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环境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0:06

  本文关键词: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环境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质公园以其珍贵独特不可复制的地质景观资源为主要内容,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公园的一种,其不仅承担这人们休闲、娱乐、观赏、户外活动的功能,更具有科普教育的价值。地质公园在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展示当地旅游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14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数量已达240处,同时拥有31处世界地质公园,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25%,远远超出位列第二的国家所拥有的数量。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不过10余年时间,具体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际研究不足,多数是以地质景观资源为主导,缺乏与之呼应的规划和设计元素。在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这诸多不足:地质景观的开发层次低,保护意识弱;建筑以及小品缺乏本土化、特色化的设计,很难与自然景观融合;设计手法保守落后,采用其他类型公园的设计方法,尺度失衡,设施欠缺。青海贵德地质公园有山有水,以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麻吾峡风蚀地貌景观和黄河河谷景观为主。加之以便捷的交通,青海贵德地质公园距距省会西宁市115km,拉脊山隧道通车后,贵德到西宁的距离减少至75km。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优秀的气候,以及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馈了地球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变过程,同时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以及贵德自然环境的变化。本文以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园区内地质景观的开发程度,建筑、广场、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的建设现状,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多次调研,详细走访全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能改善国家地质公园现存的粗犷设计局面,提升公园开发层次,提高地质公园的地位和竞争力,为青海地区的地质公园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质公园 协调性 硬质景观 地域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P9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研究框架14-15
  • 2 地质公园景观环境协调性研究理论基础15-21
  • 2.1 地质公园理论概念15-17
  • 2.1.1 地质公园概述15-16
  • 2.1.2 地质公园分类16-17
  • 2.2 地质景观与硬质景观17-18
  • 2.2.1 地质景观概述17
  • 2.2.2 硬质景观概述17-18
  • 2.3 地质公园景观协调性基础理论18-20
  • 2.3.1 自然景观要素18-19
  • 2.3.2 人文景观要素19
  • 2.3.3 景观环境19-20
  • 2.4 小结20-21
  • 3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概况21-25
  • 3.1 地理位置21-22
  • 3.2 气象22
  • 3.3 水文22
  • 3.4 地形地貌22-24
  • 3.4.1 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23
  • 3.4.2 麻吾峡景区23-24
  • 3.4.3 黄河河谷景区24
  • 3.5 小结24-25
  • 4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环境协调性分析25-54
  • 4.1 阿什贡景区景观环境协调性分析25-41
  • 4.1.1 入口和大门25-27
  • 4.1.2 博物馆27-28
  • 4.1.3 主碑28-29
  • 4.1.4 湖沼景观29-30
  • 4.1.5 女娲峡30-31
  • 4.1.6 广场31-34
  • 4.1.7 铺装34-37
  • 4.1.8 解说系统37-39
  • 4.1.9 七彩峰丛39-41
  • 4.2 黄河河谷景区景观协调性分析41-48
  • 4.2.1 黄河清大桥41-42
  • 4.2.2 亲水景观42-44
  • 4.2.3 亲水栈道44-45
  • 4.2.4 黄河河谷景区景观环境现状问题45-46
  • 4.2.5 黄河河谷景区景观环境的特色与改善46-48
  • 4.3 公路景观环境协调性分析48-52
  • 4.3.1 公路景观环境的构成模式与要素48
  • 4.3.2 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48-50
  • 4.3.3 公路景观绿化50-52
  • 4.3.4 边坡和挡土墙52
  • 4.4 小结52-54
  • 5 基于调查问卷对公园景观环境协调性分析54-65
  • 5.1 调查问卷分析54-62
  • 5.1.1 调查问卷对象整理54
  • 5.1.2 调查问卷样本54-56
  • 5.1.3 调查问卷问题分析整理56-62
  • 5.2 景观环境协调性评价62-64
  • 5.2.1 评价标准与模型62-63
  • 5.2.2 评价方法与结果63-64
  • 5.3 小结64-65
  • 6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恒;;我区又有两处地质公园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J];西部资源;2014年01期

2 ;长江三峡成为中国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J];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02期

3 宁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知多少[J];四川统一战线;2005年12期

4 周永振;;地质公园的公益性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地质公园研究概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5期

6 ;科技聚焦[J];大众标准化;2007年11期

7 ;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5期

8 李亦农;李慧;马立俊;孙耀磊;;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0年12期

9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有新规[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06期

10 冯开禹;;关岭地质公园的特点和旅游开发[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岩;;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展陈大纲(第二稿)[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志刚;;地质公园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浦庆余;;地质公园——意义和作用[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5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伏庆是;刘钟伟;;附录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巡礼[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张燕如;;规划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根本[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同德;;略论地质公园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宁华;黄东如;王和平;;浅谈象山地质公园的申报[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生;;第三章 广东省的地质公园与人文风貌[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星;黄山——首列世界地质公园 先有三顶全球桂冠[N];安徽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玉平;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陈静;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348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8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