殖奶牛,但是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大,这不符合本课题的调研要求[11,15,16]。在2008年,达茂旗政府为确保生态的自然恢复,对生态脆弱及严重沙化退化的地区,实行严格的禁牧。达茂旗政府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实施环境脆弱牧区生态移民政策,例如减少牲畜,转移牧民;按照牧民意愿分别将牧民安置在畜牧业产业发展较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

区域图,内蒙古,牧业,范围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3内蒙古中部移民定居点特征及现状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在2001年出台了《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内政发〔2001〕57号,坚持以政策为引导,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要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对严重荒漠化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地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移民[25]。内蒙古草原牧区孕育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有33个牧业旗(市),都是典型的纯牧业旗(市)[22,79]。课题组对内蒙古中部包头市达尔汗茂名联合旗及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草原牧区五个旗县(市)中的13个移民定居点进行了实地调研,该地区属于牧业旗县(市),由于草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移民后的牧民仍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是内蒙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典型区域,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图3.1)。3.1生态移民定居点特征草原牧区其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这些移民定居点在整体布局、房屋建设、面积设置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征:图3.1研究范围区位表:左上(内蒙古区域范围)、左下(内蒙古中部牧业旗分布)右(调研点选取①达茂旗②苏尼特右旗③镶黄旗④正蓝旗⑤锡林浩特市)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版《绿色住区标准》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J]. 李瑜.  砖瓦. 2019(03)
[2]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圆满举行——中标协、中房协联合发布《绿色住区标准》[J]. the committee of human settlements;.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9(02)
[3]美丽乡村评价体系建构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 张天橼,王月,张坦,吕哲,白优.  住宅与房地产. 2018(19)
[4]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天津市美丽乡村评价指标研究[J]. 刘继志.  南方农业. 2018(17)
[5]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思考[J]. 苗静,盖志毅.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3)
[6]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J]. 张敏.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7]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Jokhang Temple Scenic Spot[J]. WANG Zhongb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01)
[8]“前策划-后评估”:建筑流程闭环的反馈机制[J]. 庄惟敏.  住区. 2017(05)
[9]DPSIR Model-Bas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eographic National Conditions[J]. XIE Mingxia,WANG Jiayao,YANG Aiming,CHEN K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17(05)
[10]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Shennongjia, Hubei Province[J]. CHENG Chang,ZHAO Liya,LI Xianying,DONG Hongyu,FEI Lir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03)

博士论文
[1]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低碳乡村空间设计策略与评价方法研究[D]. 范理扬.浙江大学 2017
[2]游牧到定牧—生态恢复视野下草原聚落重构研究[D]. 王伟栋.天津大学 2017
[3]宁夏生态移民研究[D]. 丁生忠.兰州大学 2015
[4]新阶段内蒙古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研究[D]. 李媛媛.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5]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 姚茂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3
[6]新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居住空间环境建设模式研究[D]. 马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7]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 赵强.天津大学 2012
[8]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 陈钦华.湖南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益评价[D]. 王丹阳.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包头市昆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张峥嵘.内蒙古大学 2017
[3]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 张英华.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长株潭地区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D]. 张颂.湖南工业大学 2017
[5]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生态移民的效益评价[D]. 张瑞霞.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6]我国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 黄凯旋.广西大学 2017
[7]海绵城市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D]. 閤超成.东南大学 2017
[8]哈尼梯田遗产区村寨评价指标及规划研究[D]. 唐昊.昆明理工大学 2017
[9]基于AHP-熵值法的辽宁沿海港口物流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 吕立群.大连交通大学 2016
[10]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D]. 张梦洁.福建农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40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40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