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众行为模式解析的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0:02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大,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多元文化场所。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十几年来,我国各地的博物馆建设持续升温,无论是场馆的建设数量、规模,抑或是场馆的服务性能、展览品质等,都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而随着当代博物馆职能的不断扩大,公共空间作为公众能够到达并参与的部分,承担了除展览以外的大部分功能活动。有研究指出,公共空间塑造的好坏与否,是观众愿不愿意周而复始地前往博物馆进行活动的关键……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在博物馆空间构成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由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主要特征出发,确定了基于观众行为模式解析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中观众行为模式的调研与分析,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基于空间的适宜可用性属性,梳理出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不同组成部分的描述因子。继而引入空间句法理论,通过空间句法理论的合适参数量化空间模式的描述因子。并以广东省博物馆作为模拟分析的实际案例,提出基于观众行为模式解析的当代博物...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年我国本土建筑师博物馆建筑实践部分案例(图片来源:详见图片索引)[4]
?我国掀起博物馆的建设热潮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博物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文化产业的先锋引导[6],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各方力量的投入之下,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博物馆的建设热潮,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建设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均处于一个急速上升的趋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图2)。仅过去十年间(2008-2018年)全国总共建成博物馆2828座,2017年全国就有612座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图3为我国1978-2019年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发展趋势图。截至2019年,国家文物局记录在案的名录中有5354个博物馆,而博物馆的建设数量还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比如:《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中,郑州市力争在3年的时间里新增百家博物馆,实现辖区内平均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完成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设想;深圳2018年底公布的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中有6座就是博物馆类建筑……图2我国各省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国家年鉴)[5].方晓风.写在前面[J].装饰,2018(08):1.[6].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1.1.21.1.2.1
基于观众行为模式解析的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4图31978-2017年我国全国博物馆数量发展趋势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国家年鉴)博物馆成为公众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当下,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欢度假期或传统节日的新选择,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之一。以近两年为例:2017年全国博物馆累记举办展览共计2万余个,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约20万次,参观人数达9.7亿人次;2018年,我国博物馆累记举办展览共计超过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参观人数达11.26亿人次,同比增长1亿多人次。[7]“去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文艺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博物馆门庭若市,排队长龙的景象时常发生(图4),可见大众对博物馆的热爱。图4“去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图片来源:笔者自摄)[8]同时由于《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些列电视节目的开播,使得博物馆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这些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7].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C]..2019年中国博物馆文集汇编(上).:中国博物馆协会,2019:126-127.[8].a为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观展人群、b为广东省博物馆门前排队人群、c为深圳坪山美术馆旧馆参观人群、d为深圳龙岗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人群,四张图片均拍摄于不同的周末。1.1.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疲劳”因素分析研究综述[J]. 李天鹤,崔天兴. 文博学刊. 2018(03)
[2]民族学人类学专题:生态博物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J].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3)
[3]关于市场经济中博物馆经营问题的思考[J]. 陈蓉.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12)
[4]构建“中国幸福城市评价体系”——2012“为大多数人幸福”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J]. 韩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5]原真·体验·互动——论鲍里斯·米加关于博物馆展览设计的理念[J]. 汤青冶,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11(05)
[6]空间的组构——以上海美术馆为例[J]. 齐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1)
[7]科技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J]. 赵洋,王恒. 科普研究. 2009(03)
[8]居住区公共空间社会维度的句法释义:以北京传统胡同空间中社会交往模式的探讨为例[J]. 王静文,毛其智,党安荣. 华中建筑. 2007(11)
[9]博物馆作为城市图标[J]. 苏珊娜·费里尼,张婷. 世界建筑. 2006(09)
[10]论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和“表皮”的关系[J]. 胡幼骐. 南方建筑. 2006(04)
博士论文
[1]从“非固体”到“非物质”[D]. 郑靖.中国美术学院 2018
[2]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究[D]. 韩颖.东南大学 2016
[3]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 王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 何小欣.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博物馆观展流线研究[D]. 詹妮娟.西南交通大学 2019
[2]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与观众行为模式研究[D]. 闫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遗址博物馆叙事性空间研究[D]. 闫瀚东.北京工业大学 2017
[4]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住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D]. 胡彬.广州大学 2017
[5]基于开放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胡逸飞.东南大学 2017
[6]当代欧洲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研究[D]. 张弘驰.大连理工大学 2016
[7]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D]. 吕思扬.东南大学 2016
[8]基于寄生模式的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研究[D]. 杨莹.华南理工大学 2016
[9]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D]. 李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基于行为解析的展览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 周茜.合肥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5120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年我国本土建筑师博物馆建筑实践部分案例(图片来源:详见图片索引)[4]
?我国掀起博物馆的建设热潮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博物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文化产业的先锋引导[6],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各方力量的投入之下,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博物馆的建设热潮,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建设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均处于一个急速上升的趋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图2)。仅过去十年间(2008-2018年)全国总共建成博物馆2828座,2017年全国就有612座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图3为我国1978-2019年我国博物馆数量的发展趋势图。截至2019年,国家文物局记录在案的名录中有5354个博物馆,而博物馆的建设数量还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比如:《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中,郑州市力争在3年的时间里新增百家博物馆,实现辖区内平均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完成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设想;深圳2018年底公布的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中有6座就是博物馆类建筑……图2我国各省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国家年鉴)[5].方晓风.写在前面[J].装饰,2018(08):1.[6].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1.1.21.1.2.1
基于观众行为模式解析的当代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4图31978-2017年我国全国博物馆数量发展趋势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国家年鉴)博物馆成为公众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当下,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欢度假期或传统节日的新选择,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之一。以近两年为例:2017年全国博物馆累记举办展览共计2万余个,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约20万次,参观人数达9.7亿人次;2018年,我国博物馆累记举办展览共计超过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参观人数达11.26亿人次,同比增长1亿多人次。[7]“去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文艺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博物馆门庭若市,排队长龙的景象时常发生(图4),可见大众对博物馆的热爱。图4“去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图片来源:笔者自摄)[8]同时由于《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些列电视节目的开播,使得博物馆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这些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7].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C]..2019年中国博物馆文集汇编(上).:中国博物馆协会,2019:126-127.[8].a为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观展人群、b为广东省博物馆门前排队人群、c为深圳坪山美术馆旧馆参观人群、d为深圳龙岗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人群,四张图片均拍摄于不同的周末。1.1.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疲劳”因素分析研究综述[J]. 李天鹤,崔天兴. 文博学刊. 2018(03)
[2]民族学人类学专题:生态博物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J].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3)
[3]关于市场经济中博物馆经营问题的思考[J]. 陈蓉.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12)
[4]构建“中国幸福城市评价体系”——2012“为大多数人幸福”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J]. 韩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5]原真·体验·互动——论鲍里斯·米加关于博物馆展览设计的理念[J]. 汤青冶,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11(05)
[6]空间的组构——以上海美术馆为例[J]. 齐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1)
[7]科技博物馆公共空间利用初探[J]. 赵洋,王恒. 科普研究. 2009(03)
[8]居住区公共空间社会维度的句法释义:以北京传统胡同空间中社会交往模式的探讨为例[J]. 王静文,毛其智,党安荣. 华中建筑. 2007(11)
[9]博物馆作为城市图标[J]. 苏珊娜·费里尼,张婷. 世界建筑. 2006(09)
[10]论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和“表皮”的关系[J]. 胡幼骐. 南方建筑. 2006(04)
博士论文
[1]从“非固体”到“非物质”[D]. 郑靖.中国美术学院 2018
[2]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究[D]. 韩颖.东南大学 2016
[3]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 王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 何小欣.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博物馆观展流线研究[D]. 詹妮娟.西南交通大学 2019
[2]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与观众行为模式研究[D]. 闫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遗址博物馆叙事性空间研究[D]. 闫瀚东.北京工业大学 2017
[4]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住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D]. 胡彬.广州大学 2017
[5]基于开放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胡逸飞.东南大学 2017
[6]当代欧洲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研究[D]. 张弘驰.大连理工大学 2016
[7]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D]. 吕思扬.东南大学 2016
[8]基于寄生模式的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研究[D]. 杨莹.华南理工大学 2016
[9]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D]. 李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基于行为解析的展览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研究[D]. 周茜.合肥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5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8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