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西安市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8:42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减少与相关政策的严格管控,合理有序地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在通风采光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为得以改善,地面突出物涌出地面。规模庞大的西安市幸福林带开发了大面积的地下公共空间,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密集的地面突出物随之而来,它们不但占用绿地面积,而且对景观布局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幸福林带整个园林景观的环境气氛、观感和局部生态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是幸福林带中的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如何最小化干预景观布局,如何与地面景观协调与融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景观设计学理论、景观形态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及相关规范与标准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和实例调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对景观的影响。第二,通过现状调研与社会调查,分析了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的总体特征以及垂直交通、地下采光和通风排烟三种类型地面突出物的现状,总结归纳出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当前的五大问题:一是密集的地面突出物制约景观布局,景观连续性难以保持;二...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安市幸福林带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景观设计研究


西安市幸福林带区位图

地面,景观环境,西安,专题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第15题:您认为在景观中的地面突出物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第16题: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地面突出物在景观环境中如何设计展开专题研究?图1.2调查问卷部分结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地面突出物的确对景观环境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并且这一问题当前并未被足够重视,对地面突出物景观设计展开专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1.4地面突出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各节的分析,我们逐渐明确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动因,是以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为最终目标,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有效手段。同时,我国正处于地下空间迅猛开发的大潮流中,西安作为一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旧城的改造和更新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会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西安市势必将迎来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幸福林带目前作为西安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必定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在地下空间开发使用中具有必要性。然而,大量密集出现的地下公共空间地面突出物对地面景观的影响十分消极。因此,探索地面突出物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策略,不仅将有助于提升幸福林带的设计品质,同时对于西安城市和今后的地下空间开发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以上背景,作者提出了本课题。

形态图,地面,公共空间,形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将人流疏导到不同的目的地,减少交通堵塞。(4)坡道坡道是一类斜向交通通道,用以连接有高差的地面或楼面。坡道与电梯、楼梯以及自动扶梯相比,坡道在室内空间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少,通常是为了满足无障碍的要求,缺点是占地面积大[52]。由以上四种地下公共空间内垂直交通设施所产生的地面突出物即为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除去地下车库车行出入口是以坡道的形式外,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主要有出地面楼梯间、出地面电梯间两种形式,如图2.1所示。另外,供日常使用型的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与不常用的、供紧急疏散的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在体量上通常有所区别,前者一般较后者而言体量更加突出。2.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的功能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基本层面的功能是交通组织、人流引导和疏散。交通组织和人流引导是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另外,消防与疏散也是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的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例如逃生口、疏散楼梯间等。其次,空间层面的功能是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联系,作为中介过渡空间,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起到立体空间的交通组织过渡作用,能在垂直方向上联系地上、地下空间,有效加强上下空间的有机联系。再次,行为层面的功能是可以产生交往活动,见图2.2。垂直交通类地面突出物可以看作是垂直交通空间的出入口。出入口是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既可以将室外变成室内供人容身,又能将室内变成室外为人们交往,体现空间的流通性、渗透性和指向性[53]。最后,审美层面的功能是对地下空间也起着一定的形象展示作用。由于地下空间主体部分埋于地下,空间类型及标识性都必须(a)出地面楼梯间(b)出地面电梯间图2.1地下公共空间垂直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策信号[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9(09)
[2]浅谈地下空间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J]. 龚宁,汤晓燕.  中外建筑. 2019(08)
[3]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初探[J]. 于传坤,吴晓燕.  山西建筑. 2019(12)
[4]从西安幸福林带建设看BIM为EPC项目创造的价值[J]. 董耀军,许鹏,崔欢欢,焦婷.  中国建设教育. 2019(03)
[5]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程光华,王睿,赵牧华,苏晶文,杨洋,张晓波.  地学前缘. 2019(03)
[6]论景观设计中功能与形式之关系[J]. 郑志伟.  美与时代(上). 2019(04)
[7]出地面风井与环境一体化设计[J]. 汪一宁.  城市建筑. 2019(11)
[8]景观设计之“礼”与“境”——以北京奥林匹克下沉花园(3#院)“礼乐重门”项目为例[J]. 巩磊.  建筑实践. 2019(03)
[9]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城市景观及环境的影响分析[J]. 姜琦.  建筑技术开发. 2018(17)
[10]住宅地下车库风井出地面效果设计与优化措施——结合赣州·中海国际社区B9地块项目为例[J]. 熊春波.  中外建筑. 2018(06)

博士论文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D]. 王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硕士论文
[1]长沙地区居住区地下车库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研究[D]. 何栋.湖南大学 2017
[2]城市微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 张丽娟.河南工业大学 2017
[3]垂直绿化植物墙的构建与植物配置研究[D]. 韩军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4]园林建筑小品与环境协调性设计研究[D]. 周建新.河南工业大学 2016
[5]建筑的消融性表达[D]. 穆童.昆明理工大学 2016
[6]重庆市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 陈曦.重庆大学 2016
[7]北京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绿量的定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 郭芮.北京林业大学 2016
[8]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连续性设计研究[D]. 李旭.河南工业大学 2015
[9]关中城市群与西咸交通一体化的研究[D]. 黄旭峰.长安大学 2014
[10]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 王兆雄.北京建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3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03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