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5:4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增加,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以及设备能源使用效率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空调系统的要求。因此,研发更高效环保的新型空调系统变得越发紧迫。溶液除湿系统因其强除湿能力、高能效以及可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溶液再生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空气温湿度控制与能源利用率,本文在传统溶液除湿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高效的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空调系统,并针对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中的热传递与质传递模型、制冷和除湿性能以及系统实时运行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研究内容与贡献概括如下:1.设计与搭建一套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空调系统实验平台。设计了一套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搭建了相应实验平台来验证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2.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动态建模。从控制的角度出发,根据能量与质量守恒定理,建立冷却盘管、除湿器与冷却器的传热传质模型,然后将它们联立获得整个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的传热传质模型。结合e-NTU和混合建模法推导出模型中的热传递速率与质传递速率。采用Levenberg-Marquar...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分类

一次能源消费


- 2 -图 1-2 2017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分类人们生活水平与要求的提高,建筑空调系统逐渐会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与而且,建筑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是全国社会总能耗重要组成部分。建统空调系统必然会给我国能源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提高建筑空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室内工作与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不时也包含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引发静电、皮肤起皮等问题;空气湿觉闷热与烦躁,引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根据美国暖通、制冷与空调工日常生活工作中,夏季室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合理范围分别为 22oC[6]。我国对公共建筑与居民住宅的室内空气温湿度的要求如表 1-1 所示

原理图,除湿系统,溶液,原理图


由第 1 章可知,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具能源利用率高、除湿能力强、空气温度和湿度制、以及提供高品质新风空气等优点。它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现有的液除湿系统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例如,除湿器中除湿剂溶液稀释率快,而造成统能效降低。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本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 2.2 节研究了典型溶液除湿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存缺点与不足。第 2.3 节介绍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第 2.4 节详了新型溶液制冷与除湿系统实验平台。第 2.4 节提出了系统的制冷与除湿性能的评。第 2.6 节对本章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典型溶液除湿系统工作原理1 系统工作原理在典型溶液除湿系统中,主要由除湿器、再生器与热回收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原理-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跨临界循环耦合绝热吸收型两级溶液除湿系统性能分析[J]. 何一坚,陈香玉,黄国斌,陈光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05)
[2]低温余热/电联合驱动的双级溶液除湿系统热力性能研究[J]. 苏博生,韩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11)
[3]基于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盐溶液除湿剂物性测量[J]. 沈子婧,殷勇高,张小松.  化工学报. 2016(07)
[4]萤火虫算法智能优化粒子滤波[J]. 田梦楚,薄煜明,陈志敏,吴盘龙,赵高鹏.  自动化学报. 2016(01)
[5]光伏/光热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比较[J]. 李秀伟,张小松,程清,王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6]溶液除湿系统除湿性能实验研究[J]. 邹同华,张涛,马淑媛,王敏,申婷.  暖通空调. 2013(01)
[7]液体除湿剂氯化钙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J]. 赵纯清,丁淑芳,周勇,徐俊.  农机化研究. 2012(07)
[8]氯化锂溶液表面蒸汽压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 耿宏飞,李为,刘继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1)
[9]溴化锂溶液除湿器性能的实验研究[J]. 黄志甲,鲁月红,雷博,许礼飞.  化工学报. 2010(S2)
[10]太阳能除湿系统中混合盐溶液的除湿/再生效率[J]. 丁涛,黄之栋,赵伟金,李保明.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高效节能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D]. 王新立.浙江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常用溶液除湿剂的性质研究[D]. 易晓勤.清华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2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12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