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22:41
  随着鼓浪屿申遗的成功,其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浓厚的商业氛围使原有的文化与生活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鼓浪屿居民不断的迁离,传统文化失去了实质生活内容的支持,使部分文化遗产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成为了历史空壳、文化遗迹。在旅游经济发展上,受游客数量周期性变化以及消费模式的影响,鼓浪屿商业以低端同质化的旅游零售业及餐饮业为主,其经营模式与行为使鼓浪屿文化氛围受到巨大的冲击。在建筑的保护利用上,受到公租房及产权人外迁等多方影响,部分历史风貌建筑陷入破坏性使用或空置的状态;商业使用的历史风貌建筑在存在诸多破坏建筑风貌的行为;而住宅改非住宅的商业生长模式使商业街区一再向社区内部延伸。街区风貌保护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商家的经营模式及装修行为对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及延续性的破坏上。综上,本文综合分析鼓浪屿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势,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及街区风貌的保护三个层面提出其相应的策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提出“以‘削峰填谷’的模式优化人群结构,以在地文化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历史风貌建筑带动周边建筑产业转型提升,以公房建筑协调民生产业及游客服务产业发展”的综合策略。在历...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鼓浪屿音乐主题设施分布图片来源:笔者所在项目组共同绘制

鼓浪屿,艺人,音乐文化


11音乐主题设施主要以教育、展示类为主,为鼓浪屿的音乐文化以及鼓浪屿音乐IP的塑造保留了兴盛的火种,这类文教、展示场所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的核心保障,深深地影响着鼓浪屿的音乐文化氛围。而家庭音乐会及鼓浪屿街头艺人带来的乐曲、歌声则是鼓浪屿音乐氛围的重要表现所在。对于刚上岛的游客而言,其对音乐最初的感受往往是鼓浪屿上的街头音乐及建筑内传来的乐器声,这种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街头艺术是游客体验鼓浪屿音乐文化、音乐历史的重要渠道,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在文化展示等官方渠道及街头艺人与家庭音乐会等民间渠道的双重作用下,鼓浪屿音乐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优秀的发展潜力。这是鼓浪屿音乐文化IP塑造的优势所在。然而,现有音乐设施主要包括展演类的音乐厅、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教育类的厦门市音乐学校和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培训中心。各类音乐主题设施呈点状分布于各处,造成音乐系统不完整,使得整体音乐氛围的感受不强。同时,各个音乐设施没有很好地结合周围环境形成主题片区,街头艺人也零星散布,对于艺术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不利。以音乐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休闲和艺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以传统的演出、主题住宿为主,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缺少音乐文化创意艺术培训、音乐文化体验等参与性较强的新式项目。同时,由于鼓浪屿旅游经济发展以及社区服务设施的欠缺,鼓浪屿人居环境质量日益下降,鼓浪屿的音乐声被嘈杂的叫卖声所淹没,造成鼓浪屿音乐氛围衰图2.2鼓浪屿街头艺人图片来源:项目组调研图2.3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图片来源:项目组调研

鼓浪屿,音乐会,家庭,音乐文化


11音乐主题设施主要以教育、展示类为主,为鼓浪屿的音乐文化以及鼓浪屿音乐IP的塑造保留了兴盛的火种,这类文教、展示场所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的核心保障,深深地影响着鼓浪屿的音乐文化氛围。而家庭音乐会及鼓浪屿街头艺人带来的乐曲、歌声则是鼓浪屿音乐氛围的重要表现所在。对于刚上岛的游客而言,其对音乐最初的感受往往是鼓浪屿上的街头音乐及建筑内传来的乐器声,这种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街头艺术是游客体验鼓浪屿音乐文化、音乐历史的重要渠道,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在文化展示等官方渠道及街头艺人与家庭音乐会等民间渠道的双重作用下,鼓浪屿音乐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优秀的发展潜力。这是鼓浪屿音乐文化IP塑造的优势所在。然而,现有音乐设施主要包括展演类的音乐厅、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教育类的厦门市音乐学校和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培训中心。各类音乐主题设施呈点状分布于各处,造成音乐系统不完整,使得整体音乐氛围的感受不强。同时,各个音乐设施没有很好地结合周围环境形成主题片区,街头艺人也零星散布,对于艺术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不利。以音乐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休闲和艺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以传统的演出、主题住宿为主,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缺少音乐文化创意艺术培训、音乐文化体验等参与性较强的新式项目。同时,由于鼓浪屿旅游经济发展以及社区服务设施的欠缺,鼓浪屿人居环境质量日益下降,鼓浪屿的音乐声被嘈杂的叫卖声所淹没,造成鼓浪屿音乐氛围衰图2.2鼓浪屿街头艺人图片来源:项目组调研图2.3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图片来源:项目组调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现代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后评价——以南京3个典型建筑遗产再利用项目为例[J]. 蒋楠.  建筑学报. 2017(08)
[2]澳门历史城区[J].   世界遗产. 2015(Z1)
[3]澳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实践[J]. 童乔慧.  华中建筑. 2007(08)
[4]更新换代-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J]. 苔瑞·伯尼斯.  现代城市研究. 2005(Z1)
[5]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J]. 王唯山.  城市规划. 2002(07)
[6]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J]. 罗小未.  时代建筑. 2001(04)

博士论文
[1]基于价值需求的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D]. 游群林.天津财经大学 2012
[2]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 倪文岩.华南理工大学 2009
[3]鲁中地区近代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研究[D]. 辛同升.天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鼓浪屿近代建筑研究[D]. 邵跃选.福州大学 2010
[2]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再利用及相关设计问题研究[D]. 刘蕊.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8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58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