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情思 ——浅析传统聚落空间的秩序伦理对人与环境情感的汇聚及传承作用
发布时间:2021-10-17 06:22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让世人惊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国际式”的样式充斥着我们的城市。形式化和教条化的城市居住模式、冷漠的居住环境、完全与自然割裂的状态和寡淡的邻里关系已然与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观背道而驰,它们徒有商业价值,却缺乏生命的意义。基于当下的环境现状,本文将目光聚焦于传统聚落,旨在解读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系统中人与建筑、环境之间最好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从传统聚落空间的秩序伦理关系入手,围绕一个“情”字去探寻隐藏在聚落空间里的那份温情,那份对过往的回忆,那份诗意的、身心灵得以安息的宜居生活。论文针对传统聚落空间秩序伦理中情感产生的基础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围绕中华民族独具的东方情感意象、情感源起、情感特征和情感本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不同聚落实例从生活仪式、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空间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传统聚落空间秩序伦理中情感的产生、汇聚及传承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聚焦福建平潭地区传统石头厝民居聚落展开重点分析与论述。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和石头厝聚落的创作实践进行辅助分析,呼吁构建有“温度”的家园。希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中人文情感的探讨,为当下城市人...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片来源2-1:《建筑的伦理意蕴》;
哈尼族的人民世世代代经营着梯田,生产稻谷作物,而稻草则用来更换蘑菇房的屋顶。“这种用稻草覆盖的草顶不仅遮风挡雨,更为主要的是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这也体现出了哈尼族梯田及其物产和聚落居住生活之间互为互用的秩序之和。”21
20图3-5图3-6图3-7图片来源3-5:《中国村居》;图片来源3-4:《传统聚落与现代城市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比较研究》;图片来源3-7:作者自摄正是因为传统聚落空间在秩序伦理的作用下蕴藏着无限的交流的可能性,这种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和举措往往是既平凡又真实的。人置身其间是无法抗拒内心的波澜,总能与自己的某种经历或者某种情思达成意象上的共鸣。这种情感的源发和碰撞是最能勾起人内心的触动,最能打动人,勾起人对家的思念,对美好温暖真切的向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形式美学分析的平潭石头厝生态适应性研究[J]. 邱婷. 城市住宅. 2016(11)
[2]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J].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8)
[3]平潭传统民居类型调查[J]. 陈剑,陈志宏. 福建建筑. 2011(06)
[4]乡土民居和“野性思维”──关于《中国民居》学术研究的思考[J]. 单德启. 建筑学报. 1995(03)
硕士论文
[1]乡愁视角下闽中村庄“记忆场所”特征研究[D]. 陈觐恺.长安大学 2015
[2]回归本原—传统聚落空间精神在当代居住区设计中的应用[D]. 陈涛.湖南科技大学 2014
[3]建筑的伦理功能研究[D]. 秦贝贝.江南大学 2007
[4]建筑空间形式的秩序建构初探[D]. 伍颖明.重庆大学 2005
[5]回归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民居环境之特征空间的再创造[D]. 韩宇星.大连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41279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片来源2-1:《建筑的伦理意蕴》;
哈尼族的人民世世代代经营着梯田,生产稻谷作物,而稻草则用来更换蘑菇房的屋顶。“这种用稻草覆盖的草顶不仅遮风挡雨,更为主要的是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这也体现出了哈尼族梯田及其物产和聚落居住生活之间互为互用的秩序之和。”21
20图3-5图3-6图3-7图片来源3-5:《中国村居》;图片来源3-4:《传统聚落与现代城市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比较研究》;图片来源3-7:作者自摄正是因为传统聚落空间在秩序伦理的作用下蕴藏着无限的交流的可能性,这种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和举措往往是既平凡又真实的。人置身其间是无法抗拒内心的波澜,总能与自己的某种经历或者某种情思达成意象上的共鸣。这种情感的源发和碰撞是最能勾起人内心的触动,最能打动人,勾起人对家的思念,对美好温暖真切的向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形式美学分析的平潭石头厝生态适应性研究[J]. 邱婷. 城市住宅. 2016(11)
[2]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J].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8)
[3]平潭传统民居类型调查[J]. 陈剑,陈志宏. 福建建筑. 2011(06)
[4]乡土民居和“野性思维”──关于《中国民居》学术研究的思考[J]. 单德启. 建筑学报. 1995(03)
硕士论文
[1]乡愁视角下闽中村庄“记忆场所”特征研究[D]. 陈觐恺.长安大学 2015
[2]回归本原—传统聚落空间精神在当代居住区设计中的应用[D]. 陈涛.湖南科技大学 2014
[3]建筑的伦理功能研究[D]. 秦贝贝.江南大学 2007
[4]建筑空间形式的秩序建构初探[D]. 伍颖明.重庆大学 2005
[5]回归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民居环境之特征空间的再创造[D]. 韩宇星.大连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41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4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